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锦衣卫的地位高?一文揭秘锦衣卫的前世今生

为何明朝锦衣卫的地位高?一文揭秘锦衣卫前世今生

导语:明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国力强盛、科学技术发达、造船技术和航海事业发展得如日中天,农业生产也名列世界前茅、但就是这样一个繁华的朝代却是我国历史上专制主义最强的朝代。废除丞相制度,独揽大权,官僚腐败,贫富差距过大。金庸先生曾在《袁崇焕评传》里提到“明朝是中历史上最专制、最腐败、统治者最残暴的朝代,到明末更成为中国数千年中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也这样评价明朝“大明一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可谓始终不变”。为何这两位杰出的人物都对明朝抱以如此评价?

为何明朝锦衣卫的地位高?一文揭秘锦衣卫的前世今生

(图为电影绣春刀锦衣卫图)

明朝的经济虽然发达,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政治制度却不是特别的完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压抑着人的天性,四处散布的锦衣卫搞得人心惶惶,残酷的刑法也使人们终日生活在恐惧之下 。根据资料显示,明朝的锦衣卫规模最大时差不多有五千人。这在当时的朝代,已经算得上是一个规模非常大的一个组织了,更何况这样一个组织还拥有巨大的权利,可以巡察、缉捕、用刑、处决……掌握着官员和黎民百姓生杀大权,上至朝野、下到江湖,无人不畏惧锦衣卫,无人不敬重这个组织。百姓们一心想远离这个祸端,而官员们却拼命的巴结。锦衣卫作为皇帝的侍卫,本就是负责皇帝的安危的,就跟现代社会明星的保镖职能一样。《明史》“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等侍从扈行。宿卫则分番入值。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职位,却让朝廷官员都忌惮。为何“锦衣卫”这个组织的地位如此之高 ?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它成长?

为何明朝锦衣卫的地位高?一文揭秘锦衣卫的前世今生

(图为锦衣卫作为天子仪仗队出游)

一:溯源

每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印记,如果说唐朝是诗的国度、宋朝是词的乐园、元朝的戏曲也让人津津乐道,那么明朝的锦衣卫绝对也能算得上是属于明朝留给后世的独特记忆点了。

锦衣卫的前身是拱卫司。《明史》记载,洪武三年(公元1369年)设立了拱卫司 ,统辖仪鸾司,主要掌管着皇帝的仪仗和侍卫,到了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拱卫司正式改为锦衣卫。《明史》: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荫纪录无常员。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等侍从扈行。”从史料中可以看出,这里锦衣卫的职责已经不仅限于皇帝的侍卫,保护皇帝的安危这么简单了。锦衣卫还掌管着监察、刑狱、缉捕之事以及每逢盛典时充当仪仗队,再直白一点就是替监视百官,防范贪官污吏、当有外国使者来朝时便把锦衣卫拉出来,达到宣扬国威、彰显国力的目的,但锦衣卫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收集情报、监察百官。

南镇抚司《明史·职官志》:“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


为何明朝锦衣卫的地位高?一文揭秘锦衣卫的前世今生

(图为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表)

监察制度在中国的历史上由来已久,早在几千年前战国时期的御史官就有着很明显的监察职能。战国之后的秦朝在中央设立了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掌握着天下的文书和监察,这一举措更是将监察这一职能的作用放大。汉承秦制,汉朝仍然沿用秦朝的某些制度,在监察百官这一举措上仍然设有御史一职,但是在汉朝还有

“诏狱”一说,也就是皇帝直接下诏,判定罪责,这就和明朝锦衣卫掌管刑狱的职能很相似了,只不过 一个是皇帝下诏,一个是锦衣卫直接逮捕。到了三国,又由原先的御史官职演变成了“校事”。俞正燮《癸巳存稿·校事》:“魏吴有校事官,似北魏之侯官,明之厂卫……或谓之典校,或谓之校曹,或谓之校郎,或谓之校官”。还有后来五代十国设立的“侍卫司”、宋代设立的“皇城司”。从历朝历代的发展来看,这些监察官都是换汤不换药的。他们都是早期的锦衣卫的雏形,甚至是发展得比较完备了,以致于明朝在建立监察体系的时候可以不费吹灰之力。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因素、吸取了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正是历朝历代的监察制度的经验累积,给予了明朝丰富的经验。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以史为鉴,所以明朝的监察体系高度发展,规模大,权利大,职能完备,社会各阶层对于锦衣卫也都是闻风丧胆。

二:统治者的个人因素

事物的发展往往是由许许多多的客观和主观因素构成的,看待一个新事物时,不能只看表面因素,还应看到常规现象之外的非客观因素。正如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不仅仅和本国国情、国际局势有关,还与当朝的统治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明太祖御制朱氏世德碑记:“元初籍淘金户,金非土产、市于他处,先祖初一公因于役,遂弃田庐携二子迁泗州盱眙县。”

《明太祖实录卷一》:“宋季时,熙祖始徙家渡淮居泗州,父仁祖讳世珍,元世又徙居钟离之东乡,勤俭忠厚,人称长者。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

为何明朝锦衣卫的地位高?一文揭秘锦衣卫的前世今生

(图为朱元璋画像)

明朝是由朱元璋一手建立的。他出生布衣《明史》:“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自幼便体会到了人间的疾苦 ,祖父因无法忍受元朝官府的欺榨而举家迁移。家庭的原因也让小小的朱元璋过早的认识到了官政的黑暗。长期处于社会的底层,给朱元璋带来了深深的不安感。同时也让朱元璋生性多疑,他猜忌自己的子民,对自己的臣民不放心。所以他安插锦衣卫在民间,锦衣卫就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他们在市井四处收集情报,一旦听说有什么对皇帝不利的消息,又或者是有哪个百姓或大臣说了不该说的话,则马上将这个人收押起来,严加追问。被抓起来的人,轻则受些皮肉之苦,重则会引来杀身之祸。

《明史·刑法志》:“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且四万”

为何明朝锦衣卫的地位高?一文揭秘锦衣卫的前世今生

(图为胡惟庸案图)

明朝这两起空前绝后的大案,历时十余年之久,前前后后牵扯的人数也数以万计。之所以能牵扯出这么多的人出来,其中当然少不了锦衣卫的四处探索情报、打探情况。朱元璋想清算这些开国功臣,防止这些人功高盖主,因此下放给锦衣卫以莫大的权利。在锦衣卫之上没有其他的机构来管辖,直接由皇帝亲自管理。可是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自己设立的 组织在日后的某一天会如此膨胀,天下苍生的生杀大权掌握在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三:维护封建统治

每个王朝或者皇帝在进行一定举措时,其根本目的都是从自身出发,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如明朝建立之初,政局动荡,元朝余孽四处兴风作浪,朱元璋对这些前朝余孽也是恨得牙痒痒。为了查出前朝乱党,镇压农民起义,维护自己的统治,在多次考量之下,成立了锦衣卫这个特殊的特务组织。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废除丞相制度,亲自掌管朝中大小事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了替皇上铲除乱臣贼子,守护国家安全这个旗号,锦衣卫的所做所为更是显得理所应当!四处打探情报,无处不在,有攀爬到人的房顶上听别人讲话的,有在窗外窥探别人一言一行的,有观察别人表情偷偷给人画像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可能有锦衣卫的存在。什么官员在青楼的嫖妓,普通人家的吟诗作对,甚至是夫妻间的争吵,皇帝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水东日记》“临安钱宰子予,武肃王之裔,元末老儒也。高庙礼征,同诸儒修纂尚书,会选孟子节文,公退微吟曰:“四皷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察者以闻。

明日,文华燕毕,进诸儒,谕之曰:“昨日好诗,然曷尝嫌汝?何不用忧字?”宰等悚愧谢罪。”

为何明朝锦衣卫的地位高?一文揭秘锦衣卫的前世今生

(图为锦衣卫规模图)

官员和百姓的私生活得不到保障,举国上下,谨言慎行,莫敢有二心。正是打着这维护国家安危的名号,无所不在的锦衣卫给了百姓和官员莫大的压力!百姓和官员越害怕,锦衣卫的地位相对也就越高,如此循环往复,到了明中后期,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结语

明朝的锦衣卫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前朝的经验借鉴,前朝的经验累积给予了明锦衣卫一个合理存在的理由。明朝皇帝朱元璋生性多疑的性格又将锦衣卫的权利无限扩大,锦衣卫直接隶属皇帝,给予了锦衣卫很大的权利。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又让锦衣卫这个机构被冠以正义之名,直接提升了其社会地位。综上,明锦衣卫的地位能如此之高,离不开明朝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当朝统治者的积极推崇!

文|林海夕照|

参考文献

【1】 明代中后期锦衣卫研究 赵勋 2012.5

【2】 明代锦衣卫研究 林雪琼 2018.3.20

【3】 锦衣卫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神秘组织 世界历史网 2016.12.19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