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海瑞的另一面: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和一个专横的丈夫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是复杂的动物,客观、理性地认识一个历史人物,才是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应有的素养,同时也是对历史人物的尊重。“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其优点,弃其缺点,才是我们学习历史人物的根本。

说起海瑞,也许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清官”二字,的确,海瑞确实是一个清官,他的“毁家买棺材”“冒死上殿陈情”等都是值得人们所赞扬的事迹。不过,抛开历史环境,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角度出发,那他就未必是一个值得人们如此称颂的人了。

清官海瑞的另一面: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和一个专横的丈夫

作为清官的海瑞

海瑞,字汝贤,广东琼山人,出生于明武宗正德九年。海瑞4岁时丧父,母亲谢氏出身于大户人家,但28岁时守寡,没有了“相夫”的福气,只好把全部精力放在“教子”上,所以,4岁的海瑞就成了他母亲全部的寄托。据史料记载,谢氏对海瑞管教极严,海瑞从小除了读书外,几乎没有像其他的同龄孩子那样享受过什么快乐,因此海瑞性格上的刚强与孤僻也就在所难免。

青年海瑞中举之后,曾两次参加会试,但不幸的是两次均落榜。一直到1553年,海瑞41岁那年,才到福建南平县做了个九品小官,奋斗5年后,海瑞官升两级做了知县。做知县时,海瑞对百姓心存爱心,进行了一系列如打土豪、革冗吏、行廉政、兴教育等措施,使得他治理的地方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

清官海瑞的另一面: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和一个专横的丈夫

1564年,海瑞上调北京,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属正六品官,但却是个闲职。就这样过了一年,于1565年,海瑞令家人给自己买了口棺材,然后写了个骂皇帝的奏折。在奏章中海瑞批评明宣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等事,总之,海瑞是毫不客气地把明宣宗痛批了一顿,这下他是骂爽快了,但宣宗嘉靖是不高兴了,所以一气之下把他关进了大牢。

一年后,嘉靖帝驾鹤西去,新政大赦,海瑞出狱。出狱后的海瑞名气大增,所以对他的职务安排就成了朝廷头疼的事,在出狱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海瑞几度升迁,官越做越大,但脾气性格一点都没改。1569年,海瑞任南直隶巡抚,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退休后的丞相徐阶开刀,虽然徐阶曾对海瑞有救命之恩,但作为清官的海瑞管不了那么多,他不仅让徐阶退出许多田地,还把徐阶的弟弟给法办了。不过遗憾的是,海瑞的干劲越大,阻力也就越大,告他的人也就越来越多,直至1571年,海瑞被罢官。

清官海瑞的另一面: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和一个专横的丈夫

1585年张居正死后,72岁的海瑞再次出山,在这期间他又多次上奏反腐反贪,建议恢复太祖朱元璋时期贪污60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剥皮实草的制度。但在当时贪污盛行的时代,水至清则无鱼,显然官场是不欢迎海瑞这样的人,所以到万历十五年,海瑞在四面八方的压力下病逝。海瑞死后的遗产是:20两银子、旧袍子数件,埋葬都是皇帝派特使处理的。

显然,作为清官的海瑞在今天来看都是一个相当优秀的公务员,还是很让人敬佩。

清官海瑞的另一面: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和一个专横的丈夫

作为父亲和丈夫的海瑞

明人姚叔祥的《见只编》上,载有一条有关海瑞的材料,说:“海忠介有五罗女,方啖饵。忠介向饵从谁与,女答曰:僮某。忠介怒日:女子岂容漫受僮饵?非吾女也,能即饿死,方称吾女。女即涕泣不饮啖。家人百计进食、交拒之,七日而死。”清人周亮工的《书影》也引了这则材料。这个故事用白话来说就是:海瑞有个女儿,年方5岁,正在吃糕饼,海瑞问她糕饼是从哪儿来的,女儿回答说:是某个仆人给的。海瑞生气地说:“我女儿怎么能随便吃仆人的糕饼?你不是我女儿!如果就此饿死,才称得上是我女儿。”小女孩就哭着不吃东西了。家里人想方设法要她吃,她坚决不吃,一个星期后,女孩死了。对今天的读者而言,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但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的人,却并不一定这么想。在他们眼里,海瑞的“怒”,扮演的是严父的角色,为的是让女儿从小就懂得尊严;而女孩的死,则昭示着有其父必有其女的道理,她用幼小的生命挽回了自己的尊严。

清官海瑞的另一面: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和一个专横的丈夫

如果说,这个材料让我们感到海瑞刚直得不近人情的话,另一件事则恐怕更有损于我们心目中海瑞的形象。明人沈德符撰的《万历野获编·补遗》说,房寰曾经疏攻海瑞“居家九娶而易其妻”。就是说,海瑞的政敌曾攻击他私生活有问题。海瑞一生中,先后收为妻妾的妇女,计有王氏、潘氏、 许氏、丘氏、韩氏等多人,后潘氏、许氏又被他休弃,逐出家门。不断纳妾,造成了他年“已重而妻方艾”的局面。尤其是他在花甲之年还纳了两个年轻美貌的侍妾,妻妾相争,成了言官疏参、时人讥评的话柄。在一夫多妻制的封建社会,一个大官多纳几个妾本 不是什么大事,即使老夫少妻,也不为罕见。我们恐怕会觉得多妻与我们心目中的海瑞有点格格不人,恐怕这主要不是于海瑞的过错,而在于我们把历史人物看得太完美了。

清官海瑞的另一面: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和一个专横的丈夫

虽然两则材料的记载有一定的出人,我们无法肯定其真实性。但是,至少可以说明一点:海瑞在家庭中是一个专横独断的家长。当然,他也将刚愎自用的性格延伸到施政风格当中。也许在海瑞眼里,5岁的女儿不是他生命的延续,而仅仅是他获取更大“清廉”名声的阶梯。

也许对海瑞而言,儒家经典上的文字和教条,远比“爱”重要。为了维护那些僵死的教条和文字,他甚至可以付出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但海瑞毕竟是个凡人,让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高达完美、一心为民、爱民如子。而就当下而言,保证官员廉洁的关键条件不应该是道德品质,而是法律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