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來勢洶洶,卻缺醫少藥, 疫情嚴重卻 糾結戴不戴口罩

病毒來勢洶洶,卻缺醫少藥,疫情嚴重卻糾結戴不戴口罩,疫情之下的東西方文化差異有多大,有人說這是導致歐美各國疫情控制不住的主要原因。

口罩對於我們來說是很日常的,伴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工廠、礦山、採掘工作,戴上口罩能有效的防塵,預防職業病;還可以預防疾病的傳染。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平時也喜歡戴口罩,夏日防曬,冬日防凍,口罩的樣式也很美觀,深受女士的喜愛。再說了,明星們出門都戴上大大的黑色口罩,防止人們認出來,以利於低調出行。


西方國家對口罩的認知僅僅停留在預防疾病的層面上,醫生可以佩戴口罩,病人也可以戴口罩,但是健康的人不能戴口罩,否則被視為有病。一件完全可以按照喜好來做的事情,怎麼就這麼難以改變。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醫生穿白大褂是白衣天使,但是普通人穿上白大褂,人們會怎麼想?按照中國的傳統風俗,家中有人去世才會穿白大褂。這件事情無關乎對錯,只是認知問題。在西方國家,只有患病了才會戴口罩,健康人不會戴口罩。

由於口罩存量少,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西方國家在早期是不重視的,究其原因,有著對東方國家的傲慢與偏見的成分存在。

很久以來,西方國家以身體強壯自居,對這次中國武漢發現的流行病毒,是持不在乎不重視的態度,認為這只是個大號的流感,自帶抗體,病毒攻擊不了他們,靠自身免疫系統完全可以,亞洲人體質偏弱,抗病能力差,說的難聽一點就是東亞病夫。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用唯心的態度做事,就這樣錯過了最佳防禦時間,以至於病毒來勢洶洶,卻缺醫少藥,完全沒有抵擋力,一敗塗地。

在國外疫情剛剛開始的時候,曾經勸告在歐洲的朋友,多配置口罩,買點感冒藥和退燒藥預防萬一,儘量少出門少聚會。朋友也是不以為然,認為病毒沒有想象的那麼厲害,到了夏季就會過去。直到英法德意等國相繼爆發,面對遙遙無期的疫情,朋友感嘆防疫為時過晚。

英國的群體防疫政策讓全世界感到驚訝,日不落的帝國怎麼在疫情面前連抵擋的表現都沒有,直接放水,直到查爾斯王子,鮑里斯首相相繼染上了新冠肺炎,鮑里斯首相還進了重症監護室,請相信,鮑首相肯定能戰勝病毒,因為他是政府領導人,必定有最有效的治療方案,連美國總統特朗普都隔空喊話,要派最好的醫生為鮑首相治療,普通老百姓只能在床位緊張、防護產品不到位,檢測試劑緊張,重症患者年老患者摘到呼吸機讓給年輕患者,想一想這是多麼慘烈的生死存亡啊,借用特朗普總統的一句話:這就是生活吧。

西方人真的接受戴口罩了嗎?在認識到病毒人傳人的危害後,他們對於人與人距離1.5米表示了認同,也有的人戴了口罩,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沒有戴口罩的習慣。並且還有更奇葩的事情,幼兒園老師不允許戴口罩,怕嚇著孩子,要讓孩子每天都看清楚老師的笑臉,聽著這些不著邊際的邏輯,會感到人格分裂。還有之前的意大利議員戴口罩進會場,被群嘲,氣的摘掉口罩痛哭離開會場,不久意大利為他們的固執買了單,成為新冠疫情的重災區。

口罩這種低價值的產品,歐美國家是不屑於生產的,一般都是從發展中國家進口,加之他們生活中很少佩戴口罩,所以自身需求量較少,平時也不重視。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西班牙的疫情可謂是世界疫情排名前五,但是政府還是用溫和的態度建議人們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這叫我們很難理解,戴口罩有那麼難嗎?是因為缺乏口罩不敢正視?還是要自由要民主,政府難以掌控?其實就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無政府主義在作祟。

目前地球上的態勢取決於歐美國家政府部門的態度,疫情面前沒有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只有團結起來,同心協力,共同抗疫,才能還世界一片綠蔭。


病毒來勢洶洶,卻缺醫少藥, 疫情嚴重卻 糾結戴不戴口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