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喝酒,從不划拳

哪裡的人最能喝,哪裡的酒最好喝,哪個地方喝酒規矩最多.....

在中國談論喝酒,深圳似乎從哪個方面都排不上號。但如今,五湖四海的人齊聚在深圳,竟融合誕生了一種全新的深圳酒文化。

不管白的紅的洋的啤的,深圳人喝起來酒來,滿目皆是故事。

深圳人喝酒,從不划拳

01

長久以來,坊間一直流行一個觀念:在國內,喝酒的話北方地區的人一定要比南方地區的人更厲害——因為北方人歷來給人一種十分豪爽的感覺,酒量肯定也自然不在話下。

可是作為深圳人的我,身邊恰好有一個老酒鬼。這個老酒鬼一直對這種喝酒以北方人為尊的觀念嗤之以鼻。他認為, 南海之濱的深圳,喝酒不輸全國任何地區的人。

這位老酒鬼已經在深圳這座酒罈子裡浸泡多年。可以說,他喝的已經不是酒,而是喝出了一段深圳酒文化史。

來深三十餘年的他,生活已經離不開酒。出門吃飯,必定會同朋友喝酒;在家時,也會親自釀製藥酒;就算到了疫情期間,也要和朋友在線上“雲喝酒”……

為了喝酒,他甚至成立了“深圳酒協”(注:這是個非官方組織,非深圳市酒類行業協會)。當然,他們“酒協”不推銷酒,只負責喝酒。按照他的說法,“深圳酒協”喝遍深圳無敵手,不管是來自內蒙還是山東,對陣外地的來賓他們就從來沒輸過。總之,“深圳酒協”的酒量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

深圳人喝酒,從不划拳

以前我看《水滸傳》時,覺得武松打虎前喝了十八碗酒才過景陽岡很厲害,但是據考證,製作蒸餾酒的技術在元代才普及,所以武松當年喝的肯定是低度的釀造酒,如果純幹二鍋頭的話,武松未必能幹得過這位老酒鬼率領的酒協。

回顧中國人的喝酒歷史,大概只有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討論過的漢代官員於定國可以同“深圳酒協”的酒量比拼。據《漢書》記載,“定國食酒至數石不亂,冬月治請讞,飲酒益精明。為廷尉十八歲,遷御史大夫。”

按照沈括的考據,漢代的一石約等於宋代的三十二斤,而根據常識,古人的“數石”至少是三石起步。故得出,於定國一次喝酒至少能喝下將近一百斤酒。當然,更可怕的是,於定國連喝了一百斤酒,居然斷案的時候頭腦清晰,還升官成為了御史大夫。

難怪英國文學家薩繆爾·約翰遜說: “男孩該喝葡萄酒,男人該喝波特酒,想做英雄好漢的就該喝白蘭地。”

02

每個愛喝酒的深圳人,都有一段老金威情結。

據我回憶,早先老酒鬼每次吃飯必點的酒是一種棕色瓶裝的啤酒,後來才知道那是大名鼎鼎的“老金威”。當時,金威啤酒有許多系列產品,但是他和朋友們堅持非“老金威”不點, 彷彿不喝“老金威”,就不能表明他的深圳人身份。

深圳人喝酒,從不划拳

▲作為深圳唯一土生土長的上市啤酒品牌,金威啤酒曾是深圳人的驕傲。

當初,由於金威啤酒在深圳影響力很大,老酒鬼愛屋及烏,把羅湖區的金威啤酒廣場作為了與朋友聚會的據點。他說,當時很多深圳做餐飲的店家都做金威啤酒任飲的活動,於是,他總會和朋友到餐廳去暢飲。按他說法,他們年輕時喝的金威啤酒,都是以噸來計量。最後的結果,就是很多朋友都得了痛風,而他居然還屹立不倒……

後來,金威啤酒被賣給了華潤旗下的雪花啤酒。雖然還叫“金威,但在老酒鬼看來,曾經的金威啤酒只能作為老深圳的記憶,流淌在他們的血液中了。

後來由於年齡漸長,害怕發福的老酒鬼決定轉戰白酒。而讓老酒鬼最遺憾的,便是深圳沒有出現可以代表本地的白酒品牌。

以前,例如“金鵬城”這樣的酒沒有做成氣候;現在,很多熱愛喝酒的深圳人嘗試在做自己的品牌,甚至專門跑到貴州酒廠讓他們給自己“貼牌”,卻還是沒有脫穎而出的品牌。一直以來,深圳只能接受外來白酒的輸入,這讓他非常無奈。

他告訴我,深圳曾經很流行一種來自湖南的白酒。後來,人們喝酒越來越講究品牌,也展開過一場濃香型和醬香型之爭。五糧液一度在深圳賣得很火,後來因為假酒等各種原因,漸漸淡出了深圳酒鬼們的視線,取而代之的則是茅臺。

深圳人喝酒,從不划拳

▲排隊搶茅臺的深圳人

“難道茅臺就沒有假酒嗎?”

老酒鬼說:辨別茅臺的真假很簡單,喝了第二天不頭痛就是真茅臺。

在老酒鬼看來,茅臺的好處在於,不僅茅臺喝著很香,喝了第二天不頭痛。這樣,酒鬼們既過了酒癮,又不會影響第二天的生活。

據說,他有個朋友頭天喝了兩斤茅臺,第二天開會念稿居然沒有唸錯一個字,茅臺的美名也由此傳開。

03

由於移民城市的人員構成複雜,深圳人喝酒的習慣也是五花八門。

例如早期深圳有很多是潮汕大老闆,所以洋酒相當受歡迎。老酒鬼說當年從深圳的街邊大排檔路過,經常能看到炒花甲鹽焗蝦蟹等各種便宜海鮮旁邊,擺著一瓶價格不菲的XO等。

深圳人喝酒,從不划拳

但讓我不理解的是,深圳的紅酒銷量也非常可觀。

老酒鬼說,許多紅酒價格不菲,卻受深圳一些高收入人士的歡迎。但是, 紅酒有一大問題——度數太低。以至於每次喝酒時,他們都是把高腳杯倒滿一口悶下。另外,他們還發明瞭一個詞彙叫做“雙眼皮”。所謂“雙眼皮”,就是倒紅酒要把高腳杯倒滿到冒出杯口平面的高度,看起來像雙眼皮一樣。

由於深圳城市飛速發展,很多深圳人已經有實力到國外尋覓自己的酒莊。聽說,許多深圳老總接受海外紅酒酒莊的邀請前去參觀,到了品酒環節,老外都是一口一口小酌,沉思品鑑。但深圳酒鬼們則是直接滿上,還沒等人家喝下一口後意猶未盡的表情結束,他們的酒杯就早已見底。

後來,許多老外釀酒師見狀,也把紅酒當成啤酒一樣一口悶掉,以示中外友好。所以有人開玩笑說,深圳酒文化影響力已經傳播到了海外。

不過,據我觀察,對於許多深圳酒鬼來說,光靠紅酒還是不能盡興。他們有的收藏紅酒,只是因為頭一天醉酒的時候,第二天會抽出一支來小酌——對他們來說,紅酒就是拿來醒酒的。

就像奶茶和咖啡是深圳人最好的續命飲料一樣。不過老酒鬼表示嗤之以鼻。他聲稱, 酒才是深圳人的續命良藥。因為,深圳人喝的不是酒,而是一種境界。

深圳人喝酒,從不划拳

04

在老酒鬼看來,深圳的酒局是全國最有格局、最有意境的酒局。

一方面,深圳人喝酒相對來說比較文雅。

在深圳的酒桌上,基本見不到有人大聲喧譁或者划拳行酒令,不用划拳,不養金魚;此外,酒桌上勸酒的人現在也越來越少,大家都是量力而行。

另一方面,深圳人喝酒非常講究酒量。深圳聚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精英,喝酒的精英也自在其中。就像金庸小說中的武俠一樣,一個人的酒量,必然是評判一個人內功的重要標準;在酒桌上,深圳人也往往以酒量論英雄。

當然,老酒鬼這樣的深圳人喝起酒來還是非常有儀式感的。按照他們“深圳酒協”的標準,喝酒一般有三個階段。

首先,在老酒鬼的領導下,“深圳酒協”已經放棄了傳統粗放的喝酒模式,改為 科學養生的喝酒方法。他們不會像許多北方人那樣,剛上酒桌就一陣豪飲,而是先吃碳水食物墊肚子,以免喝酒傷胃。等到米飯、麵條填飽了眾酒鬼的肚子後,才會按照慣例,酒桌上的每個人都要一齊舉杯三次,讓三杯酒下肚,作為當天酒局的啟動儀式。

第二階段,就是 “打圈”

。所謂打圈,其實就是一種熱身——每個人都要和在座的其他人喝上一杯。實際上,“打圈”為的不僅僅是喝酒,也是一種交際。正如大哲學家康德所言:酒會使嘴輕快,但酒更會打開心靈的窗子。因而酒是一種道德的,使人吐露心腑的東西……到了這個階段,人們已經漸入佳境。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們開始一邊喝酒,一邊暢所欲言。

深圳人喝酒,從不划拳

第三個階段,就是 “散打”。到了這個環節,人們已經不再按照順序“打圈”,而是隨興所至,四處“開火”。這時,要麼有人放聲大哭,痛陳深圳的革命家史,要麼仰天大笑,談古論今。

就這樣,眾人在各種情緒的洗禮下,讓一箱又一箱的酒變成了空瓶。一般來說,“酒協”的人會先喝白酒,再喝啤酒,最後又會十分有情調地喝點洋酒。而專攻白酒的老酒鬼,則笑看各路酒鬼觥籌交錯。

深圳人喝酒,從不划拳

誠然,“深圳酒協”的喝酒方法並不能代表整個深圳的喝酒習慣。但是,不論深圳人以怎樣的習慣喝酒,經歷酒桌上的一切嬉笑怒罵後,第二天,眾酒鬼又會精神飽滿地投入到各自的日常生活中去……

一次,我問老酒鬼,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深圳的酒文化。老酒鬼沉思一番後,答道: 深圳的酒文化,是難以被概括的。

也許,在老酒鬼的心中,深圳就是一片酒的海洋——它海納百川、無所不包。因而, 沒有規則,才是深圳人的酒文化。

不過,作為“深圳酒協”的“會長”,老酒鬼還是強調過“酒協”的三個準則:酒量,酒膽,酒德,缺一不可。一個人沒有酒量,喝酒就無從談起;沒有酒膽,也就沒法喝得盡興;沒有酒德,自然也不配和別人一起喝酒。

我也做了一個總結:深圳人喝酒,講究的是廣度、強度和態度。

聽我這麼說,老酒鬼又補充了一點: 歸根結底,深圳人喝酒講究的是深度。

乾杯,深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