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說上帝死了,說明他沒讀懂《道德經》

尼采這個牛得發光的人,懂一點西方哲學史的人就聽過他。

尼采說上帝死了,說明他沒讀懂《道德經》

我恰好只懂一點,所以也聽過他。

不過我最初聽過他主要原因不在於我懂一點哲學史,在於魯迅先生說他瘋了。

魯迅說誰瘋了不一定真的瘋,但他一定會真的出名。


實話實說,西方哲學史我懂的那些,用幾個詞可以形容:

浮光掠影,皮毛,入門。

雖然這樣,但我自認為了解了西方哲學的思維方式和主要觀點。

西方哲學的思維方式:邏輯,理性,思維,沒事找事,刨根問底,前提批判

所以學習西方哲學,重要的不是一個人知識多豐富,而是他是否具備了哲學思維方式。

哲學的意義和價值更在於此,不在於向百姓傳遞了多少哲學知識——這個當然也重要,更重要的是讓人們學會思考和批判。

尼采說上帝死了,說明他沒讀懂《道德經》

主要觀點我可能掌握的都是多數人耳熟能詳的,但我也不是簡單地背下來,我要分析這裡面的原因,並且找出問題所在:

比如: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人用理性為科學和信仰劃地盤。

我思故我在。

上帝死了。

存在先於本質。

等等。我都會思考為什麼是這樣。

我個人覺得我之所以對《道德經》研究得比較深,一方面就得益於我學習西方哲學知識並且不斷思考。

尼采說上帝死了,說明他沒讀懂《道德經》

還是回過頭來說尼采與《道德經》。

剛才百度上看了一下尼采,內容還很多。

我之前對尼采的瞭解有限,限於以下幾條。

1、強力意志

2、超人哲學

3、上帝死了

4、《道德經》像一個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據說這是他對《道德經》的評價,我沒有專門其出處。


我沒有辦法把這強力意志和超人哲學用系統的語言總結出來,但我的直覺告訴我,1,2,3,4 具有內在的邏輯一貫性。

原因如下:

1、一個認為上帝死了的人,必然讀不懂《道德經》。

2、一個人認為上帝死了的人,就獲得了空前的自由,獲得了空前的自由,最自由的人必然在於他強力意志,有了強力意志就必然將成為超人。

3、一種西方哲學的假設如果是“上帝死了”。也就必然認為存在先於他的本質。

我對西哲學的研究盡是個門外漢,門外漢研究哲學的一種方式就是靠直覺。

當然,僅靠直覺成不了嚴格意義上的哲學家。因為現代意義上的哲學家,必須通過作品說話,而這作品必須通過論證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

以上是我的見解,歡迎指正,討論,轉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