为什么许多人写的七律、七绝诗让人看不懂表达的是啥意思?

教苑花语凤争鸣


看到这个问题,深有同感。而且无论古今人所写的七律、七绝,均存在这个问题。但是,有些优秀作品,虽然看不懂什么意思,却也不得不承认它的魅力。例如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堪称李商隐的代表作,流传至今,魅力不减当年。却又实在是唐诗中最难讲解、最难理解的,关于它的立意、主题,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诗,也以用典多而著称。

笔者,也想就此揣测一下相当一部分七律、七绝难以读懂、分析透彻的原因所在。

一是用典故多,造成今人因不熟知历史典故而难于理解,读不懂。也许有人问写诗就写诗吧,为什么要用典故呢?首先,用一个众所周知的典故,能节省许多文字,还能准确表达作者的心思;其次,说明作者读书多、学问深,能知他人所不知;其三,也不乏作者显摆自己学问的心理。

二是素有“诗言志”之说,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很复杂,却又限于七律、七绝格律体式规范,用八句五十六个字或四句三十二个字,还要在严格的平仄声调和单句不论、双句必押的韵律要求下尽量表达清楚作者的所思所想,难免因前后颠倒用词、近义词替代、用字生僻等出现晦涩难懂问题。

三是作者与读者生活环境、语言习惯、所处时代不同,也是造成看不懂诗作表达意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四是因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被当时的生存环境所不容,直抒胸臆可能招致政治迫害、仕途受阻、殃及家人,甚或杀身之祸,却又不得不一吐心中块垒,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让人理解起来,感觉隐晦、艰涩难懂。


驿外梅花雪


这个问题我也有些纳闷,为什么有些人写的诗不那么好懂,除了有生僻字,其意思也朦朦胧胧,不知所云,读来如坠雾中。我认为,问题应该出在这几个方面:

1、朦胧诗派。有些人写诗不喜欢直接了当的表达意思,故意把诗句写的朦朦胧胧,认为这样才有诗味。

2、不懂格律。在头条上看到很多标明为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的诗,实际上并没讲究平庂格律,外加有些生僻字,让人看不懂。

3、文化程度较低。有的人由于文化水平的原因,写的诗不仅没有平仄,而且还看不出意境,连押韵都不会,只是凑够了字数。

4、错别字。在头条上看到一些诗词和文章有错别字(算我一个),如果诗中有错别字,就难以理解其意义,平仄也可能不会协调。

其实,诗是一篇文章的缩写,不管是咏物、叙事、抒情还是言志等都要有中心思想,要突出主题,言之有物,要有所表达的意境,不能无病呻吟,不能随心所欲,胡乱凑字数。写格律诗就必须按照格律诗的要求,不合格律只能叫自由体诗。经常见到头条上有一些标为七律、七绝或五律、五绝的诗,实际上没有讲究平仄,而且还不押韵,象这样的诗只能称自由体诗。格律诗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都有四种句式。

绝句

绝句为四句,分五绝和七绝。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五绝句式

1、首句仄起仄收式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2、首句仄起平收式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3、首句平起仄收式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中庂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绝句式

1、首句平起平收式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仄收式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平收式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厂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仄收式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律诗

律诗为八句,分五律和七律,五字句为五律,七字句为七律。十二句以上称排律或长律。

律诗的平仄就是两首绝句合在一起,所不同的是律诗须要对仗。律诗分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首联和尾联为起和收,一般不须对仗工整,颔联与颈联(中间两联)对仗必须工整。

五律句式

1、首句仄起仄收式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2、首句仄起平收式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3、首句平起仄收式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句式

1、首句平起平收式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仄收式

中平中庂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平收式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仄收式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注:“中”的意思就是可平可仄。

句式基本上是这样,但也不是完全定死的,还有一点灵活性,过去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还可以用。一三五不论就是每句的第一、三、五这三个字可平可仄,二四六分明也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这三个字该平的要平,该仄的必须仄,否则,就出律了。


开拓的世界


本人认为原因有五

一:装高深莫测与高大上,喜欢用当代不常用的词语,导致让人看了是懂非懂而感到心累。

二:过多的模仿及摘抄古文,不适合当代背景,让人看着不伦不类,难以明白其诗所表达的意思。

三:一部分作者的中文功底不够深厚,写不出既符合格律,又有意境及画面感很强的诗句。

四:压根瞎写,不安格律来,没有平仄、没有对仗、没有押韵,让人读起来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

五:有些作者想说什么就写什么,就像说话一样,压根无法称作诗,让不在他立场上的读者难以理解他要表达的是什么。

总之,我认为当代人写诗的前提,是必须考虑受众群体的读后感。换言之,诗是写给别人看的,并且须知读者是当代人,得使当代读者产生共鸣并让当代人读起来朗朗上口。目前,绝大多数华人用的是普通话,因而得用新韵,而不宜用古声。诗句必须词藻华丽并让人读起来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来源于真实生活,且高于真实生活并让人易懂的诗才能算作好诗。

[可爱]

养育神兽之苦

读书贵在寻正义,卓越还需细探究。

父母难于盯作业,每天眷注不得休。

灵石公园之夏

荷花怒放木青葱,鸟啭婵鸣戏浩空。

碧水船忙鱼跳跃,游人惬意享轻松。

夏日华东景象

电闪雷鸣暴雨淋,霞云涌现美心情。

彩虹炫目荷花秀,心旷神怡乐满盈。

城市繁华山村静

漫把心声付锦笺,常学雅友作诗篇。

山萢野果安心采,只羡渊明不羡仙。

联群热闹时常逛,兴趣相投近友多。

仔细推敲欣讨论,留连忘返咏诗歌。

新型冠状肺炎

今春疠疫遍全球,老少同悲日夜愁。

白褂挺身解病患,党员奋力控人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