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字》與《邊城》的渲染手法,縱觀中西方的愛情觀

有一座城,與世隔絕,乾淨又純樸。女主人公翠翠在那個年代裡說是幸運的,因為她可以隨自己的心意選如意郎君,她的祖父寵愛她。說是不幸,她獨自走過半生,也將獨自走過後半生。她所愛之人皆赴黃泉,她也不得幸福終老。有人說,人生不是錯過就是過錯。沈從文先生對於悲劇的發生是毫無跌宕起伏的感覺到,就是通過平鋪直敘讓巨大的悲傷蔓延,他不屑於迴避悲劇,他把人世間的小傷大悲都赤裸裸的丟在你面前,讓你不得不看,也不得不為之痛心。就像結尾說的:“那個人可能永遠不會回來,也可能明天回來。”飽含希望,卻又現實的可怕。

從《紅字》與《邊城》的渲染手法,縱觀中西方的愛情觀

文中主要有這麼四個人:翠翠、祖父、大老、二老。他們四個人之間看似沒有什麼關係,但抽絲剝繭中便可以看到他們愛恨糾葛。我不得不歎服沈老先生的文采,這篇文章平淡嗎?不,實則平淡中透出時代的波瀾壯闊。他筆下的每一個人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形象符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而是真真切切活著的人,他們的愛恨都展現的淋漓盡致。翠翠就是一個典型,她會羨慕會嗔怒也會喜悅,她愛的真切又青澀。變化的發生讓她措手不及,可是卻又承受的極其成熟。她是活生生的人,是真實的生活。

從《紅字》與《邊城》的渲染手法,縱觀中西方的愛情觀

《紅字》則主要圍繞四人展開,少婦海絲特,丈夫奇林沃斯,牧師情人戴爾還有少婦與牧師所生的孩子,珠兒。英格蘭本就是重禮之國,更何況殖民時期的英格蘭,對自己的人民的舉止有著不可抗拒的震懾力,所以“通姦”這種行為是為人所不齒的。但少婦想不通,明明是在追求自己的所愛,為什麼被刻上了通姦的辱文。她悲傷,痛苦同時又善良。海斯特拒絕交代和她通姦的男子,她或是為了保護愛人,又或是本就善良。一個女人抗下了所有罵名。而牧師本人,在糾纏在良心和宗教信仰的折磨中,他無時無刻不想去自首,又無時無刻不害怕去自首。

從《紅字》與《邊城》的渲染手法,縱觀中西方的愛情觀

牧師遠遠地望著少婦,看她刻著那恥辱的字眼在萬劫不復的深淵中,受盡萬人唾棄。他悲傷,痛苦同時懦弱。海特斯的丈夫奇林沃斯以受害者的身份粉墨登場,他痛恨海特斯的背叛,他讓恨佔據了內心。奇林沃斯想世界最毒的蛇蠍,酒藥,刑法幫他懲罰那對男女。他悲傷,痛苦同時惡毒。不禁讓人為西方那種對愛情的強烈渴望和對自由的嚮往心生敬佩,一次又一次地被傷害,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原諒,他們對愛的熱忱像是海嘯,帶著侵略性地洗刷著人性。

從《紅字》與《邊城》的渲染手法,縱觀中西方的愛情觀

其實《邊城》這座小城在那個年代算是一個理想社會:沒有貧富偏見,沒有封建桎梏,講求戀愛自由,人性自在,婚姻當然也有所選擇。妓女與水手之間是愛的爭取,而不是存在身份差異的洩慾機器。不同於那個年代其他小說的是,男女之間的平等關係,苦難平等關係平等;不是文學作品中簡單塑造的角色。當然,愛情作為小說亙古不變的永恆主題,這本書這是緊扣愛情的故事,在翠翠和大佬、二老三人的情感糾葛中,逐漸向我們展示了這個城最真實模樣和感情。然而在情感中不是最激烈的,卻是最動人的。我回味時,總會糾纏著遺憾、悲傷、無奈的感情。我覺得這就是一本書最出色的地方了吧,真實的體現生活,又深切地表現出東方人對愛情的委婉和含蓄,女孩像是百靈鳥一樣,為自己最愛的花朵歌唱,她們甜美又溫婉,像極了春日陽光中盛開的雛菊。

從《紅字》與《邊城》的渲染手法,縱觀中西方的愛情觀

我們總是說人的選擇決定人生。在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決中,往往會選容易達到的事情。他們更願意撕去偽善的面具,徹徹底底做一個有野心的壞人,可他們也總是在萬花叢中獲得千萬掌聲,因為人總是願意相信自己的意識。而選擇美和善良的人總是受盡非議排擠,可他們從不自暴自棄自我放縱,選擇善的人總是努力顧及別人的生活。

善良讓你很累,惡毒讓你醜陋。

縱然時間百般變化,最難逃出的還是這無解的題目。 是接受折磨還是自我救贖,你能說服自己嗎?

但請你記住:“等我下一次在路過你的時候,記得拉住我,抱緊我。”

End.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