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要向毛主席学习?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去读历史了,也很少有读毛选的。而我是非常建议大家读一读毛选,并且了解一下那个时代伟人的成长历程,这对年轻人如何乐观地思考,积极地面对挫折与困难是很有好处的。

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斯诺记述了与很多与毛在延安时期的相处经历。那时候红军刚刚走过九死一生的长征到达陕北。谈到当年在北大图书馆打工时的遭遇,毛曾对斯诺说:

“由于我的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同我来往。我的职责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他们大多数都不把我当人看待。在那些来看报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导者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抱有强烈的兴趣。我曾经试图同他们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讲南方土话。”

“但是我并不灰心。我参加了哲学会和新闻学会,为的是能够在北大旁听。

“我自己在北京的条件很差,可是在另一方面,都城的景色是鲜艳而又生动的,这对我是一个补偿。我住在一个叫做三眼井的地方,同另外七个人合住一间小屋子里。当我们大家都挤在炕上睡觉时,挤得几乎透不过气。每逢我要翻身,往往得先同两旁的人打招呼。但是,在公园里和古老的故宫广场上,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当北海仍然结着冰的时候,我看到白梅盛开。我看到北海的垂柳,枝头悬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咏雪后披上冬装的树木的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京数不尽的树木,引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

人和人还是不同的。身处困境,仍向往进步,体味生活之美。这就是伟人之所以成长为伟人的原因,也是我们年轻人需要敬仰并终身学习的乐观主义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