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新型的“家庭暴力”已出現,不是打罵卻勝過打罵,父母可自查

文丨虎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教育學家曾經說過:“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因此可見童年對人的一生影響非常大,這也是家長如此重視家庭教育的一個原因,以至於現在很多家長在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就對孩子進行胎教。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但有些家庭會出現家庭暴力這一不好的現象。說到家庭暴力,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父母對孩子拳腳相加。

但現在除了這種最原始的家庭暴力,又有了三種新型家庭暴力的出現,新型暴力對孩子的傷害甚至超過原來的打罵。

3種新型的“家庭暴力”已出現,不是打罵卻勝過打罵,父母可自查

現今都有哪些新型暴力的出現?

1、冷漠型暴力

現在很多家長因為忙於自己的事業,很少去關心自己的孩子。他們只在孩子犯錯時出現,只要孩子犯了錯就對他嚴厲指責,且從不去關心他犯錯的原因。

他們帶給孩子的只有批評指責的話語,從未有過應有的溫暖。特別是一些男家長,平時忙於工作,對孩子的關心不夠,偶爾有時間回到家裡又對孩子十分嚴厲,這種錯誤的相處模式會讓孩子和父親的隔閡越來越大。

孩子只有在爸爸、媽媽兩個人共同陪伴的環境裡才能更好的成長,雖說父愛如山,但有些父親卻根本無法讓孩子感受到愛。

3種新型的“家庭暴力”已出現,不是打罵卻勝過打罵,父母可自查

2、無用陪伴型暴力

很多家長看似常常陪在孩子身邊,但並沒有起到陪伴的效果。比如當孩子在玩耍時,他們只是坐在孩子旁邊做自己的事情,並沒有和孩子進行任何交流,他們覺得這就是陪伴,但這種表面式的陪伴並沒有任何用處。

有時候孩子主動和父母說話,父母卻只顧著自己的工作,對孩子的話置之不理,他們完全意識不到自己這種冷漠的態度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

3種新型的“家庭暴力”已出現,不是打罵卻勝過打罵,父母可自查

3、不負責任型暴力

父母雙方都不想照顧孩子,把孩子看成一個負擔似的相互推脫,這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就像有時候,孩子有不懂的問題去請教爸爸,爸爸說自己忙,讓他去問媽媽,媽媽不想思考又讓他去問爸爸。

這種來回推脫的行為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都不重視自己,他會覺得自己被爸爸媽媽嫌棄。教育孩子是兩位家長共同的責任,應該由雙方共同承擔,互相推卸責任只會對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

3種新型的“家庭暴力”已出現,不是打罵卻勝過打罵,父母可自查

怎麼做才能避免新型暴力的產生?

1、真正地陪伴孩子

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這種陪伴不是孩子和你呆在一個空間裡各自做各自的事情,而是你主動的和孩子交流,和他們一起玩耍,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父母的愛是孩子成長的基石,它能讓孩子擁有克服困難的力量。

3種新型的“家庭暴力”已出現,不是打罵卻勝過打罵,父母可自查

2、父母做好孩子的榜樣

孩子要和父母一起生活很長時間,他們在無形中就會受到父母的影響。如果父母很懶散、很頹廢,孩子也會變得沒有上進心,所以父母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帶來正能量。

小孩子還沒完全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需要父母從旁引導。所以父母若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孩子也會受其不好的影響而走上錯誤的道路。

3種新型的“家庭暴力”已出現,不是打罵卻勝過打罵,父母可自查

3、家長多鼓勵孩子

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想得到的就是父母的肯定,所以父母一定不要吝嗇自己認可的話語。並且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地鼓勵他,告訴他不要灰心,讓他知道你永遠在他身邊。不要因為覺得孩子們幼稚,就不去在意他們的想法。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每個人都有天真無邪的時期,孩子們的想法不是幼稚,他們只是還很單純。父母要嘗試以朋友的方式去和孩子們溝通,去了解他們的內心。

慢慢地,孩子就會願意和家長聊天,願意勇敢地向家長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總而言之,多給予孩子一些鼓勵,不要草率地否定孩子們的意見。

3種新型的“家庭暴力”已出現,不是打罵卻勝過打罵,父母可自查


虎媽的小總結

正確的教育方式和良好的家庭環境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對自己嚴格要求,做好孩子們成功的助力者。也希望家長們根據上文的敘述來反省一下自己,看一看自己是否有哪些地方做的不足。

有則改之,無責加勉。”父母們不要覺得因為自己是長輩,所以承認錯誤是很丟臉的事情。每個人都會犯錯,發現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不要掩藏,勇敢地去面對、去改正。(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本文由虎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