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反思者更強大

善於反思者更強大

文:丁一凡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各國的處境大為不同。中國雖然疫情爆發早,但中國卻很快控制住了疫情,開始準備後疫情的經濟恢復與新的發展。反觀一些國家,起初對疫情不屑一顧,甚至對中國採取的措施諷刺挖苦,但疫情很快就傳播開了,沖垮了它們的醫療體系,造成感染的死亡率迅速攀升。而這些國家變得手忙腳亂時,卻不忘在輿論上抹黑中國,聲稱要中國對疫情負責任,絲毫沒有反思自己管理失責的意思。

相比中國與這些國家處理疫情的情況,以及中國與這些國家領導人對疫情的態度,我們可以看出,中國領導人更多地著眼於如何利用這個機會審視自己的短板,想辦法改善自己的體系與能力,以在未來能更好地處理這種公共危機。

2月23日,當中國的疫情還在膠著狀態時,中國政府就開始反思。習近平主席在當天的大會上指出:“在這次應對疫情中,暴露出我國在重大疫情的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明顯短板。”並提出在“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等重大問題上,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

隨著中國抗疫活動的進展,中國領導人也意識到了民意在這場疫情阻擊中的重要性。4月初,習近平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他在會上指出,“對網上那些出於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幹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

善於反思者更強大

當中國的疫情還在膠著狀態時,中國政府就開始反思。


當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人們開始反思這次阻擊新冠病毒疫情的得失時,許多醫療專家也提醒我們,要注意這次阻擊病毒疫情中的不足。比如,中國呼吸病學與危重病症醫學專家、工程院院士王辰認為,中國打贏這場戰役主要靠的是社會組織力量,科技力量還有很大不足。他認為,中國要更清楚地看到差距。歐美國家的生物技術、醫療技術、信息技術等仍然比中國高明。韓國早在2019年12月就開始部署測試盒的研發,並立即發揮巨大作用,在沒有封城、停工的情況下,把疫情控制下來。以色列有專業機器人在重症病房裡提供測體溫、消毒等服務,減少醫護人員感染幾率。中國雖然能大量生產口罩和呼吸機,但目前還無法制造被稱為救命機的ECMO。這些短板都會引發中國未來的努力。

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到武漢來觀察疫後情況,問到中國的醫院領導在幹什麼。中國的醫院領導說,在準備更多的呼吸機,準備更多的醫療器材,準備對付新的疫情回潮。這就證明了我們在總結經驗,準備應付更大的挑戰,而不是陶醉在已有的成績上。

反觀特朗普政府,從頭到尾在不停“甩鍋”,逃避責任。特朗普總統的話都被媒體記錄在案。一開始,特朗普說:“我認為我們已經很好地控制了它。”然後說:“我們的情況很好,你知道,它會在4月因天氣炎熱而死亡。”當情況不妙時,他改口說:“疫情在變好之前也可能惡化,會發生什麼誰都不知道。”隨後又說:“我對疫情蔓延不負任何責任。”“我一直都知道這是真實的,這是一場大範圍流行病。”接著,他不去想辦法遏制疫情,反而想辦法渲染疫情,從而突出自己的成績。他說:“死亡人數在10萬到20萬之間,那我們就已經算做得不錯了。”再聯想到,他不斷地說都是中國的責任,是“中國病毒”,他在3月底的自吹自擂就很好理解了。3月30日,特朗普還說:“如果回顧我之前的言論會發現都是對的。”


善於反思者更強大

其實,把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不願意面對自己在治理上的弱點。這種態度,不是強大的表現,而恰恰是心虛、無能的表現。

中國人在漫長曆史中,早就總結出了這種經驗。《左傳》記載,“禹湯罪已,其興也勃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說的是,夏禹王和商湯王敢於向天下檢討自己的過錯,其國家自然會興盛;而夏桀王和商紂王只會把自己的過錯諉罪於別人,其國家的滅亡是一定的。

每一次出現重大危機,中國政府都能迅速總結經驗,檢討錯誤,找出有用的經驗,以便更好地補短板。

而西方國家各種找“替罪羊”,一方面要把自己沒有做好的責任“甩鍋”到其他國家頭上,另一方面反對派與執政黨還在互相推諉,互相製造麻煩,這些爭鬥不僅於事無補,還會為雙方未來繼續撕扯埋下伏筆。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