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病毒阴谋论”抹黑中国,居然是美国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老套路

什么样的病毒才能称得上一件完美的生物武器?

首先,极强的传染性;其次,极高的致死率。

虽然新冠病毒并不满足任何条件,再有国际权威专家一再辟谣,但是有关“新冠病毒中国造”的阴谋论却在本月再次出现一个传播的高潮,并大有在主流舆论和社交媒体站稳脚跟之势。


用“病毒阴谋论”抹黑中国,居然是美国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老套路

根据世卫组织最新统计,新冠病毒死亡率大约在3.4℅,感染率在1.5%到3.5%,远低于SARS的9.6%和2.8%。

然而,一份最新的独立调查显示,相关阴谋论的再度“复活”,很可源自是美国政界、智库与主流媒体圈一些人士的合谋。


01


20日,一个由美国独立新闻人运营的调查网站“灰色地带”刊发了一篇文章,揭露了美国政府和一位传统大报的保守派记者是怎样捕风捉影,罗织罪名,混淆视听,再给阴谋论扇风起浪的。


用“病毒阴谋论”抹黑中国,居然是美国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老套路

“灰色地带”报道截图。

本月14日,通常以深度调查和政治中立闻名的资深媒体《华盛顿邮报》(以下简称《华邮》),反常地刊登了专栏作家约什·罗金的一篇文章。在文章里,作者声称在无意间获得了一份美国驻华大使馆2018年1月的电报,里面讲述美国使馆官员对武汉病毒研究所进行了“不寻常的访问”,煞有介事据此警告“该所对蝙蝠冠状病毒及其向人类传播可能性的研究,代表着一种类似SARS的新大流行的风险”,并表达了对实验室安全性的担忧。

乍看之下,这篇文章为佐证阴谋论提供了许多“干货”,但细察之下却经不起推敲:首先,作者至今拒绝公布电报的全文,所有内容均是经他解读后的“二手信息”;其次,全文没有采访一位可靠的病毒学专业人士,而是援引一位名为肖强的资深异见人士萧强为自己背书。


用“病毒阴谋论”抹黑中国,居然是美国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老套路

“灰色地带”调查披露,萧强长期获得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资助,后者由中情局始建于冷战时期。

更可疑的是,虽然专栏文章并非出自报社采编团队之手,但是作为“新保守派”专家的约什·罗金一贯立场鲜明,且文章缺乏可靠证据和线索,但仍获《华邮》刊发,实属少见。

《华盛顿邮报》在国际舆论圈可谓金字塔顶尖的存在,极为擅长调查和报道华盛顿的政治生态,不仅披露过美国密谋卷入越战的丑闻,还领衔报道了导致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是以在舆论界获得了近似“合法性”的地位。

再加上《华邮》近年来一向与特朗普政府“不对付”,因此,约什·罗金在该报的文章一经发出,便立时引起轰动与关注。


02


根据“灰色地带”梳理的时间线,《华邮》这篇专栏文章引发的舆论效应堪比雪崩。

4月15日,也就是约什·罗金专栏文章发布的第二天,一贯保守反华的福克斯新闻“极为巧合地”发表了一篇十分相似的文章,声称“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新冠疫情暴发很可能源自武汉实验室”。更巧合的是,文章同样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而信源则是作者自己也没见过的“加密和开源文件”。

15日当晚,又是在福克斯新闻,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发表了一场言辞激烈的长篇演说,把美国新冠疫情爆发的责任推给中国,声称中国要为疫情的所有损失负责。同时,许多原本与保守派泾渭分明的自由派重要人物纷纷转发约什·罗金的专栏文章。

4月17日,曾经一度降低甩锅音调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再度“复出”,装出一副貌似公正客观的样子,要求中国允许外国专家进入武汉病毒研究所调查。

同一天,因抗疫不力饱受批评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称,有关新冠病毒是由中国人为制造的说法“看起来讲得通”。

“灰色地带”的调查认为,自国外一月出现疫情以来,类似的阴谋论屡见不鲜,也屡遭专业人士批判。然而,近日来阴谋论在舆论场沉渣泛起,主流媒体、智库精英和政界高官遥相呼应,看起来更像是美国政府轻车熟路的造势行动。

例如,为了形成某种有利于美国政府的舆论导向,美国政府会单向投放一些所谓的机密文件给一些舆论场人士,再由他们将消息放出,制造轰动效应,进而为政府出台政策或转嫁矛盾制造有利的环境。


用“病毒阴谋论”抹黑中国,居然是美国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老套路

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朱迪斯·米勒的偏听偏信“功不可没”。

远的不说,就拿2003年伊拉克战争为例。当时,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发动战争的理由是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且支持恐怖主义。但是,面对美国国内巨大的反战声浪,小布什政府只得施展上述手法。

2002年9月7日,偏向自由主义立场、且同样享有业界声望的《纽约时报》在头版发布了一则重磅报道,声称美国截获了一批运往伊拉克的金属管,而该报记者朱迪斯·米勒援引匿名“美国官员”的话说,这些金属管是伊拉克用来增强其核原料储备的。朱迪斯·米勒声称,“萨达姆研发核武器的决心是不可逆转的,再加上伊拉克拥有的生化武器,美国将被迫与伊拉克开战”。

此后不久,时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国务卿鲍威尔和防长拉姆斯菲尔德都把《纽约时报》这篇文章作为支持对伊开战的部分依据。虽然有一些理智的专家表示,报道中的金属管根本无法用于离心机,但面对汹涌而起的舆论浪潮已无济于事。

如今,伊拉克战争已被证明是场巨大的骗局,而朱迪斯·米勒遭受的批评只是“天真地过于依赖匿名高层的信源”。对于这个结局,已经命丧伊拉克的美国大兵们恐怕是不会满意的。


03


其实,对于约什·罗金的专栏文章,其它主流媒体或专业人士并非没有疑虑。但正如转播规律一再证明的,一旦舆情出现,理智往往无法战胜情绪或成见。

比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病毒学家安吉拉·拉斯姆森博士就批评道,罗金作为一名政治记者“不加鉴别地拾人牙慧”,错误解读并片面引述有关“电报”的内容,且不加咨询任何专业人士,非常不负责任。

《纽约时报》20日刊文表示,从密集登上福克斯新闻的共和党议员,到特朗普推对中国的尖锐批评,共和党的策略已然再清晰不过——通过把锅甩给中国,来转移特朗普受到的批评,并借此攻击对华立场相对温和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


(文中图片GJ、网络综合)


撰稿 深海舟

编辑 王若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