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讓購買力透支,社會專家:房價太低,人就沒有奮鬥的動力了

從1998年到2018年,樓市迎來了發展的黃金20年,很多人都有著炒房的心思,他們購買多套房子,等房價高漲時再轉手賣出去,從中賺取差價,這樣就能年入幾十萬元。

從2019年開始,各種限制房價的政策出臺,樓市的野蠻漲價趨勢被按住,很多炒房客也不得不將房子賣掉,希望能早點出手,但等待他們的卻是幾個月無人問津,只能以低於市場的價位拋售出去。

高房價讓購買力透支,社會專家:房價太低,人就沒有奮鬥的動力了

日前,一個名叫倪鵬飛的專家火了,他指出如果房價太低,不利於我國的產業轉型,家庭奮鬥的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年輕人應該有活力、有朝氣,追求夢想、購買房子,從而有動力去不斷的奮發進取,如果房價太低,年輕人就沒有奮鬥的動力了。

網友們紛紛調侃:怪不得自己沒買房,不是房價太高了,而是自己沒有去奮鬥,工作上不是太努力,不然怎麼一無所有呢?

高房價讓購買力透支,社會專家:房價太低,人就沒有奮鬥的動力了

這個社科院專家的話,筆者不敢苟同,年輕人的奮鬥不是為更好的享受生活而努力嗎?理想不是一個人在精神層面上的追求嗎?什麼時候和房價聯繫起來了?難不成只有讓自己揹負房貸,才算是奮鬥?

中國人對房子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大家認為有房才有家,租房始終不踏實的,在大城市裡奮鬥的人,都希望能在工作的城市購買一處房子,從而讓自己的生活更踏實。

工薪階層希望房價更低一些,買房的難度才能降低,購房成本才能為此下降。高房價將很多人拒之門外,他們的生活很佛系,沒有一點奮鬥的精神,年紀輕輕就進入了低慾望時代。

高房價讓購買力透支,社會專家:房價太低,人就沒有奮鬥的動力了


高房價也帶來了不少“房奴”,他們不敢有非分之想,只能老老實實去上班,最怕家人生病、畏懼失業。

可見高房價對有房和沒房一族都不是好事,在筆者來看,高房價才不利於大家去奮鬥。

剛需族更希望房子能下降,能跌到一定的範圍內,這樣生活質量更高,對生活有更多的追求,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儘管如今的樓市已經“降溫”,各地的房價都呈現走低趨勢,對剛需族來說還遠遠不夠,目前的房價依舊高不可攀。

高房價讓購買力透支,社會專家:房價太低,人就沒有奮鬥的動力了

目前的高房價也讓購買力透支,很多人不敢去消費,大家還了房貸、用於生活開支後,沒有閒錢再去自由的消費,不能隨心所欲的購物娛樂消費等,以至於這幾年的實體經濟活力低迷。

可見,專家的說法並沒有從實際的生活去思考,只是片面認為高房價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