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乒器观察 43:好用又要耐用,很难

每周乒器观察 43:好用又要耐用,很难


挺拔1Q曾经是笔者最爱的正手套胶之一。从2012年打业余联赛开始,直到2018年,基本上正手不是用T05就是1Q。非常好起速,打花了(五六个月)的胶面仍然很好咬球,指向性非常强,而且容错高,适合前冲型选手,适宜配在硬实的板子上。但到了后期,笔者就不大推崇,到了2019年更过分,感觉海绵内能打两三周就不行了。变焉了。跟刚开始上市时差别非常大。


某种程度上,这是可以理解的。当一款德套变得冷门(滞销),内能感会随着放在仓库的时间越久而失效。照理说,不应该是配方改变的关系。因为风格没变,刚开封还是很好打的。


从业余球友的需求来看,一款套胶内能只能支撑几周,那肯定不是理想选择。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国变MX-P上面。之前只是试手过,并不深入了解。国变的胶面非常容易花,一个月就不行了,猜测是出厂前的膨胀油(增能剂)渗到胶面了。或者,可能是胶面的紧绷感是通过增能剂处理的,一旦失效,胶面的咬球感也就变差了。这个没啥奇怪的,众多德套都这样,并不是单一品牌。只是耐久性的差异。


每周乒器观察 43:好用又要耐用,很难


其实,很多专业版的胶皮都有寿命不够长久的问题。无论特制的尼塔库、挺拔或Victas胶皮,大部分看起来都颗粒感惊人,其实经过了再处理,这是对极端性能的穷尽,但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胶皮的寿命。当然,专业选手也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不过对于一般业余球友,保持五六个月的基本性能很必要。在新品迭出的现阶段,似乎众多品牌商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测试一款胶皮的耐用性。这样看来,似乎只能更多靠口碑来判断一款胶皮是否足够耐用。


不过,如果买的是畅销的、经典的产品,那么多多少少可以避免品牌商改配方、胶皮内能失效等问题。


每周乒器观察 43:好用又要耐用,很难


某种程度上,这是蝴蝶T系列的成功之处。海绵几乎不会缩胶,内能感打了半年之后仍然很强大。当然啦,胶面还是容易起鳞。不过能凑合打下去。


在德套中,多尼克的胶皮算是另外一个良心品牌。一方面,价格相对实惠;另一方面,胶皮除了易碎边,胶面还算耐磨,海绵内能也不算短。尽管国手级别的专业选手用多尼克胶皮的不多,专业的总是在诉求极端性能;但对于很多业余球友而言,容易上手,性能较为均衡,就足够了。


每周乒器观察 43:好用又要耐用,很难


说到易用性,岸度的新锐煞R53就属于威力很不错,但需要有一定功力驾驭的。拉冲半出台下旋球,有杀伤,指向性强,旋转和力道都让人满足。但即便在防守对方弧圈时,也最好反拉或反带,防守的一体化效果不够好。这样看来,亚萨卡飞龙似乎更能满足很多球友的需求,海绵喷弹,有扎实感,同时比较容易就能发上力来加速。


每周乒器观察 43:好用又要耐用,很难


刚刚打了多尼克的佩玻。在手柄和拍肩的设计和把控上,多尼克真的符合了人体工学,恰如其分地舒服。当然啦,佩玻是小球时代的球板,现在的杀伤力还是单薄了点。但那种持球感仍然美妙。


每周乒器观察 43:好用又要耐用,很难


曾几何时,同样玻璃纤维的尼塔库玻璃鸟,也是笔者心头所爱,都是柔弹快的曲风,有着美妙的旋转和弧线,只是时代更替,对球板刚性和支撑力的诉求已迫使它们成为了明日黄花。


超级张本就是那种将刚性和支撑力进一步提升的业余神板。尽管正手放大力量的感觉没有那么明显了,但防守强化了。而如果喜欢放大感,那么张本智和ZLC可能是更好选择。对比原来的Inn Lay ZLC,除了板面调大到158*152mm,拍头变圆利于防守,也是张本智和系列球板的一个特点。


每周乒器观察 43:好用又要耐用,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