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思考些什麼的話,請想想漂浮不定的死期

早上醒來打開朋友圈,看到之前的一位同事去世了,留下了妻子和還在上幼兒園的兒子永遠離別人世了……


如果你要思考些什麼的話,請想想漂浮不定的死期

透過生死,你會覺得名利權情都很虛無,尤其是首當其衝的名,說穿了,無非是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即便你名聲四海皆知響徹雲天,也無非是一時獵奇,各種各樣的人揣著各種各樣的心態唾沫四濺過後,你仍然是你,其實,你一直是你,只是別人在談論你的時候,你忘記了你自己是誰而已。

如果你要思考些什麼的話,請想想漂浮不定的死期

想起之前看過的一本書《此生未完成》,這本書是刷微博的時候偶然看到,被名字吸引了,於是果斷入手,拿到書一口氣看完,之後久久不能平靜,很多人都說,在讀這本書的時候讀到的不是于娟,而是我們自己。這本書中沒有過多的涉及人性的醜惡,因為她明白“自己已經沒有時間了,想這些醜惡的事已經毫無意義”。所以,這本書沒有將焦點集中在人性的善、惡和正義問題,而是放在了更大的問題“生死問題”。

開頭很完美

三十二歲,于娟。一位擁有留洋經歷和博士學位的復旦青年教師,有一個愛她的老公,還有一個兩歲多的兒子,取名阿爾法,趴在她的膝蓋上,奶聲奶氣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如果沒有乳腺癌,她將沿著設定的軌跡堅實地實現人生規劃:去哈佛做訪問學者,回國寫論文、拿課題、評副教;還準備生個女兒,取名貝塔;準備說服政府在家鄉做環境項目,身體力行,做環保公益事業……

她的經歷儼然是我們理想的人生方式,留學經歷,博士學歷,在校任教,更不用說她強大的個人魅力:開朗爽直、意氣風發、才氣縱橫。


如果你要思考些什麼的話,請想想漂浮不定的死期

蒼天卻不仁

這些鏗鏘的韻律在她32歲那年,遇到了休止符,人生華章戛然而止。她正當最好的年華,32歲,事業扶搖直上,家庭幸福美滿,兒子將將兩歲,卻拿到了乳腺癌晚期的診斷證明,從生病到死亡,不滿兩年。

她的人生經歷真是大起大落,一跌跌到地獄裡。

當她回過頭來反思自己為什麼為得這個病時,除了怨天尤人,我們看到的是暴飲暴食,熬夜,不注意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在年少的時候就不那麼放肆,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呢?

我們奮不顧身的追求的所謂的事業是我們想要的嗎?年少的我們走的太快,忘了停下來看看自己,看看身邊的風景……

如果你要思考些什麼的話,請想想漂浮不定的死期

向死而生

然而她不為苦痛消沉,以綿弱之力寫下反思的文字,病痛的經歷,為他人打氣,行無畏施。我有過兩次短暫的瀕死經驗,對於娟的病痛有皮毛的感受之力,僅僅是皮毛,因為光于娟的零星描述,也令人望而生畏,不敢深思。

她是不幸的,就如她說的,才剛知道用自己的工資為二老添件新毛衣,孩子剛學會叫媽媽,事情剛起步,死神卻無情的降落在她身邊,留下二老,丈夫,孩子。

她是幸運的,在生命的最後關頭,有個不離不棄的丈夫,有二老為自己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願,朋友們都在最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

在自己有危難的時候,才能篩選出真正值得你付出的那些朋友,從字裡行間,從語氣神情。

如果你要思考些什麼的話,請想想漂浮不定的死期

關於生與死的思考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然而不知死,又如何能夠理解生之燦爛和絕美。我們究竟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活著的意義?于娟在生命的最後的體會和追問,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思考。如何在我們不得不離開的時候,不必發出此生未完成的喟嘆。

人越是長大,越是不知道自己要得是什麼,越是不知道想要什麼就越是會去拼命想自己到底要什麼。

認真思考過死生以及生命的人,才會對天地、對自己、對歷史都有一種理性認識,這種認識可以讓人在生命面前變得謙卑而舒展、浪漫而莊嚴、小心翼翼而又慷慨激昂,總之對待命運,是不卑不亢而又豁達自然。

生命是隨時可以終止的,所以我們要感恩,要熱愛生活,要且行且珍惜。很多人跟我說,你要如何如何,到達什麼位置,積累多少財富,彷彿我不如此就不成功、不積極、不上進。于娟在書中也說,人越長大越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我們都生活在別人的目光裡,我們要有一個好心態,可是這種靈光觸動總敵不過時間,敵不過流水一樣的柴米油鹽、吃喝拉撒,所以看到別人開好車、住大房的時候,時間長了就又不淡定了,看來人生真是一場修行。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一個人不到絕境的時候,很多問題是不會去考慮的,死亡,大家都覺得它是件太遙遠的事。總覺得自己還有無限的時間揮霍,等自己飛黃騰達,衣錦還鄉之後還會有時間陪父母。只有被推到死亡的邊緣線上,很多事情才能看得清,人生如大夢一場,名利轉頭即是空,你身處高位的時候那麼多人豔羨你,但那又有什麼用呢?

周國平說:一個人只要認真思考過死亡,不管是否獲得使自己滿意的結果,他都好像是把人生的邊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他就會形成一種豁達的胸懷,在沉浮人世的同時也能跳出來加以審視。他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會把成功和失敗看得太重要。他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難的相對性質,因為快樂時不會忘形,痛苦時也不致失態。

如果你要思考些什麼的話,請想想漂浮不定的死期

除了你自己,誰又真正在乎你是不是有名,學歷如何,做了多少成功的事……你在乎的他人口中的一切,於你再是辛苦與來之不易,也不過是個談資,說完就忘記。

世間的一切,隔岸看花,風淡雲輕。你揮灑地寫,悲和喜,穿透死亡的恐懼,告訴人們生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