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地宫至今未确解的七个谜团

秦始皇地宫至今未确解的七个谜团

秦始皇陵,从秦始皇13岁开始修建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不仅始皇帝的身世、生平、功过引人注目,连座落在骊山脚下的始皇陵也因众多未解谜团而倍受关注。秦始皇陵地宫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对象,根据多年的探索发现,秦始皇陵内部构造相当复杂,那么这座神秘的皇陵到底有哪些至今未确解的谜团呢?

谜团一:秦始皇墓到底有多深?

秦始皇地宫至今未确解的七个谜团

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谜团二:地宫共设有多少道门?

秦始皇地宫至今未确解的七个谜团

秦陵地宫门的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似乎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罢了。《史记》清楚的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辨驳。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中羡门用了个“闭”字,外羡门则有了个“下”字,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外羡门则是由上向下放置的。中羡门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是一道无法开启的大石门。内羡门可能与中羡门相似。三道羡门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谜团三:地宫为什么会有大量水银?

秦始皇地宫至今未确解的七个谜团

秦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科学家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

谜团四:秦始皇使用铜棺还是木椁?

秦始皇地宫至今未确解的七个谜团

秦始皇使用什么样的棺椁?司马迁只留下一句“下铜而致椁”的含糊记录。从先秦及西汉的棺椁制度考察,使用“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是当时天子的特权。《史记》、《汉书》明文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 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这里“漆涂其外”、“饰以翡翠”的棺椁恐怕只能是木质的了。

谜团五:地宫珍宝有多少?

秦始皇地宫至今未确解的七个谜团

“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一语出自司马迁笔下。那么,这座神奇的地宫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宝呢?《史记》明文记载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它还有什么稀世之宝谁也不清楚。不过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宫西侧发掘出土了一组大型彩绘铜车马。车马造型之准确,装饰之精美举世罕见。地宫外侧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随葬品,那么,地宫内随葬品之丰富、藏品之精致是可想而知的。

谜团六:秦始皇遗体保存完好吗?

秦始皇地宫至今未确解的七个谜团

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如果单从遗体保护技术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女尸能很好地保护下来,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从地点来说,秦始皇病死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西北),这里的7月天气还是比较凉爽的,不像今人所想象的那么酷热难熬。从乘舆的设备来说,秦始皇的遗体放在辒辌里,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冷藏车。而始皇身边还有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医术高超的御医夏无且,面对突发事件,他自会运用当时所掌握的杀菌防腐知识。

谜团七:上具天文是什么意思?

秦始皇地宫至今未确解的七个谜团

秦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记载出自《史记》,其含义是什么?着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近年来,在西安一些较大的汉墓考古中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