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昭宣中兴?

小林历史观


西汉这个时期经常受到外来民族的入侵,为了避免被其他民族占领自己的领土,西汉花了一部分精力用在战争上,这些出战的人员也是从普通家庭临时征用的,还有就是战争的费用除国家以外,民众也要上交一部分。因为一时没有赶走外来民族的入侵,战争持续了很长时间,于是民众生活大不如从前,对这样的政策也十分不满,就发起了多场农民起义运动。除了战争之外,还有国家的法律十分残酷,民众对此也是满口怨言,不满这种法律,实在不人性化,如果仍然不改变一些政策,可能就会影响到西汉的统治了,于是便开始实施一系列可以让民众满意的政策,这个也是昭宣中兴的背景之一。


在这背景之下,汉昭帝、汉宣帝励精图治,大汉才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官吏称职,安居乐业”的景象,汉宣帝刘询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彪炳史册,为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的中兴、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以制定庙号、谥号极其严格著称的西汉历史中,中宗宣帝刘询是四位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之一(另三位是太祖高帝刘邦、太宗文帝刘恒、世宗武帝刘彻,皆是一代英主),可见其功德之高。
经济方面分析昭宣中兴的影响,因为统治者意识到加重税收的不利之处,于是便减轻农民上交国家的财物,不允许随意对物价进行涨价,只要遇到极端天气,上交国家的财物会降更多,这个方面的措施为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仅减轻了农民的生活压力,使农民有能力维持自家的生活,农民生活安定,自然国家也是一片好景,统治者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也会好很多。凭借这个,昭宣中兴在历史上就有了很好的评价,因为这个评价的由来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通过社会的整体状况来评价,昭宣中兴时期,国家一片好景象,民众生活开心,皇帝统治也顺心,自然昭宣中兴这段时期就会有很好的评价。
二是政治方面,任用什么样的官员也是皇帝十分关心的事情,职位较高一些的,皇帝都会亲自参与选拔,通过问答的方式选出最合适的官员。还有奖励功劳,惩办恶习。这些措施都为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仅提高了官员的办公水平,使地方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稳定,还会提高官员的办公积极性。在外交方面,与边疆地区进行一系列友好谈判,在战争之后,通过和善的方法平定了边疆暴动,最后形成了友好相处的局面。这所产生的影响就是为国家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减少了战争次数,使伤亡局面减少。不仅把那些残酷的法律去掉,实施了一系列比较人性化的法律,缓和了民众对朝廷的不满,朝廷得到民心,不仅有信心发展下去,民众也会很拥护朝廷的一系列活动。

这样朝廷和民众处在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各自都会有一个很高的提升。评价自然不会差,昭宣中兴时期使社会发展一片大好,自然受到了很高的评价。昭宣中兴时期,国家统治有序,民众生活幸福,官员各有各责,社会一片和谐,可以说昭宣中兴是汉朝时期的辉煌,达到了国家最强阶段,不管从哪个时期来看待昭宣中兴,它给人留下的都是昌盛的面貌。结昭宣中兴的评价,它不仅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还将皇帝与民众的那些矛盾弱化,使社会一片好景。昭宣中兴是历史上一个辉煌时期。总之,昭宣中兴的影响归结到大的方面就是使国家发展前景大好,实现当时社会安定的大好局面


舍得看龟


历史上王朝盛世比比皆是,很多皇帝往往是励精图治,开彊扩土,然后开创王朝盛世,但是西汉的昭宣中兴却显得有些低调特别。为什么呢?因为昭宣中兴特别亲民,做的事情深入百姓人心,比如:重视民命,百姓减负,稳定粮价。下面聊一下个人看法。

一.重视民命

生命可贵,汉宣帝自已曾经遭受过冤狱之灾,深刻体会百姓遭受冤狱的无奈及惨状,感同深受,并下决心整治刑狱,以重视民命。

首先,汉宣帝亲自审理了许多重大刑狱案件,起到表率作用,并从现有律法上直接减少许多酷刑处罚。

其次,改进西汉刑狱体制,专门设置专门官吏来审核刑罚轻重是否适当,设立廷尉平处理疑案及平反冤狱,并把各个地方的刑狱作为官吏的任免考核指标。

最后,定期派官吏巡查各地的刑狱情况,及时处理滥用刑罚的官员。

二.百姓减负

古代百姓赋税负担沉重,昭宣中兴强调轻徭薄赋,为百姓减负。

1.特意把国家的苑囿或地方的公田,借给少地或无地的百姓耕种,让百姓重新变为国家的编户。

2.减租减税,对遭受自然灾害的地方,免除三年的租赋。同时,减收全国老百姓的算赋钱,1算减30钱。

三.稳定粮价

民以食为天,昭宣中兴时,设立常平仓以解决了百姓民生问题。当时西汉的大部分百姓以种田为生,如果粮食太便宜种粮百姓赚不到钱,挫伤百姓种粮积极性,也导致百姓更贫穷;如果粮食太贵,有许多百姓买不起粮食,百姓生活艰难,社会容易动乱不安。设常平仓,国家高价收购处于不合理低价的粮食,再以合理低价卖出,既稳定粮食价格,又保护百姓利益。

以上是@凝沙成石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不一样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喜欢本文的朋友,请帮忙点个赞,或关注一下!


凝沙学史


昭宣中兴指的是西汉昭帝刘弗陵和西汉宣帝刘询。汉昭帝继位后,仍沿袭汉武帝后期政策,修养生息,加强北方戍防,并进一步改革制度,废黜冗官,减轻赋税。实施爱民的内外措施,将汉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控制,扭转了西汉王朝衰退趋势,使得“百姓充实,四夷宾服”,开启了良好局面,可惜昭帝英年早逝。

汉宣帝刘询被霍光拥立为帝后,因他饱受磨难,深知百姓疾苦和吏治得失。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选贤任能,整顿吏治,惩奸除恶。因此他特别重视地方长吏的选拔和考核,并下大力气整饬吏治,宣帝深知吏治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他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所以,他即位后就主张要严明执法,惩治不法官吏和豪强,因而宣帝在位期间,贤臣循吏辈出,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刘询成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并把汉朝进一步推到鼎盛时期。

宣帝注重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役,抑制兼并,在刘询的大力倡导下,各级官吏都将劝科农桑、发展生产作为首要政务。刘询还派农业专家蔡葵为“劝农使”,巡视全国,指导农业生产。宣帝时期还首创设立的“常平仓”用来调节粮价,常平仓的设立,是以国家的财力为后盾、以改变市场供应量的手段来达到稳定谷价,调节市场的目的。这样既能减轻丰年粮价过低对中小农户的伤害,保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又使国家常年掌握着一定数量的粮食储备,储粮以备灾荒之年,救济贫民的生活之需,能够维持社会的稳定。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百姓得其便利,国家得以安定,一举而两得。在刘询统治后期,国内经济繁荣,农业连年丰收,谷价创造了汉代的最低价,出现了天下殷富,百姓康乐之盛世。

另外,宣帝在位期间,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引起匈奴内部分裂,先后出现了五单于争立的情况,混战不断,相互攻伐。后来发展为匈奴侵略乌孙国,乌孙向汉廷求救,汉宣帝派田广明、赵充国、田顺、范明友、韩增等五将军出塞征战,迫于汉朝威势,呼韩邪单于南下归附汉朝称南匈奴,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率众投降西汉。西域诸国见匈奴降服中国,都望风使舵纷纷向汉朝臣服。汉宣帝乘势留兵屯田,设置府衙。西域都护的设置,不仅是汉王朝,更是华夏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从此之后,西域诸国尽归汉朝版图, 天山南北广袤之土、雄阔之地,终属华夏之疆、中华之域。匈奴也更加衰弱,不敢再与汉朝争锋。北方边境亦不见烽火之警、疆域之患,牛马遍野,人民蕃盛,一片和平景象。

汉宣帝刘询因匈奴归降大汉,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以至后来有了“功成麒麟阁”做为人臣之最高荣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