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仕宦高梯上跌落後,袁世凱攜一妻七姨太歸隱,都做了哪些事情?

在權力鬥爭方面,袁世凱有時佔上風,有時佔下風。最後的失敗,則起於滿洲少壯親貴,有意要把袁世凱的兵權以及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加以消除。

蓋在光宣年間,革命風潮日盛,改革的措施也不斷使滿人的政治權力削弱,在這種情形下,漢人的民族主義引發了滿人的民族主義。

少數滿洲親貴孤注一擲,從剪除當時最有權勢的漢人著手。袁以此落職回籍,但兩年多後袁東山再起,走上了逼清退位的路。

從仕宦高梯上跌落後,袁世凱攜一妻七姨太歸隱,都做了哪些事情?

一九○六年十一月十四、五日,光緒帝與慈禧相繼死亡。光緒帝、慈禧垂危之際,傳聞袁世凱擬廢掉光緒,擁立奕劻之子載振為帝,但慈禧安排三歲的溥儀繼承皇位,其父載澧為攝政王。

載澧為光緒之弟,既為攝政王,袁極力表示擁戴。但載澧屬於少壯親貴(時年二十七歲),對袁嫉視已久;親貴嫉袁者尚有善耆、載澤等。

載澧原欲殺袁,但為奕劻反對,張之洞“為朝局計”,亦不贊同。乃於一九○九年一月二日以袁“患足疾”為由,開缺回籍。

袁之開缺,種因於權力鬥爭,包括滿漢之間的權力鬥爭在內。袁開缺的原因有三種說法:

(1)載澧為光緒之弟,與光緒之後隆裕同懷袁於戊戌出賣光緒之恨,均主殺袁,得張之洞力請,始以足疾罷官。

(2)光緒死後,袁主立慶親王奕劻之子(載振)為帝,及醇親王載澧之子溥儀即位,乃罷袁之官。

(3)光緒病危時,慈禧問諸大臣以何人繼之,張之洞主立恭王溥偉,慈禧不應;袁世凱、奕劻主立醇親王載澧長子溥儀。事定,張之洞讒袁與奕劻於載澧前, 載澧重張之洞,張與袁既有惡,乃罷袁。

分析此三說,以(1)、(2)兩說較為合理,第(3)說出自袁子克文,可能系對袁之其他行為有所掩飾。

袁開缺前,其子克文曾以此勸袁起兵清君側,必要時拒胡虜而北之,以成千秋大業。袁克文在《洹上私乘》中記載此事,但謂袁世凱未接納其意見。一說曾派人與同盟會領導人黃興會晤,擬聯合革命黨,推翻清室;於黃興闡明革命黨要建立民主共和的主張後,袁未再有所行動。

袁開缺回籍後,初住輝縣,後於河南彰德北門外洹上村購得一別墅,到一九○九年五月整修完竣,題名“養壽園”,即遷居於其中。當時袁世凱五十一歲,已服官二十八年,大部時間都是中上層的大官。

對傳統社會的官宦之家,一般人的印象是妻妾滿堂、家累萬貫,袁世凱此時的家庭,便是這一印象的典型。先說家產,據說他在河南佔有土地四萬畝,辦有灤州煤礦公司,又與比利時合辦臨城煤礦。後來灤州煤礦與開平煤礦合併為開灤煤礦公司,由其子克定任董事長。

再說家庭,“養壽園”有兩百多畝,內有九個四合院,供袁及其妻妾子女居住。另有花園及養壽堂、洗心亭、紅葉館、五柳草堂、樂靜樓、枕泉亭等建築。袁住入養壽園時,先後已娶一妻九姨太,她們生有十七子、十四女,茲羅列於下:

從仕宦高梯上跌落後,袁世凱攜一妻七姨太歸隱,都做了哪些事情?

(袁世凱五夫人與兒孫們,約1925年攝於天津袁家大院。左一為袁克桓夫人陳徵;左二為袁世凱六子袁克桓;左三是袁世凱五女袁季禎;右一為八兒媳周瑞珠,懷抱其女兒袁家蘊;正中的男孩為袁克桓大女兒子袁家宸;旁邊女孩為袁世凱十五女袁玲禎。)

妻:於氏(一八七六年娶),河南人,生長子克定(一八七八年)。

一姨太:沈氏(一八八一年在上海所識之妓,一八八二年前後接到朝鮮為大姨太),江蘇人,無子女,為克文的養母。

二姨太:李氏,朝鮮人,在朝鮮時韓王所賜,生子四:五子克權、七子克齊、十子克堅、十二子克度;生女二:長女伯禎、六女簶禎。

三姨太:金氏,朝鮮人,在朝鮮時韓王所賜,生二子:次子克文、三子克良;生女三:三女叔禎、八女環禎、十女琮禎。

四姨太:吳氏,朝鮮人,在朝鮮韓王所賜,生子一:四子克瑞;生女三:次女仲禎、四女次禎、七女琪禎。袁世凱督直時,因月子病而死。

五姨太:楊氏,天津人,自朝鮮歸國後所娶,生子四:六子克桓、八子克軫、九子克久、十一子克安;生女一:五女季禎。楊氏另生有一女名玲禎,早死,不計。楊氏最受寵愛,為袁管家。

六姨太:葉氏,江蘇揚州人,袁任直督時所娶,生子二:十四子克捷、十七子克有;生女三:九女玖禎、十一女璇禎、十二女璣禎。葉氏之受寵,僅次楊氏。

七姨太:邵氏,山東人,任直督時所娶,無子女。袁回籍不久去世。

八姨太:郭氏,浙江人,蘇州妓女,袁任軍機大臣時所娶,生子二:十三子克相、十五子克和;生女一:十四女珣禎。

九姨太:劉氏,天津人,在彰德隱居時新娶,生子一:十六子克藩;生女一:十三女琿禎。

由上表可知,在養壽園與袁同住的尚有一妻七姨太。袁住在中間的一個四合院,八個房分住周圍。

袁世凱在養壽園居住,表面上是寄情山水,實際上仍伺機而動。關於伺機而動,袁的部署如下:

(1)讓在農工商部充當參丞的長子袁克定和徐世昌(先後任郵傳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軍諮大臣)、馮國璋 (禁衛軍總統)、段祺瑞(先後任第三鎮統制、江北提督)等聯絡。

(2)繼續與軍機大臣奕劻保持聯絡。

(3)在家設電報,與各地聯絡。

(4)訂閱各地報紙,瞭解時局動向。

(5)豢養少數幕僚,研究各種策略。

(6)和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通消息。

(7)其黨徒宣傳“排袁即是排漢,袁去拳匪將起”。

(8)一九一一年六月張謇訪袁,袁請求其協助出山。隨著內外情勢的危迫,袁之同黨及其他方面都希望早日再用袁。一九一○年十一月,唐紹儀以應付外交困難為由,極力運動軍機大臣起用袁。

一九一一年四月,由於帝國主義國家窺伺東三省,以奕劻為首的滿漢大員十餘人,力保袁任東三省總督。另一方面,由於皇族內閣遭受抨擊,協理大臣徐世昌、那桐請辭職,徐請求清廷破除常格,擢用扶危濟變之人才,那桐則直接推薦袁世凱。海軍大臣載洵也認為有起用袁世凱的必要,在中國的帝國主義國家更為袁製造有利的輿論。這是武昌革命爆發後袁能再起的原因。

從仕宦高梯上跌落後,袁世凱攜一妻七姨太歸隱,都做了哪些事情?

另一方面,載澧於袁開缺後,迅速集權親貴,並消除袁的餘黨。在集權親貴方面:派良弼為禁衛軍第一協協統,載濤(載澧之弟)為軍諮府大臣,掌握陸軍;載洵為海軍大臣,管理海軍。

在消除袁的餘黨方面:一九○九年二月將郵傳部尚書陳璧革職,永不錄用;學部侍郎嚴修因為袁開缺事抗疏不成,不久乞休;徐世昌內調郵傳部尚書,由錫良繼任東三省總督,錫良立將黑龍江布政使倪嗣沖革職;三月二十三日民政部侍郎趙秉鈞辭職;六月二十八日直督楊士驤病死,由端方繼任。

一九一○年一月津海關道唐紹儀被迫辭職;二月鐵路局長梁士詒撤職,江北提督王士珍因病開缺。

但到武昌革命爆發,袁早年所練的北洋軍,又使他躋上清內閣總理大臣和民國臨時大總統的位置。

選摘自《近代變局中的歷史人物》作者:張玉法,九州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研院著名學者、院士張玉法先生的論文合集,主要觀照對象是清末民初十幾個重要的歷史人物,作者運用豐富的史料,記錄了他們在中國近代這一歷史大變局中的言行表現、社會關係及對當時和後世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