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还能存在多久,特别是省级和地市级报纸?

黑画


年前我在深圳龙华地铁和华润万家附近,天天都见到一个六十岁左右,胡子拉渣的老头,手里拿着好几种报纸,逢人就问要不要,我有意注视了二十分钟,没有一个人买。十年前的报刊亭兴旺得很,但现在也是难以为继,好多都是以卖香烟饮食为主了。因为只售报刊得赔钱。不得不承认这个极为严峻的现实,随着互联网,多媒体,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以报刊杂志为主体的纸媒体的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上的资讯又多又快又形式多样,除了少数老人以外,谁还有心去买去看呢。纸媒体究竞还能存在多久,这个不会有统一的日期。但其实已经有报社杂志社,停办,改弦更张了。以后肯定还会有。除了党报党刊有硬性规定,有党政部门专项补贴外,其它的很多普通报刊都处在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之中。

科技的进步,对任何一个传统行业都会带来瓶颈和挑战。就象很多实体门店被电商平台挤得欲哭无泪一样,纸媒体的多数,一定会被日新月异,由一G到五G的互联网所替代。其实这並不是什么坏事。它会促进全社会的大学习,它会鞭策每一个国人努力增长本领,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就业形势。


流广深


纸媒还能存在多久?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复杂。

相较于新媒体,纸媒有很多的局限性,排版印刷麻烦,图片文字不清晰,不能刊载视频,发行数量少。阅读纸媒的读者多为机关办公室工作人员,老年退休人员等等,地域局限性强。

相较于纸媒,新媒体的优越性毋庸置疑。新媒体传播速度快,文字与图片、视频结合,冲击力强,动感强。有手机、电脑就可以浏览。另外,新媒体借助网络,打破了地域局限

性。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三、四岁的小孩,一机在手,其乐无穷,每天都在与新媒体打交道。

地市级的纸媒虽然在风雨飘摇之中,但它也有其生存的土壤,有其固定的读者。短时间内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其发行数量受到影响,如果坚持了下来,找到生存的空间,慢慢发展,也有潜力可挖掘。

我的回答是,纸媒虽难,一定要挺住!地市级报刊在求得社会的认可,保住和扩大影响的情况下,短时间内不会消亡。





九州长江浪子


想当年,在企业做宣传工作,报纸可是我必备的神器。

每当要写篇宣传稿,或给领导写篇讲话稿,十好几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报纸摆一桌子。挨个浏览、搜索、画圈。然后,拿出剪子、胶水,“咔咔”一顿剪,“唰唰”一顿粘,一篇无以伦比的稿子完成了。

如今,做了电子杂志工作,所有的稿子没用笔没用纸,在网上一搜,一顿复制粘贴,传给设计人员,一会儿工夫,干干净净玩活。更奇妙的是,干了好几年,连设计人员长啥样都不知道。

工作之余,掐指一算,那一张张散发着油墨气味的报纸,能有十多年没碰了。更不知道,我最爱的那十好几份报纸变啥模样了,还有没有了。

我估计,除了必要的政府办的报纸,那些自负盈亏的,估计早就“黄铺”了。不是他们办得不好,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