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记笔记好还是思维导图好?

谭敏


这个方面,表面没有太大区别

笔记有许多形式

大部分有条理的笔记 都有思维导图的雏形——逻辑结构

但是实质上区别很大,关键是过程当中的经历 和 是否是吸收为自己的系统

整理导图是值得的,至少梳理笔记是必要的:


笔记往往都是速记的,往往字迹 和 等方面会影响记忆效果,需要一定量的后续复习补充梳理,而知识结构是老师做出来的,没有多少是自己的。

如果在复习中笔记,或者在加工制作完善成导图的过程中,自己亲自动脑动手、丰富的,那就是一个非常深刻印象的过程。开头做好了,长期受益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你在课上、或单纯的课本中,枯燥的抽象语句中,得到更形象生动或者牵连更多脑神经区域,比如你画个极为特别的画代表某某,画出他的特点来,不真实要紧,觉得搞笑或别扭反而更好,关键是你动手动脑了,而且印象独特!可 以点带面,把你对该部分的记忆带飞!

左右脑 多 区域 甚至你如果丰富了活动体验,比如历史剧!就不只是动手画画那么简单了,那还可能会是多感官记忆,大大提高记忆效果,极大缩短日后复习的时长

因此,只要你自己亲自做,投入去做,动脑用心去做,一定效果非常好


为了更好地梳理出系统性,可以按照不同的脉络制作导图

从而让你从人物、朝代、等等各种不同方面都与众不同的系统性!把学到听到和搜集到的内容消化吸收为自己的知识与理解。

坚持,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不仅仅是记忆深刻,并且你的讲解会显得更专业,严谨、甚至是独到,因为你有可能在梳理过程中产生诸多思路,让你真正成为的历史达人!



该注意的是:

思维导图传的这么多,但是为什么却没几个人记得住?

那是因为 我们很多人都是任务式的、或者照搬笔记式的,加工过程非常简短无趣

甚至有极大多数人都不是自己加工制作的!这个是最现实的问题

你知道我们成年人当中,手机里有多少个思维导图吗?或者微信里“收藏”了多少?

你可以问问大部分人都不是自己做,而且存了收藏了也很少会反复去看去动脑发挥更多效果。


因此,成功还需要亲自、坚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