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打電話成了行為藝術


畫/迢迢

文/駱海濤


在微信等社交軟件上的交流,用的多是文字、圖片、表情包等,連發語音都會被鄙視,更別說打電話了。


打電話不再流行,流行過一陣子的只是“打Call”。

當打電話成了行為藝術


有些人之所以有“電話恐懼症”,是因為在現在這個時代,打電話太重要了。


首先,打電話意味著對方正在做的任何事情都被打斷,並且發出了一個訊號——“你現在必須要把注意力放到我身上”;


其次,打電話意味著切斷一切和其他任何人交流的機會,把這段時間完全屬於兩個人的;


最後,打電話意味著這個電話一旦掛斷,剛剛發生的那些對話和內容就隨風飄散了,沒帶走半點雲彩。


究竟你願意跟別人聊多久電話,就代表你願意花多少注意力在對方身上。


當打電話成了行為藝術


按照交規,開車時不能打電話。


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打電話時要一隻手拿手機,而只能單手握方向盤,容易出事故嗎?


不是。


真正原因是,打電話會佔用你的注意力,從而形成“無意視盲”。


所謂無意視盲,教科書上的定義是這樣的:


當人們把自己的全部視覺注意力集中到某個區域或物體上時,就會忽略那些他們不需要看到的東西,儘管有時那些不需要看到的東西是很明顯的。


邊打電話邊開車的人的反應,比血液中酒精濃度達到法定上限的司機的反應還要慢。所以,換成免提並沒有用。


當打電話成了行為藝術


現在這個時代,很多東西都在搶奪你的注意力:電視、電影、遊戲、社交媒體……


但,或許你偏偏忘記了將注意力留給自己,以及自己愛的人。


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照顧好自己所愛的人——就從好好打電話開始,將自己寶貴的注意力放在合適的人身上。


迢迢

千里迢迢大路通羅馬,簡稱“千里馬”的畫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