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不少孩子都經歷過,父母嘴裡總是拿你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

父母此生最大的修行,就是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中國有一句古話:"母不嫌子醜"。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對兒女總是毫不掩飾的嫌棄。

似乎不少孩子都經歷過,父母嘴裡總是拿你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好像自己一無是處。這類父母崇尚的這種"打壓式教育",早早的在孩子心裡埋下了自卑的種子。


似乎不少孩子都經歷過,父母嘴裡總是拿你與

網上有一個話題是"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有一個熱門回覆是這樣的:

-我從小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上學時成績名列前茅,本科北大,畢業後在500強公司工作,之後留學美國名校讀碩士。

在家鄉我是公認的教育成功案例,大家都認為我很優秀,父母的教育很好。

-但我自己並不這樣認為,我對自己評價很低,嚴重不自信,認為自己有各種缺點,哪哪都不行。

抗壓能力差,有嚴重的拖延症,導致越發焦慮;害怕別人發現自己的缺點,對於社交存在一定恐懼;經常情緒低落,對生活沒有熱情……

似乎不少孩子都經歷過,父母嘴裡總是拿你與

-後來我拼命思考,並且接受多次專業心理諮詢,才漸漸想明白: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兒時父母對我的嚴格要求和評價上(特別是批評指責)。

對孩子過度的嚴格要求和批評指責,源於不能接受孩子的錯誤,接納不了孩子的不完美。

父母對孩子的不認可,是一種看不見的傷害。

之前有一種說法: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但其實所有關係都是相互的,在親子關係裡:優秀的父母,懂得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似乎不少孩子都經歷過,父母嘴裡總是拿你與

很多家長常在心中悄悄把自己孩子跟別人比較。

拿班裡表現優異的孩子去跟自己孩子比,拿別人的長處來看自己孩子的短處。

這樣的比較成為了焦慮的源頭,比較的背後是對孩子的不接受,是對TA的不自信。

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普遍使用的是"問題視角",聚焦於"你出了什麼問題"。

似乎不少孩子都經歷過,父母嘴裡總是拿你與

在積極心理學上還有一個詞叫做"優勢視角"。

它是一種關注人的內在力量和優勢資源的視角,強調的是"淡化問題,關注優勢"。

為人父母經常致力於去改善孩子的缺點,而忽略了發展優勢的重要性。

雖然知道應該揚長避短,但在行動時,仍然會不由自主地去"補短"。相對於"問題視角"來說,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

似乎不少孩子都經歷過,父母嘴裡總是拿你與

在面對一些事情時容易被困難、失敗、無價值等等負面因素所困擾,也會因為某些打擊而產生失落和質疑。

如果可以轉換視角,把關注點從"問題"轉移到"優勢"上,那問題就可以提升成為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