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不是天生,而是人為

自卑不是天生,而是人為

文/石某人

最近在做內推,所以很多人都來找我幫忙。於是微信加了很多業內人士,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簡歷。

說實話,我自己也是一個剛剛畢業一年多的人,對於那些動輒3-5年經驗的人,根本談不上指點二字,最多算是看看所選業務和工作經驗的契合度。

有的人是全球qs排名前50的本碩連讀、有的則多年大廠背景。


我是真的望塵莫及。


但是在聊天過程中,幾乎所有人都問了這個問題。


我有資格進字節跳動嗎?


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他們很「自卑

」。


但是我又想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自卑。


我帶著種種疑問和一位聊得來的老哥深入交流了一下。


先簡單介紹背景:本科211,畢業5年內先後從事於網易、猿輔導等多家大廠。因為leader的pua行為便裸辭了,現在失業中。


他說自己當初畢業以後對自己沒有任何規劃,一直都是賣力幹著自己份內的事兒,從來沒有抬頭看看周圍的行情。也因為自己的脾氣太好,對於任何事情都是容忍的態度,導致自己5年以來沒有任何的發展空間。


現在醒悟了,想要從頭再來,哪怕給他一個極低薪資的基礎崗也是可以接受的。


我聽後沉默了許久,然後給他推薦了主管崗位。並且說了下面這句話。

自卑不是天生,而是人為


一、容忍是自卑的源頭

捫心自問一下,我們為什麼要容忍?

是因為他是你的leader?

是因為他的能力比你強?

是因為你不想惹事生非?

一味的討好他人,受傷的終究是你自己。選擇了容忍,便是放棄了自己內心那顆渴望創造的內心。


認可「他是對的」,你便永遠都是錯的。

在所有人都因為他輝煌的過往而認可他的時候,你所做的應該是分析二者之間的差異,利用縝密的數據分析,得出合理的結果,而不是人云亦云。

如果他確實比你做的好,那你應該去分析他的每個步驟,來提升自己的不足之處。

如果結果顯示他不如你,那你應該有理有據的提出來,用數據來打所有反對者的臉。

人心是會騙人的,但是數據不會。

認可不是容忍。


二、很多的內容生產者,生產出來的東西,都是討好讀者的垃圾

我自己也是內容生產者,但是我不會討好讀者,這也是我就這麼點粉絲的原因之一。


因為這樣做下來,收割到流量之外,只會讓讀者喪失獨立思考,讓讀者停滯不前,甚至,還有可能會倒退。

舉個例子,你發現了自己的自卑以後,去知乎搜一下:自卑的人怎麼做?

自卑不是天生,而是人為

來來來,你告訴我怎麼糾正消極認知,怎麼植入積極認知。

在自卑人的心中,所有的事情都是悲觀且可退讓的,你讓一個這樣的人去主動尋找積極的認知?


這不是放屁嗎。


還我的社交補習班,深怕別人不知道你這是個廣告哦。


還有做你以前沒做過的事?我特麼以前沒有跳過樓,我現在跳個樓試試?


學過心理學的同學都知道,心理學和心靈雞湯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心理學得出來的結論,是基於實驗,是可證偽的,也就是說,我的用詞,不能太虛,不能太空泛,而且,經過一段時間,可以得到檢驗。


因為每個人的心理問題是不同的,所以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景來對症下藥。


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他們總是說一些高度正確的話,而不會靜下心來了解你,根據你的實際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


就拿上面的大哥來說,他需要的是找回信心,因為他的底子是非常優秀的。現階段反省自己,根據自己的過往經歷瞭解自己的特點和長處。哪怕其他真的都不行,至少熟悉大廠的業務流程方面對於一些中小型公司來說還是非常需要的。

面對困難,他們只會說:要加油,要堅持,不要放棄。

面對成績,他們只會說:你還和別人有差距,不要驕傲。

你事後翻身,他們就認定這是他們的功勞;

你折戟沉沙,他們就認定你心理素質太差。

礙於自己的知識面,也礙於自己非常懶惰,他們只會說一些非常正確的話,他們只會隔岸觀火,他們也就只有這些本事了。


三、內容性平臺算法的大力發展

先看一下2020年各大廠給畢業生提供的薪資(不一定準確,網上隨便找的)

自卑不是天生,而是人為

只要你偶爾點開了這個圖片或者相關的新聞,算法就會給你源源不斷的推送此類的相關內容。


很多大學生就會由此感慨:為什麼同樣是畢業生,我工作5年都不一定趕得上人家剛畢業。

真的有很多人走不出這個坎,被算法的強大拖拽到越陷越深。最終產生自卑的心態。

進而自暴自棄,染上了刷抖音、b站、微博,又落入了算法的陷阱中再也停不下來。

一停下來,發現已經過去大半天,自己啥事都沒有幹成。


啥正事沒有幹成。


獎學金沒有拿到,業績提不上去,想要考的研究生,戰了幾次,都沒有上岸。


你又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徹底的廢物了。

或許你不明白,中國每年雙一流的學生僅僅佔畢業生的5%。

或許你不明白,更多的互聯網人都只是月薪不過萬而已。

因為你被算法矇蔽了雙眼,被一些垃圾信息打垮了。


內容生產者,不能說高度正確的廢話,不能取悅讀者,不能讓讀者停止思考啊!


我們作為讀者,除了要明確信息的偏差性和真實性以外,還可以走一條更為艱難的道路。

這裡更難的一條路,指的是不要依賴於別人的二手知識,而是要去讀經典教科書,注意,這裡專門指的是自己去看,自己去做筆記。

自卑不是天生,而是人為

我當時寫了幾篇關於心理學的文章後,有讀者主動加我問如何去學習心理學,需要關注哪些文章和公眾號。


哪怕強如樊登讀書之流,也只是知識付費而已。是別人嚼碎了餵給你的知識。它是碎片化的。


所以,最為穩當,同時也最為緩慢的一種方式,就是老老實實去買幾本心理學教科書,老老實實去啃它們,才是王道。

只有自己認認真真去做幾件更難的事情,做完之後,你才能發現,自己以前的世界觀、人生、價值觀是如此幼稚。

自己才能有獲得新生的體驗。

算法再強大,也是人寫的。人是複雜的,人工智能代替不了人力。


四、突破屬於自己的牢籠

牢籠指的是,當我們擁有了一個觀點,當我們長期在執行一件事情,這些觀點和行為,就會慢慢把我們自己,給牢牢束縛住。


還是上面的大哥,長期從事於單一化、模版化、機械化的重複工作,雖然看上去每天非常忙碌,但是對於自己的成長沒有一絲一毫的幫助。


不自知的時候,我們看似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其實,這個能力已經喪失,因為長期浸染在裡面,反而無法意識到它的存在。


此時,就需要提醒自己,提醒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為了成長,還是因為習慣。


習慣很可怕。


當你被人欺負,選擇了隱忍,這種行為習慣看似保護了你,同時,這種行為習慣,也會鑄就一個牢籠,一個把你和外界封印起來的結界。


淡泊名利只適合於古人。對於現代人來說,只有一個下場,那便是被淘汰出局。

當你發現一個習慣讓你漸漸變得思考能力,讓你慢慢封閉起來,讓你失去成長和學習的時候,你就需要去作出改變了。


不能因為不想放棄之前養成的行為習慣,反而處處不想改變。


丹尼爾 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中提到了系統1和系統2。


系統1是快思考,用系統1解決問題,我們會感覺很爽,毫不費力;系統2是慢思考,需要我們耗費大量腦力去專注思考問題。我們的大腦常常不傾向於用系統2解決問題,而更願意用系統1來解決。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為了生存繁衍,我們一般儘可能的讓自己處於低功耗的狀態,同時囤積脂肪。這是植根於基因的本能,也是我們動用系統1解決問題的源頭。

現在生存環境和遠古時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但是思維進化的方式卻遠遠落後於社會發展。所以呈現除了人類智商和能力的差異化。


對於我們來說,既然無法提高智商,那麼就需要儘可能的動用思維2來加強思維對於環境的適應程度,免於淘汰。


想要養成這個習慣,很難很難;


想要讓你去拋棄那些信息垃圾,去走更為艱難的一條道路,也很難很難。


但你不開始,永遠只能呆在原有的牢籠裡。


最後以一張對話截圖結束。

自卑不是天生,而是人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