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一附院与12国开展“一带一路”抗疫远程交流会

4月10日下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术报告厅,一场特殊的交流活动正在进行。医院携手中国三亚公共外交研究院与12国开展“一带一路”抗疫远程交流会,包括施秉银院长在内的专家教授,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兄弟姐妹们分享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的宝贵经验。远在马拉维的一附院麻醉手术部医生周荣胜也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组织、学习COVID-19最新预防、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并为当地医院提供技术支持,是当下国际疫情快速蔓延时期,中国援非医生新的职责和使命。

西安交大一附院与12国开展“一带一路”抗疫远程交流会

作为中国援马拉维第七批医疗队队员,2019年5月,周荣胜正式开始了他的援外工作。在卡姆祖中心医院的11个月,周荣胜指导和独立完成手术麻醉700余例,危急重症患者150余例,无一例因麻醉死亡;参加麻醉病人抢救,指导并参与病人抢救和心肺复苏20余例;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积极开展神经阻滞、中心静脉穿刺、纤维支气管镜等新医疗新技术。除了麻醉的日常工作,周荣胜还承担着麻醉机的检测和维护,利用有限的麻醉药品做好麻醉,规范椎管内麻醉的消毒等等工作。

西安交大一附院与12国开展“一带一路”抗疫远程交流会

由于马拉维医院和医生紧缺,疾病早期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医治,许多患者到疾病晚期才会入院治疗。2019年7月18日,一名44岁女性,因“盆腔巨大肿物”拟在全麻下行盆腔肿物切除术。但因患者术前一般状况很差:肺功能很差(氧饱和度85%),合并重度贫血,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早。如若采用插管全麻,患者极有可能因心肺功能差和医疗设施简陋而出现术后脱机拔管困难。经过多方面的评估,并与手术医生沟通,周荣胜选择了腰麻联合喉罩麻醉。在他的精细麻醉操作和管理下,麻醉穿刺和诱导顺利而平稳,术中循环平稳,手术关腹时患者苏醒并自行拔出喉罩。手术医生震惊了,那种环境中本应很困难的手术麻醉,在中国麻醉医生的手下,做得如此顺利,如此平稳,外科医生当场称赞“Perfect,Chinese Professor”。

西安交大一附院与12国开展“一带一路”抗疫远程交流会

经过几次令所有人叹服的合作后,“Chinese Professor”、“Professor Zhou”就成了周荣胜的代号,现在只要到手术室里,大家都会这么亲切的称呼他。马拉维是曾经的英国殖民地和现在的英联邦国家,医院里还保留着浓厚的“英属”氛围。在卡姆祖中心医院医生们的眼里,只有来自欧美的医生才会被称为Professor,周荣胜能得到这个称号实属难得。

西安交大一附院与12国开展“一带一路”抗疫远程交流会

“他们叫我Professor,作为中国人,我确实感到很骄傲,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周荣胜说。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席卷中国大地,跨越了半个地球的周荣胜始终心系祖国的安危,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关心着医院的动态,恨不得立刻回国,奔赴前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周荣胜的爱人薛小红是医院血液净化科的一名护士,疫情期间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从未因家里事请过假,更没有向科室提出特殊照顾。“两个孩子还小,白天由家里老人带,晚上小红还要辅导孩子上网课学习,十分辛苦。”周荣胜时刻牵挂着爱人、孩子及父母。作为科室骨干,薛小红曾多次表示:“疫情期间,大家排班都难,不能给我搞特殊。”

西安交大一附院与12国开展“一带一路”抗疫远程交流会

麻醉手术部王强主任、盖毅文书记以及张琳娟护士长看望周荣胜家属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而境外疫情呈暴发增长态势,持续蔓延。马拉维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医疗物资极度匮乏,基本上靠别的国家捐赠。周荣胜所在的医院手术室,平时上班医用口罩都无法正常供应,时不时医生上班没有口罩戴,现在疫情期间,医院更是捉襟见肘,当地医生发一只口罩管用好几天。由于疫情严重,又没有防护物资,医院医生和护士很多都停止工作了。

据悉,目前马拉维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有33例,死亡3例,治愈3例。但由于当地治疗条件落后,检测能力有限,很有可能现有病例数远大于公布的确诊数。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身处国外的周荣胜感觉很不自在,周围常有歧视和异样的眼光。现在中国不仅本土疫情控制有力,同时积极推动抗疫国际合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国际社会提供支持和帮助,彰显了大国担当。过去的异样眼光也变成了竖起的大拇指,这一切让周荣胜倍感自豪。

4月23日,在周荣胜的组织联系下,一附院与苏丹、马拉维和刚果(布)以视频连线的形式开展抗疫远程交流会,分享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治疗方面的经验做法。在马拉维,周荣胜会向当地医生讲解中国防控新冠疫情的措施,并向科室介绍新冠肺炎患者麻醉注意事项,以及麻醉后手术室及麻醉设备的消毒。除此之外,他还参与向大使馆和华人华侨培训和咨询新冠肺炎相关知识。

西安交大一附院与12国开展“一带一路”抗疫远程交流会

“现在国内疫情稳定了,我们的心也放下了。看到医院在疫情期间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做为一名一附院人,深感自豪。为祖国在这么短的时间把疫情控制住,我为之骄傲。”麻醉手术部王强主任和盖毅文支部书记几乎每天都要和周荣胜连线,询问他的情况,知其所难,感同身受,提供最大的关怀和帮助。虽然目前非洲疫情状况并不十分严峻,但当地医疗条件较差,人们防控意识淡薄,一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果必然严重,援助非洲抗疫,十分必要。在给周荣胜的信中,科室向他提出了两点建议和希望:1、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同时,注重自身的防护和安全;2、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不要气馁、不要放弃,祖国和医院永远是坚强的后盾。

西安交大一附院与12国开展“一带一路”抗疫远程交流会

西安交大一附院与12国开展“一带一路”抗疫远程交流会

受疫情的影响,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的医生已经陆续撤回本国。目前只有中国医疗队在马拉维坚守,而麻醉科就剩下周荣胜一位国际医生了。为了表示决心,全体医疗队员都签署了决心书,绝不退缩,保证坚守好这块阵地。马拉维目前已经封城,按照大使馆和国家卫健委的要求,全体队员在驻地隔离,不准外出,封城前,医疗队已准备了近一个月的物资。

因为疫情,周荣胜回国的日期推迟了,交大一附院大家庭的温暖始终是周荣胜坚持下去的动力。“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的精神将在非洲大地始终闪耀。

祝愿战友平安健康,盼望英雄早日凯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