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教育好嗎?爸是科學家,媽是清華高材生,娃卻被送去農村吃苦

小時候,常聽老人說:“小苦不吃吃大苦。”

簡單點說,就是孩子從小就要吃一點苦、遭遇一些挫折,將來才會過得好。

以前還小,不懂得這句話的深意,現在想想深以為然!

前幾天,全國政協委員施一公,也是我國著名結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他在談科技與教育這個話題時,談起了自己的育兒觀:

“要在孩子小時候教會他們吃苦。”

吃苦教育好嗎?爸是科學家,媽是清華高材生,娃卻被送去農村吃苦

施一公有一對龍鳳胎,在子女的教育上一直主張孩子從小要吃苦,為此他曾把自己的兩個孩子送回老家體驗生活,他的孩子和老家農村留守小學的孩子們同吃同住,接受教育。

爸爸是大科學,媽媽也是清華的高材生,他們的家庭條件算是十分優越的了,可是為啥施一公卻把孩子送到農村去吃苦?他到底圖什麼呢?

吃苦教育好嗎?爸是科學家,媽是清華高材生,娃卻被送去農村吃苦

吃苦教育好嗎?爸是科學家,媽是清華高材生,娃卻被送去農村吃苦

據他說,兩個孩子到了農村後,第一次見到了黃瓜、豆角等蔬菜生長的過程,也體驗到了農民的辛苦。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次“吃苦”,讓孩子們“理解身邊一切事物來之不易,只有懂得了才能學會珍惜。”

不吃苦的孩子,最容易長成熊孩子

我們有一些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還小,怎麼能夠吃苦呢?我有這麼好的物質條件,我為什麼讓他受那份罪?

於是,就出現了一些父母把孩子當成小皇帝一樣供著,不讓孩子做任何家務。有的孩子從出生開始,一直到上大學,基本上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孩子由於長期被父母嬌生慣養,也逐漸失去了自我的獨立性、也開始變得懶散、不懂得感恩(覺得自己所得是應當的)、沒有志向、依賴父母,甚至有的孩子還被父母養成了“巨嬰”。

吃苦教育好嗎?爸是科學家,媽是清華高材生,娃卻被送去農村吃苦

早上在網上看到一個網友發的一個消息:

有一位媽媽跪在兒子面前,她面前的兒子則是背靠椅子,癱坐著玩手機。那情形真讓人分不清到底“誰是媽媽,誰是兒子”!

吃苦教育好嗎?爸是科學家,媽是清華高材生,娃卻被送去農村吃苦

更讓人感到很不是滋味滋味的是,這個熊孩子還把媽媽下跪的樣子用手機拍了下來,並配文“開心每一天”發到了朋友圈。

雖然看到這,對熊孩子的行為很是憤怒,也對媽媽的遭遇很同情,但是仔細想想,孩子能成為今天這個模樣,難道不是媽媽慣出來的結果嗎?

《治家格言》說:“寧吃少來苦,不受老來貧。”

我們為人父母的總以為孩子從小不該吃苦,卻不知道我們越是嬌生慣養,孩子越容易成為熊孩子!

這樣的熊孩子也許現在有父母的庇護可以過得“如意”,但是父母能保證自己能夠庇護孩子一輩子嗎?

不說將來吧,就說說眼前。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留學生許可馨事件吧!她本來是高材生,有著大好的前程,然而她在疫情爆發期間,卻因為自己的言辭成了“舉國之敵”。

吃苦教育好嗎?爸是科學家,媽是清華高材生,娃卻被送去農村吃苦

她在國外一邊花著父母5萬美元的生活費,一邊卻反諷:“反正中國人就是喜歡把苦日子當美德唄,怎麼那麼賤骨頭啊”!

家境優越只是給了她“高材生”,卻沒有給她高素質。

可以想象一下,若不是許可馨的父母平時對她嬌生慣養,不給她吃苦的體驗,又怎麼會養出這樣一個不懂得感恩祖國的白眼狼呢?

有遠見的父母,大多都在講吃苦教育

曾經,在網上看到這麼一段很流行的話:

怕吃苦,吃一輩子苦;不怕吃苦,吃半輩子苦。孩子,現在能用汗水解決的事,不要留著以後用淚水。

這句話當時也感動了無數網友,雖說是心靈雞湯,但也恰恰說明了吃苦教育對孩子來說,真的很重要!

其實,不僅僅是大科學家施一公在育兒的過程中,主張吃苦教育,很多我們熟知的名人、富豪、明星等,他們在育兒的過程中都主張

“吃苦教育”

白巖松的兒子自信又很謙遜,很多人認為,這是白巖松一直採取“放養”教育的結果。其實,白巖松雖放養兒子,但不代表他對孩子不管不問。他在放養的過程中,還主張:“讓孩子吃這些苦,別心軟”

吃苦教育好嗎?爸是科學家,媽是清華高材生,娃卻被送去農村吃苦

2019年,霍啟剛在微博曬照片:他和妻子郭晶晶帶兒子到農田體驗插秧,並配文說:

“現在的孩子們成長在幸福的時代,沒餓過肚子,挑食和浪費變成了習慣,他們更需要知道食物從哪兒來,學會珍惜,學會知足!”

吃苦教育好嗎?爸是科學家,媽是清華高材生,娃卻被送去農村吃苦

不用我說,霍啟剛的財富肯定是常人無法想象,可能吃幾輩子都吃不完。但就是這麼一個富豪家庭,卻沒有想讓孩子養尊處優活著的想法,而是讓孩子“吃苦”,這不更值得我們普通家庭的父母深思嗎?

自帶熱搜體質的“皇后娘娘”蔡少芬,一直以來,被人稱讚了除了她高超的演技,還有她培養出了一對乖巧懂事的好女兒。而她的育兒觀中,就有一個很重要的教育信條:讓孩子多吃苦!

吃苦教育好嗎?爸是科學家,媽是清華高材生,娃卻被送去農村吃苦

誠如她在微博中所言:“人生,是不斷地要付出、鍛鍊、吃苦!才會成熟、美麗、進步!當你努力不懈……人生才不枉過!”

吃苦教育好嗎?爸是科學家,媽是清華高材生,娃卻被送去農村吃苦

由此可見,有遠見的父母絕不把優越的物質條件當成培養孩子的利器,他們更傾向於通過“吃苦教育”來教會孩子怎麼做人,怎麼自立,怎麼懂得感恩。

真正的“吃苦教育”,不是“窮教育”,而是讓孩子成長

不過,說到“吃苦教育”,很多人可能會聯想到“窮教育”,意思就是不管家裡有沒有錢,我們都要窮養孩子。

吃苦教育好嗎?爸是科學家,媽是清華高材生,娃卻被送去農村吃苦

如果父母把“吃苦教育”當成了“窮教育”,刻意不給孩子提供適宜的物質資源,很容易就讓這個孩子對物質產生渴求。

等到孩子漸漸長大後,這種渴求就會不自覺的轉化成自卑、價值觀扭曲。就算孩子將來有能力自己掙到享受物質的錢了,但是內心也會陷入自己“不值不配”的深淵。

曾經在一檔綜藝節目中,教育專家馬建分享過一個窮養孩子的案例:

有一個女孩,從小被父母窮養,她父母從小到大,都幾乎沒給她買過什麼東西。這讓這個孩子從小就有一種對物質特別渴求。

後來,這個女孩長大了,一次與同事出去玩,她看中了一個水晶球,很便宜,但她卻不敢買。有一個男的看到了,就隨手給女孩買了一個,然後這個女孩誤以為這是男的愛自己,就跟男的在一起。

後來卻發現,這個男的已婚了,自己被騙了!

其實,真正的“吃苦教育”,不是“窮教育”,而是讓孩子成長!

◆我們讓孩子吃苦,不是讓孩子只知道生活是“苦”的,而是為了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上的每一樣東西都不是現成的,都是我們付出才能收穫的,你自己收穫的才會更快樂,也更懂得感恩。

◆我們讓孩子吃苦,不是為了告訴孩子父母有多窮,而是為了讓孩子明白:父母不可能養你一輩子,但是你通過自己的努力過得更好。

◆我們讓孩子吃苦,也不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人上人,因為這個世界上真正站在金字塔尖的人僅有3%,大多數的孩子註定成長為一個普通人,而是為了讓孩子明白:意志力、自信、解決問題的能力很重要!

我們讓孩子吃苦,更確切的說是吃有意義的“苦”——培養孩子成長過程所需要的品德與能力,而“窮教育”卻是沒有意義的苦,這也不是“吃苦教育”的本意。

吃苦教育好嗎?爸是科學家,媽是清華高材生,娃卻被送去農村吃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