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处机为什么不抗元呢?

天地玄黄日月盈


如果说抗元是讲为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大义,那么丘处机不是沒有作为。事实证明,中华民族自元以后,就从来没有走向分裂的道路。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周期律被打破。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神奇。宋同送谐音,是送走分分合合周期律的意思。元,一元初始,一年的开头,是元月元日,开始了如月圆,统一的新纪元,所以“万年枝上长好。”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神奇,宋朝人赵以夫写到:“凤历开新,正微和乍转,丽景初晓。……庆此日,虹流电绕,翠涌鳌山,蒿呼声动云表,降节霓旌飘渺。望珠星灿烂,紫薇深窈……知春到,人间多少?蓬莱外,若木芙疏,万年枝上长好。”中华民族作为母亲,为凤,从此永远国家一统。事实上,自元以来,明清两朝的帝王,都同蒙古族妇女有关。早在元朝之前,成吉思汗的母亲在丈夫早逝,众叛亲离,孤儿寡母的艰苦条件下,培养儿女,培养成了一个国。明朝皇帝朱棣的母亲是蒙族宏吉拉部女人,她原是元朝宫中一个妃子。这就是说,自朱棣后的明朝所有皇帝都有蒙古族血缘。清朝皇帝是孝庄皇后的后代,孝庄皇后是蒙古族人,她在极艰难的环境下把孙子康熙皇帝培养成了一代明君。清朝末年的慈禧是耶和那拉氏人,耶和那拉氏原本是蒙族,后来自行改称满族,其实血缘还是蒙古族。慈禧在大厦将倾之机,妙用财富同列强周旋,以一个弱国挨打的局面,保持了国家统一,安放了一张课桌,为中华学子向西方学习争取了时间。这可真是“凤历开新”啊!

如果说赵以夫这首名为《万年歌》的诗词道出了全真道掌门人丘处机的心迹,也不为过。当时,邀请丘处机的皇帝不是没有,宋朝的邀请,金朝的也邀请,但都沒有去。但成吉思汗邀请,他去了。他对使者说,“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处无敢违。”以74岁高龄,冒风沙,万里西行,去同成吉思汗见面。当得知不能在燕京会面,便又艰苦跋涉,出居庸关,到中亚,在雪山脚下,与不能脱离战事的成吉思汗见面,宣传止杀爱民思想,取得了成效。由此可见,作为道家的丘处机是欢欣鼓舞的,他的法号就是长春真人。所以,他是不可能抗元的。

其实,蒙族从来都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有好多汉语古时含义在蒙语中有保留。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中“知”的含义,按字面意思变成汉语,是“人头知道。”头作全身的主,全身要听头的。由此可见,这个民的含义就是服从首领、国王、官的含义。下级不服从上级,能称为下级吗?现在人不也的说:“下级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吗?蒙族受道家文化影响是很深的,外蒙国旗上充满了道家符号和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当时,成吉思汗在百忙中,专门抽出时间,听长春真人讲解了《道德经》,互相讨论,学习交流。

成吉思汗鉴于当时形势,得出了必须以暴制暴,这一符合《道德经》本义的选择。“反也者,道之动。弱也者,道之用。”当时中亚,乃至整个斯拉夫地区,同我国一样,分裂割据,欧亚大陆不能统一,没有一个畅通的商贸往来的环境。沟通欧亚,促进经济发展,成为历史的呼唤。回应这种呼唤,便有了成吉思汗为首的大蒙古帝国南征北战,以区区十万人的精锐骑兵部队,所向无敌,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毛主席称赞到“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是呀,身后国怎样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完成历史使命。成吉思汗完成了,后人感念成吉思汗功德,八百年无相忘,至今仍有给他的祭祀大典,各国仍有专门研究他的,历代风流人物都对他多有褒奖。长春真人判断是对的。





从北方从日出之地飞来


丘处机,道号长春子,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出身贫寒,年幼时父亲双亲离世,尝遍人间疾苦的他从小就向往“神仙”一样的生活。据说他曾隐居在一个大山里修道,过着“顶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饮松风”的生活。


金熙宗大定七年,19岁的丘处机遇上了人生中的导师王重阳,继承了王重阳所创全真教的宗旨,王重阳对其十分看重,赠以诗曰:“细密金麟戏碧流,能寻香饵食吞钩。被予缓缓收纶线,拽入蓝莱永自由。

此子异日地位非常,必大开教门者也


王重阳坐化后,丘处机独居于磻溪、龙门七年,专心修道,光大了全真教,并成为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不仅道法高深,更是一位有志之士,他为了便于宗教活动的开展,与不少“达官贵人”和“当代名臣”相往还,社会影响渐渐大起来。

明昌二年(1191),东归栖霞,即祖宅创太虚观。

丘处机虽然是修道之人,但是他对天下大势的判断还是很准确的,为了能够使全真教得到长足的发展,丘处机不得不选择站队,原先丘处机还是对金国有好感的(这也不能怪他,人一出生就是金人啦)。贞祐二年(1214年)秋,山东大乱,杨安儿等起义,金国政府组织兵力无法镇压叛乱,不得不请求丘处机出面平息战乱,丘处机接受了这项任务,最终成功平定叛乱。

所至皆投戈拜命,二州遂定


随着丘处机成功招安之后,金国、蒙古、南宋三方都向其抛了橄榄枝(看重其在民众中的号召力),丘处机权衡利弊,深知此时金国衰弱,南宋暗弱,唯有蒙古势力崛起势头很强,再三思量后,丘处机选择西行拜见成吉思汗(当然,成吉思汗的诚意也很足)。

山川悬阔,有失躬迎之礼,朕但避位侧身,斋戒沐浴,选差近臣,备轻车,不远数千里,谨邀先生,暂屈仙步,不以沙漠远行为念。或忧民当世之务,或恤朕保身之术。


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正月,丘处机率领随行弟子十八人,自莱州启程北上。在西行途中,丘处机和其地址向各族群众广泛传道,招收信徒。丘处机不仅在精神层面宣扬全真之法,更是身体力行帝让人们了解教义。他沿途广做善事,得到了各州县和行省文武官员的接待。

元太祖十七年,丘处机终于到达此行目的地——设于阿姆河南岸(阿富汗北境)成吉思汗的军营。在与成吉思汗的相处过程中,丘处机除了向成吉思汗传授养身之道,还委婉地提到了自己沿途所见蒙古军西征造成的残破景象,劝诫成吉思汗要以民为本,让百姓修养生息,才能开创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成吉思汗很看重丘处机,并将此次召对记录下来。

敕志以汉字,以示不忘

公元1223年,丘处机请求东归,成吉思汗派骑兵数千,护送他回燕京,改天长观为长春宫。丘处机回到燕京之后,驾道送行的文武百官绵延数十里,此后,成吉思汗对丘处机的宠遇依旧有增无减。

授以虎头金牌及玺书,令其掌管天下道教,诏免道门赋役。

丘处机对成吉思汗影响颇深,在一定程度上使成吉思汗认识到人性化统治的重要性,对中原地区的经济恢复和民族矛盾的缓和也更加在意。后世还将成吉思汗的招安政策和丘处机的作用概括为“一言止杀”。

综上所述,丘处机本人其实对蒙古入主中原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他才会不顾老迈的身躯前去面见成吉思汗,在得到成吉思汗礼遇之后,丘处机靠着成吉思汗赐予的虎符玺书,不仅救了许多中原百姓的性命,更使得全真教一跃成为道教北宗主流。


弈語


长春子丘处机,是《射雕英雄传》里鼎鼎大名的全真七子之一,也是七子当中最有本事的一个,武功卓绝,嫉恶如仇,后来还与射雕大侠郭靖有着不解之缘。

那么真实历史上的丘处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他的确道号长春子,也的确是道教重阳宫的掌教。可是他到底有没有那么大武功,在历史上是没有相关记录的。

在小说里,长春子丘处机,那是一个抗金英雄。一生都在为驱赶金人,恢复大宋江山而努力。那么现实中的丘处机是这样的吗?很可惜,历史上的丘处机,不仅没有抗金,而且还接受了金国皇帝的册封。

我们需要理解丘处机,毕竟他所在的终南山,已经是金国的地盘了。连宋徽宗和宋钦宗都把江山拱手让人,我们又何必苛责丘处机呢?


接受金国册封,丘处机坐稳全真教掌教职位。

丘处机的师傅,的确是王重阳,他的名字处机和道号长春子,全都是王重阳为他取的。这个时候已经是南宋宋孝宗时期,也就是说北方半壁江山都是大金国的地盘了。

丘处机修道的时候,已经无法阻止山河破碎的现实。他在王重阳的带领下,开始学习道法,全真七子也都是真的,他们分别是: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

当时丘处机主要的工作,那就是协助王重阳一起宣传道教思想。他们走遍了祖国的山川,他们就相当于是传教士一样的感觉。

王重阳去世以后,丘处机隐居了很长时间,这段时间他自我修行的能力达到了巅峰,因此再出山的时候,学识、定力方面的功夫都有了很大长进。

终于他被金世宗给发现了,在金世宗的邀请下,丘处机前往燕京,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大人物。此后金章宗更是赐了一块牌匾给丘处机,可见金国皇帝对这位得道的道士,是非常尊重且信任的。

在师兄刘处玄去世以后,丘处机终于成为了全真教的掌教。不管是辈分还是能力或者名气,丘处机都是当仁不让的人选。

再加上他多次得到金国皇帝的认可,所以丘处机担任了全真教掌教长达24年之久。整个道教在大金国的传播,也达到了巅峰状态。


各打五十大板,丘处机是谁也不愿意依附。

金国到了金宣宗时期,政治方面出现了各种昏聩的现象。这个时候的丘处机对金国皇帝十分失望,因此当金宣宗邀请他前去汴京的时候,丘处机严词表示拒绝。

南宋宋宁宗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喜出望外,认为丘处机不愧是汉人,还知道拒绝金国的册封。因此他向丘处机抛来了橄榄枝,希望丘处机前往临安。

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之昆仑山,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同师重阳王真人。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金、宋之季,俱遣使来召,不赴。---《元史》

按照道理,丘处机归宋,是很多人的愿望,也是各位看官们比较倾向的一件事,可是丘处机却也拒绝了宋宁宗。


为什么呢?因为丘处机觉得南宋气数已尽,而且南宋的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连金国皇帝都比不上,所以也不愿意前往。

香饽饽丘处机,终于进入了成绩山的法眼,成吉思汗发现,丘处机是个高人,连续拒绝金国和南宋,似乎是在向自己的蒙古帝国示好。

果不其然,在成吉思汗的邀请下,丘处机果断前往蒙古。丘处机简直开口脆,表示自己是跟着天道而来,说明什么?说明他认为成吉思汗会夺取天下。


丘处机跟成吉思汗好着呢!他抗元干嘛?

成吉思汗对丘处机很有礼貌,丘处机也觉得成吉思汗是天之骄子。因此这两个人早就有了一种默契。

丘处机73岁的时候,带着一大帮弟子们再次来到了蒙古统治下的燕京,这些弟子当中,就包括了大家恨之入骨的尹志平。当年大金国的皇帝请他来燕京他不肯来,现在他却主动来了,为什么?还不是成吉思汗有面子嘛!

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曰:“天锡仙翁,以寤朕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于是锡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元史》

可惜这次他并没有见着成吉思汗,因为当时成吉思汗已经带着大军讨伐花剌子模国去了。为了表达自己对成吉思汗的敬意,丘处机特地写了一封信给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得知年迈的丘处机来看自己,非常感动,立刻给丘处机写了一封回信,两人居然成了笔友。


为了见到成吉思汗,丘处机是真的不遗余力,在第二年他不远千里,抵达了兴都库什山的成吉思汗行宫,终于见到了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盛赞丘处机为神仙,并且多次向丘处机讨教了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法。丘处机以道教思想劝告成吉思汗减少杀戮,清心寡欲。可以说这是后来成吉思汗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

由于这一段经历,丘处机为全真教换来的是,永不上税的好处。成吉思汗承诺,永远不跟全真教收税。可以说成吉思汗和丘处机,那是至交好友,丘处机又怎么可能去抗元呢?


总结:宋朝自己不争气,不怪丘处机看不上。

其实像丘处机这样的高人,一眼就能看得出谁能够真正成气候。大金国前期很有前途,几个执政者都有气度,所以丘处机愿意跟他们结交。

后来大金国的皇帝越来越荒淫无道,因此丘处机断绝了跟他们的来往。转而发现了正值事业上升期的成吉思汗,所以他认为成吉思汗是未来天下的主人。

再看南宋,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宋高宗和宋孝宗时期还算凑合。再往后要么是权臣当道,要么是奸臣横行,皇帝跟摆设没什么区别,而且一个比一个昏庸。

丘处机明白,这种执政群体,实在是撑不起一个国家了。丘处机爱百姓,所以他必须要感化一个能够一统天下的君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爱护百姓。

南宋的皇帝就算受到再多的感化,他们还是没办法给天下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因为他们昏庸,而且无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