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I原油何以“負”得流油?

“負油價”背後:全球石油供需的失衡

受美國石油市場供應嚴重過剩、合約即將到期以及得克薩斯州將決定是否減產等因素影響,5月交貨的紐約原油期貨合約4月20日早盤低開,盤中持續走低,尾盤加速下跌,收盤時罕見跌入負值,收於每桶-37.63美元,跌幅超300%。油價跌入負值,這是紐約商品交易所1983年開設輕質原油期貨交易以來從未出現過的現象。

這意味著,按照4月20日收盤價,投資者如果對5月份交貨的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期貨進行實物交割,賣方不僅不能收取費用,每桶原油還會“倒貼”37.63美元。

分析人士認為,之所以出現這一罕見局面,一方面是因為5月份交貨的合約即將到期,交易員被迫平倉以免在沒有庫存容量的情況下購入實物原油,另一方面,是石油市場供需基本面極度糟糕。

光大期貨能源化工總監鍾美燕認為,美國“負油價”不僅打破了商品實物定價的底線,價格不可能低於零,更打開了向下波動的想象空間。造成“負油價”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第一,金融系統定價機制和博弈的結果。根據相關的市場數據跟蹤,紐約原油5月合約的持倉應該是具備實物交割能力的買家,但遭遇了嚴重的系統性風險。此前,CME臨時重構了代碼開始支持負價格交易,主機先前並不支持負價格交易。新技術參數下風險預警機制尚不完善。另外,ICE將熔斷機制關閉了,理由是近期市場波動率過大,先前的熔斷百分比已不適用。交易系統可能存在的問題是這次負油價出現的技術背景。

第二,多空博弈的殘酷結果,無論是程序化的大幅介入還是投機盤的參與,都構成了多空力量的極度不匹配問題。

第三,WTI實物交割的規則制度與庫容的瓶頸。從交割機制來看,WTI輕質低硫原油交割文件規定,交割必須按通過俄克拉荷馬州庫欣的管道或儲油設備的FOB價格進行,該管道可以通至TEPPCO、Equilon管道公司LLC庫欣儲油庫。這可以理解為買方交割的前提是需在庫欣租借到足夠的庫容。那麼,這在目前來說是不現實的。根據統計,目前庫欣的庫存水平在 5496 萬噸,利用率達到 75%,剩餘為1800萬桶。而目前全美原油總庫容為 13.7 億桶,目前使用量率為 83%,剩餘為2.32億桶,按照原油庫存的累庫速度,庫欣庫容將在3周耗完。在需求大幅下降、供應增加的背景下,原油庫容岌岌可危。

鍾美燕認為,近月和遠月合約出現巨大貼水,歷史罕見。主力合約在由近月換至遠月的過程中價格進入無序波動,但同時面臨的問題是下一輪主力合約在換月的過程中仍存在複製的可能性,因而投資者需要注意這一風險。

南華期貨研究員袁銘認為,“負油價”的產生直接反映了當前全球石油供需失衡的基本面格局。一方面,原油現貨市場基本面羸弱,供過於求;另一方面,原油儲存空間告急,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石油儲存設施逐漸填滿。

值得注意的是,袁銘認為,當前影響油價最主要的因素不是生產成本而是庫存,特別是內陸產油區。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的“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需要在美國最大的原油儲存基地——位於俄克拉荷馬州的庫欣進行交割,然而庫欣的存儲空間正在快速被填滿。

據EIA上週庫存報告顯示,美國原油+成品油庫存合計增加近3000萬桶,此前市場預計每週平均增庫2000萬桶。美國庫存總容量為14.94億桶(商業庫存7.8億桶+戰略庫存7.14億桶),當前空餘庫容為2.14億桶(商業庫存1.35億桶,戰略庫存7900萬桶)。按照上週的增庫速度,即使戰略庫存全部可用,全美庫容仍將在7周內被填滿。而庫欣原油庫存過去三週平均一週增加500萬桶,目前庫欣庫容利用率達到72%,剩餘庫容僅為2100萬桶,填滿僅需3—4周。貿易行租船隻是為了存儲多餘的石油,創紀錄的1.6億桶石油儲存在世界各地的油輪上。

市場預測,庫欣的存儲空間將在5月份耗盡。當地時間4月21日是紐約原油期貨5月份合約的交割日,交易者擔心現貨原油沒有地方存儲,為避免現貨交割成本更高而拋售5月合約,導致價格崩盤。而同期,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僅下跌8%左右,原因是布倫特原油並未限定交割地點,可以方便地通過油輪運輸存儲。

此外,短期來看,隨著5月合約的到期,投資者將倉位轉移到6月合約,這樣的技術調整也造成油價下壓。

從更深層次的原因來看,庫存增長的同時原油需求卻在持續萎縮。由於多國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經濟活動並未恢復。國際能源署上週預計,4月全球原油需求降到了1995年以來最低水平。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