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时期,铸造的崇宁通宝,共有几种版别?铸造量是小平钱多,还是折十稍多?

唐山大钱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北宋徽宗时期铸造的崇宁通宝:

钱文(清秀骨瘦、铁划银钩),

制式(精美绝伦、冠盖泉界),

版别(恒河沙数、瀚如烟海),

或"遒劲”、“容弱”,

或“官铸”、“边炉”,

或"隔轮”、"寄郭”,

或”广穿”、"中穿”、"狭穿”,

或"崇通顶天立地,宁宝左右逢缘”,可谓婀娜多姿;

或"美制”、“正样”,

或"大字”、"缩字”,

或"异书”、“叠文”,

或背"四出“、背"肥郭”,

或“崇示矮、宁丁长,昂通仰,宝足垂”,可谓万种风情;

且版别数量仍在不断增长和更新中……

铸造量以折十钱居多,小平钱居少。

崇宁通宝的基础知识点:

①崇宁通宝铸于北宋宋徽宗赵佶祟宁年间(公元1102年-1106年)。

②崇宁通宝是宋徽宗第二个年号的御书体制钱,徽宗共使用6个年号(建中靖国1年、崇宁5年、大观4年、政和8年、重和2年、宣和7年)。

③“崇宁”取意为崇尚神宗熙宁国策之意,钱文为徽宗独创并推行的“天骨遒美,逸超霭然”的瘦金体。

④“崇宁通宝”集书法艺术和铸造艺术于一身,连同“王莽”、“金章宗”的钱币被誉为古泉三绝,是中国钱币史上最具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古钱币之一。

崇宁通宝版别的相关资料:

1899年,日本古钱学家今井贞吉先生编著出版《古泉大全》收录77版。

2002年,中国北京商业出版《崇宁通宝分类谱》收录190版,其中珍、稀版别34版,铁母12版,余144版均有实物可鉴,图谱所定版别名称是根据钱币文字的特点综合分析后进行表述,按照“崇”、“宁”、“通”、“宝”和综合五大类的顺序进行编排。

2008年,中国陕西中华书局出版《北宋铜钱》收录300版,其中包含大量过于细分的小版别。

同嘉堂藏北宋 “崇宁通宝”大系,目前所见最为完备,考据确凿的崇宁通宝集藏,基本涵盖了所有已知崇通大类,其中含铁母类25版、铜母类25版、珍稀及出谱版式100余版,共计各类不同版式300版。

崇宁通宝铜母钱:折十,小平。

崇宁通宝“铜”母钱,宋徽宗一朝的铸铜技术已到登峰造极的水平,以至于铜母钱不需要修整任何字口,铸造精度能直接达到母钱及原母钱的水准,就算七百年后的清代母钱也只是在模仿,却未能超越,时至今日依然令人匪夷所思。

↑崇宁通宝母钱、子钱一对。

崇宁通宝铁母钱:折十,小平。

崇宁通宝"铁”母钱,历史上铸行铁钱主要有三个地区,即(四川路铁钱、陕西路铁钱、河东路铁钱),其中四川地区五代以来就有行用铁钱的历史,一直延续到宋代,而陕西地区与河东地区分别是西夏与辽的军事对峙区域,从而形成特殊货币区,铸行铁钱以备戍边之用。

↑折十铁母(34.5*2.78)毫米。

↑小平铁母(25.4*1.6)毫米。

崇宁通宝版别简述:

通常,藏友将崇宁通宝整体特征无法体现的类别,按“崇”、“宁”、“通”、“宝”书写归类。

①“崇”版别大类:进崇、退崇、仰崇、俯崇、狭崇、阔崇、正崇、斜崇、离山崇、宽山崇、异山崇、矮示、抽示、木崇等。

崇宁通宝折十抽示版特点:

“崇”:山部、宝盖首笔均竖直,示部第二横挑笔部分,超出穿口左边沿,高度达到示部第一横,第二横顿笔部分,尾部下顿较长,并与第二点平行。

“宁”:丁横尾部下顿较长,与“崇”字示部第二横尾部下顿平行。

“通”:甬部首笔起笔上翘,走字部第二笔起笔上翘。

“宝”:尔部第二笔尾部下顿,贝部两点较直。

*具备以上全部特点,谓之抽示版。

↑抽示版(34.5*2.7)毫米,重10.3克。

②“宁"版别大类:昂宁、降宁、仰宁、俯宁、阔宁、瘦宁、正宁、斜宁、大丁、直丁、宽丁、短丁、勾丁、退丁等。

崇宁通宝折十短丁版特点:

“崇”:小字部分类行书。

"宁”:宝盖及心部分类瘦金体,丁字类隶书,丁字平而短,末笔部分竖勾与穿口齐平。

“通”:甬字部分起笔上扬,整个通字略显圆润,异于通常写法。

*该版字体为混合体,铸工不精,甚至有边炉之嫌,尤为稀缺,是崇宁通宝的名誉品。

↑短丁版(34.3*2.8)毫米,重11.9克。

③“通”版别大类:进通、退通、仰通、俯通、阔通、狭通、正通、斜通、长点、短点、远点、弯点、立点、卧点、长尾、短尾、翘尾、平尾、方头通、三角通、小头通、垂舟通、长鼻通等。

崇宁通宝折十版别长尾通特点:

“崇”:重心前倾。

"宁”:重心向后。

"通”:走字点长,撇笔尤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收尾止于所不可不止,尾部圆润。

"宝":类正样宝特征。

*具备以上全部特征,谓之长尾通版。

↑长尾通版(35.2*2.5)毫米,重11.1克。

④“宝”版别大类:昂宝、降宝、仰宝、俯宝、阔宝、狭宝、正宝、斜宝、直宝、方冠、圆冠、合冠、分冠、大足、小足、垂足、长足、短足等。

崇宁通宝折十垂足宝版别特点:

“崇”:示字部分第二横起笔极为夸张,长而有顿折感,小字第一点不接穿。

“宝”:宝头点巨大且霸气侧漏,书法刚劲有力,宝足狭长,最后一捺收笔似垂露。

*具备以上全部特征,谓之垂足宝版。

↑垂足宝版(34.7*2.7)毫米,重11.2克。

声明:文章中使用的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


土疙瘩LR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代第八位皇帝,虽是亡国之君但也是位艺术家。

崇宁(1102年-1106年)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二个年号,“崇宁通宝”四字即为宋徽宗赵佶御书。崇宁初赵佶才二十出头,精力充沛,崇宁通宝四个字,一味地瘦硬,所谓铁画银钩,应当是这一时期的字。

崇宁通宝铸工精美,外郭纤细内郭高挺,字口深峻如斩,采用一种“赤仄乌背”的加工工艺,赤仄就是让缘郭钱文凸出部分变得明亮,是一种挫磨抛光的工艺;乌指黑色,就是把钱币的地张染成黑色的情况。这样的工艺费工耗时,大大增加了制钱成本,但起到了防止盗铸的作用。

崇宁年间铸有崇宁通宝小平钱和折十钱,小平钱铸量稀少,版别有正样、抽示、大字三种。折十钱版别繁多,有纤字、美制、遒劲、众多版别,细分起来多达千余种,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可能全部掌握,但对于其中的大版可以先过手学习,然后再逐步深入研究。





泉涌古韵


北宋徽宗于公元1101年即位,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大量铸造崇宁钱。徽宗亲自手书瘦金体钱文,铸崇宁通宝,文笔飘逸,铁划银钩,乃古今一绝,被誉铸钱第二好手。通宝小平钱最为少见,有宽缘、缩范、异书、旋背、背星、背四月等版别均稀少。折十铁母存世量比较少,有广穿、缩足、木崇、白铜、异范(珍)、大字(珍)、合背、重文、旋背、四出、铁范铜等版本,另外有背星月花纹等图案的花钱存世。当然,论铸量,小平钱应该比折十型量小很多。

以上乃笔者愚见,望诸位泉家斧正。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