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解讀

導讀

近日,騰訊廣告發布了《下一代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者洞察》,以下內容為魔鏈小編解讀的報告主要內容。

2019年最新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解讀

總的來說,自2010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來,新能源汽車作為一項全新產業結構正式走入了中國汽車行業的舞臺。在國家"補貼"政策和扶持和消費者"剛性"支持之下,近十年來,新能源汽車一路高歌,進入了規模化發展道路。

然而,2019年新能源補貼政策的"腰斬",再次將新能源汽車推到了風口浪尖。看似政策給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了沉重一擊,實則是將其放歸自然市場,在"野蠻"生長之中,為真正重視發展敢於提高核心技術水平,勇於貼合未來消費者需求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開闢出了生存空間。

政策型增長轉為產品驅動型

2013—2018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年複合增長率達115%,主要為政策導向型增長,2018市場規模達到約105萬輛。

2019年最新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解讀

預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將保持較快速增長,2022年將達到近317萬輛,年複合增長率約40%,並由政策驅動轉為產品驅動型市場。

轉變的主要原因有政策補貼的下滑、雙積分制的要求、消費者更高的產品性能要求。

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上升

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車的滲透率將從目前的9%,快速增長至2022年的20%左右。入門級車型將繼續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據主要份額,原因主要是本土主機廠的鉅額投資與大量產品供應,對本土品牌的政策支持。

預計自2018年起,主流與高端車型的市場份額開始增加,原因,合資公司電動車型的本地化,如大眾、尼桑,造車新勢力的出現,如蔚來、威馬、小鵬等。

2019年最新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解讀

PHEV佔比增高

由於傳統汽車在PHEV車型上的供給加強以及消費者偏好PHEV在未來5年內市場份額將不斷增加。PHEV佔比逐步增高,到2022年將達到約50%的市場份額,其增長主要驅動力為合資和進口主機廠擁有較為強勁的PHEV產品規劃、消費者對於BEV存在里程焦慮,對PHEV的接受度更高。

2019年最新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解讀

但長期來看,受國家政策支持以及電動車經濟成本下降的驅動,BEV仍具有更大潛力。

SUV車型最受青睞

新能源SUV車型增長最為強勁,市場份額將在2022年快速上升至52%,取代A級車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主導。未來3-5年內,小型以及中型SUV市場增速較高,而緊湊型SUV任然佔據市場主導地位,市場份額維持在約50%。

2019年最新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解讀

國產、合資OED競爭激烈

未來3-5年內,隨著合資OEM上市更多新能源產品,預測至2022年將達到45%市場佔有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產OEM的增長。國產OEM將保持較為快速的增長,但市場份額有一定下降。

2019年最新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解讀

消費者畫像

當前新能源汽車消費者超過半數來自非限牌城市,並且由於續航焦慮等原因,大多購買插電式混動汽車。

2019年最新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解讀

當前新能源汽車主要用於短途出行,成本和剛需是當前新能源汽車消費者購買的主要考量因素。續航和充電不及預期是當前新能源汽車消費者使用體驗中的主要問題,也是影響其增換購意願的重要原因。

隨著下一階段合資品牌市場佔比的增加將帶來整體價格的上附,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佔比的提升,最終目標消費者也會隨著改變。未來將呈現中產家庭和新奇玩家兩大核銷消費群體,中產家庭以中高收入首購、加購和換購為主,新奇玩家以中等收入個人加購為主。

總結

近年來,中國發布近百條新能源汽車國家政策,顯示出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度重視。

國家補貼政策方向改變,明確將地方購置補貼資金轉為支持充電基礎設置建設和運營、新能源汽車使用和運營等環節,地補由顯性補貼轉向隱形補貼。

新的補貼政策進一步提高續航里程補貼門檻,加大退補步伐,並調整了對電池密度、耗電等方面的補貼,以推動產業升級。

新能源汽車政策的實施,為汽車消費者營造了全面且有利的政策環境。針對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政府彰顯退坡決心,這將對產品提出更高的要去,促使技術更強的車型出現在市場上。

魔鏈財務評估,智能計算企業財務得分

速查財務短板,分析財務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