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现象社会学:我那么优秀,为什么就剩下了呢?

200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中,剩女成为171个汉语新词语之一,是指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广义上是指27岁以上的单身女性。

“剩女”现象社会学:我那么优秀,为什么就剩下了呢?

身为做着群团工作的我,常常干着带队参加各种联谊活动,当好”红娘”的事,公司甚至出台了一个“鹊桥奖”以鼓励老同志们提供资源。共青团联谊活动的现场常常出现偷偷溜进来认真拿着本子记着各种信息的父母,团干部们也经常被叔叔阿姨们咨询有没有好的姑娘、男孩子。“相亲一线”的“哨兵”加“总指挥”往往都是即将退休的父母,领导和同事充当着“增援部队”,由热心的老同志们组成的“关工委”给了中国的年轻人许许多多的关心和爱护。而“剩女”这个话题在国内也成了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不断上升,上升到了一个关乎“后代”、关乎“养老”、关乎“颜面”、关乎“中国未来发展”的新高度。每当讲起这个口水话题,卖菜大妈和出租车司机们都是长篇大论慷慨激昂头头是道。

“剩女”现象社会学:我那么优秀,为什么就剩下了呢?

但是,很长的时间里,我又很少碰见年轻人自己大胆、认真而主动地“求介绍”,而一般会这样子的人群又拥有着可以“自己搞定”的技能,例如在健身、驴友出游、马拉松、新员工培训中积极而主动地认识“可爱的你”。

不同类型的“剩女”是歧视还是真实存在?“剩女”到底是怎么剩下的?大家印象中的“剩女”,其“剩”是源于女性数量大于男性,还是两性婚配选择预期的失衡,还是小时候的“传统教育”?问题出在女性的挑剔还是男性的不懂欣赏?本文希望引用社会学、心理学的相关文献,在大家茶余饭后的讨论中添加一些数字和科学的佐料。

“剩女”现象社会学:我那么优秀,为什么就剩下了呢?

社会学:不同类型的“剩女”存在吗?

在社会学英文期刊《符号互动》(Sym-bolic Interaction)上,香港大学博士杜先致发表了一篇研究中国剩女的论文。在对北京、上海、广东、安徽、辽宁、香港、台湾等地的单身女性进行访谈后,杜博士将剩女分为四种较为典型的类型。

“剩女”现象社会学:我那么优秀,为什么就剩下了呢?

1、进取型剩女条件很优秀,对男方的经济条件不是很看重,希望寻找收入未必高,但具有两性平等观念的男性。因此,这类女性的脱剩机会很多。她们找到的另一半由于不是家庭经济的顶梁柱,所以不会以传统的性别角色来要求她们,也就不会干涉她们的生活模式,甚至男方会分担更多的家务劳动,形成一种“女主外,男主内”的家庭模式。但显得与传统中国家庭格格不入,选择空间小,找不到愿意男主内的男性,因此剩下。

“剩女”现象社会学:我那么优秀,为什么就剩下了呢?

2、传统型剩女以结婚为目标,想嫁一个有经济实力的老公。她们的择偶观念比较传统,看重男性的经济地位,普遍比较现实,很多时候就算遇到了合适的人也要再三考虑,因此常常就这样与婚姻失之交臂。身为剩女,却依然思想传统,秉持着男强女弱、男高女低的观念,非高富帅不嫁,她们读书只为拿个本本,而不是塑造思想,她们赚钱是形同虚设,只是为了养活婚前的自己,属于最难脱剩的一类剩女

“剩女”现象社会学:我那么优秀,为什么就剩下了呢?

3、突破型剩女性格普遍较为外向,不喜欢被拘束。她们认为结婚是对自己与伴侣的一种束缚,而这种束缚会阻碍自己的追求。所以她们通常希望伴侣可以与自己采取通过婚姻之外的关系在一起,比如同居而不结婚。这种思想在现在的中国社会其实还是不能很好地被接受,这种人生选择很可能会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

“剩女”现象社会学:我那么优秀,为什么就剩下了呢?

心理学:从婚恋市场角度谈到底是女性的挑剔还是男性的不懂欣赏?

1、传统观念与生活节奏冲突所致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指出,从整体来看,我国20至30岁的男女比例大体相当,但人口结构不均衡,在大城市单身女性比例偏高。女性想寻觅年龄比自己大、能力比自己强、地位比自己高而又情投意合的伴侣,可谓难上加难。许多剩女虽然受教育程度很高,但思想却倾向于传统,非条件在自己之上的男性不嫁,却很少主动出击追求。所以,不少剩女是自造出来的。

2、眼光过高、宁缺毋滥

都市女性文化程度、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越来越高,选择伴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再加上独立性强,不存在“嫁汉吃饭”的依赖思想,所以越来越多优秀的女性宁愿单身。

“剩女”现象社会学:我那么优秀,为什么就剩下了呢?

3、对旧情人念念不忘

分手这两个字无疑是恋人之间最令人伤心的词语了,而这两个字从剩女们口中蹦出的比例高吗?调查显示,提过3次分手的剩女比例最高,占34.72%,其次便是2次主动提出分手的剩女,占22.34%,提过1次分手的占17.45%,提过4次和5次分手的比例为14.99%和8.78%,从没主动提过分手的剩女仅占1.72 %。

剩女们为分手后悔过吗?55.31%的剩女称自己后悔过,其中还有26.77%的剩女甚至后悔过2次。对旧情人恋恋不忘的剩女,占总数的77.65%,但这些恋旧的剩女心中,八成以上都只有一个爱人最让她们难忘。

“剩女”现象社会学:我那么优秀,为什么就剩下了呢?

4、主动单身,为享受自由

曾几何时,剩女、剩斗士、齐天大剩……在女人30岁不结婚就成老姑娘的传统观念里,单身女性被有色眼镜恶意中伤。然而,这一现象正在逐渐变化中,因为她们中的很多经济独立,拥有话语权和社会地位的女性,不再是被迫剩下来的稀缺物种。

女性主动追求单身,正是因为她们自主能力增强了,单身女性们开始反思传统婚姻中的女性角色,在对传统性别角色作重新审视后,女性更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结婚后要挣钱养家、永远做不完的家务,想到这些很多单身女性们感叹:人生苦短,要好好地、明明白白地活。这是现代人生活方式多元化的一种体现,我们应该尊重她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但不值得提倡。

“剩女”现象社会学:我那么优秀,为什么就剩下了呢?

5、年龄越大,匹配男性少

很早以前,就有人从交易学角度分析过男女不同的择偶观:如果把男人、女人按照优秀程度分为ABCD四种的话,A男想找A女,B男想找B女,C男找C女,但ABCD女都想找A男。

优秀的大龄女青年会被剩下的原因是:条件太好,年纪又不小。通常而言,男性对女性审美基本就三点:一是年轻漂亮的;二是最好温柔一点;三是纯洁的处女。

“剩女”现象社会学:我那么优秀,为什么就剩下了呢?

女人通常喜欢比自己强的男人,越能仰视对方越好。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女人都喜欢A男的原因。他们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拥有最大的挑选权。

另一个让人心酸的事实是:时间虽然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年龄对男女还真是不公平,女人的年纪越大在婚恋市场中越贬值,而男人却恰恰相反。因为男人永远喜欢年轻貌美的女孩,但不少女人就喜欢找叔型男友,年长的男人更懂女人,也更成熟。所以,大龄A男们不是被年轻貌美的小女孩搞定了,就是不愿意和任何人定下来,剩下大龄A女徒伤悲。

“剩女”现象社会学:我那么优秀,为什么就剩下了呢?

6、担心结婚后会影响工作和前途

解决方法:黄金剩女们怎样克服心理障碍,首先要改变担心结婚会影响工作前途的心理,正常的婚育应该是公司和个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7、担心对未来老公不够了解

解决方法:男女双方需要不断地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加深感情,这是最重要的婚前心理准备。这项准备若不充分,其他准备再完备也不能保证婚后生活美满幸福,纵然是婚前物质准备应有尽有,亦难以弥补心理的损伤,维持夫妻真挚的恩爱。建议还是多了解一下再考虑结婚,或者婚前长谈一次,尽可能多的互相了解,或许可以消除对未来婚姻的恐惧感。

“剩女”现象社会学:我那么优秀,为什么就剩下了呢?

8、担心婚后不自由

解决方法:尝试承担,不妨为自己设定一个为期三个月的时间段,在这期间去尽力承担自己应尽的那份责任,度过心理适应期后,你对爱情与家庭的信心,一定会飞快增长。

贡献出自己的苦苦相亲路

我性格腼腆,比较漂亮,但是26岁前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后来知道原因是男同事在背后说漂亮的小姑娘都想住别墅,还有就是我不主动的性格让他们觉得我高冷。后来的后来,我只能狠下心来抓紧充电吧,健身、旅游、读书、学习化妆、学习制作美食。也坦诚地告诉阿姨们我不想找富二代住别墅,我想找怎样的类型。后来我就认识了我的老公。

“剩女”现象社会学:我那么优秀,为什么就剩下了呢?

我们能做些什么?

在宏观上整体社会观念没有尽快改变的同时,有什么微观上我们能做的来提高婚配几率?

1. 不为一时的摩擦性失恋沮丧。积极拥抱生活,认识新朋友。

2. 合理调整婚姻期望值(不是随意凑合),要降低对己对人的双重标准

3. 找不到工作时我们会去进修或培训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没有找到另一半的时候,抓紧充电吧。让自己在婚姻市场上更有魅力--健身、旅游、读书等等,让自己的生活更精彩。

“剩女”现象社会学:我那么优秀,为什么就剩下了呢?

4. 一个城市找不到工作,换一个城市。一个行业不适合自己,寻找自己感兴趣和可以发挥比较优势的行业。你懂的。

5. 最后,“剩女”概念本身是非常具有歧视的,所以我提倡从现在起,我们用胜利的胜字代替,或者加引号,作为一个社会课题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群来单指。

“剩女”现象社会学:我那么优秀,为什么就剩下了呢?

她不应该为父母亲结婚,她不应该在外面听什么风言风语,听多了就想着要结婚,她应该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去结婚,昂首挺胸的,特别硬气的,憧憬的,好像赢了一样。——《剩者为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