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出手整治經營貸違規進入房地產 專家:治標不治本

4月20日下午,市場消息顯示,中國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貨幣信貸處發佈《關於房抵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情況的緊急自查通知》,要求深圳各銀行自查今年以來新發放的房抵經營貸(含借款人為企業或個人)情況。

《自查通知》具體內容如下:截至2020年3月末,各行房抵經營貸餘額,2019年3月末餘額,2019年12月末餘額情況;貸前准入情況,即對借款人名下經營實體的真實性調查情況,借款人持有被抵押房產時間情況,企業成立時間情況;貸款管理情況,即重點梳理借款人(含企業或個人)自疫情發生(1月25日)以來新購房產(含住宅和商務公寓等)並以新購房產作抵押的貸款情況,以及計劃申請財政貼息和預計實際貸款利率水平情況;貸後管理情況,即借款人貸後新增房產的監測情況。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官網尚未披露該公告。但有媒體向內部人士得到證實:“今天下午,各銀行深圳支行的領導們聚在一起開會,就自查事宜做統一的通知和部署。”

據焦點地產新聞了解,近期,深圳出現部分樓盤火爆熱銷、甚至某千萬豪宅“秒空”的局面。而據統計顯示,3月份,深圳二手房價格的漲幅高居全國第一。有市場觀點認為,這或與經營貸款違規進入房地產有關。

據悉,疫情期間,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深圳政府頒佈“中小微企業貸款貼息項目實施辦法”。在此之下,有投資者憑藉“一套名下房產+註冊公司”就可以用中小微企業的名義輕鬆得到低息貸款,然後再將這筆資金用於全款購房,還能繞開房地產方面的相關監管。

在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宏偉看來,深圳市場的快速火熱與市場流動性的寬裕有非常大的關係。市場流動性寬裕與“限價”下的市場“倒掛”是驅動投資客利用經營貸等各類“加槓桿”的工具或措施進入樓市的兩大核心驅動因素。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中國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自查通知》對近期違規資金進入房地產進行了查處,體現了規範貸款業務、防範資金風險的導向,類似政策對於其他城市也有較為積極的影響。

不過,張宏偉表示,當前儘管央行已經出手整治經營貸等違規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的問題,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措施。當前,國內外受“疫情”影響較大,對於國內來講,也不得不採取類似“量化寬鬆”措施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並且從貨幣政策變化趨勢來看,未來“量化寬鬆”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因此,市場流動性仍然處於相對寬裕期,當前央行對經營貸的整治並不改變樓市尤其是一線城市樓市繼續上漲的趨勢,高淨值人群仍然還會選擇一線城市的豪宅進行投資保值增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