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9.33億!流量問題上,“跟誰學”騎虎難下

虧損9.33億!流量問題上,“跟誰學”騎虎難下

在高歌猛進的九個季度後,跟誰學這匹被譽為K12在線教育賽道的黑馬企業,最終還是沒能跑出業績虧損的局面。

根據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跟誰學淨虧損達9.33億元,與2019年同期的190萬元淨利潤相比,同比減少約490倍。

難逃“燒錢獲客”怪圈的跟誰學深陷難盈利泥潭

業績的鉅虧從財報上來看,主要是源於經營成本的飆升,尤其是市場營銷費用。財報顯示:報告期內,跟誰學的銷售費用達到了20.56億元,同比增加522.2%,環比增加70.6%。

談及銷售費用激增的原因,跟誰學表示有兩方面因素:

1)是為擴大用戶規模及提高品牌知名度所增加的營銷費用;

2)是增加了銷售和市場營銷人員的報酬。

需要注意的是,報告期內,跟誰學實現營收19.66億元。

可顯然,單就銷售費用這一項就已經超支。

事實上,廣告投放向來是在線教育企業的開支大頭。

有業內人士透露,迄今為止,在線教育行業還未有不需藉助投放,就可以獲取新流量的企業,尤其是像跟誰學、VIPKID、51Talk等純在線教育平臺,前期主要就是依靠燒錢驅動用戶和營收增長。

虧損9.33億!流量問題上,“跟誰學”騎虎難下

圖片來源:藍鯨財經

從跟誰學往期財報中獲悉,2020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銷售費用分別為7.572億元,與去年同期9952萬元相比增長660.9%;12.048億元,與去年同期1.69億元相比增長613%,幾乎呈現幾何式增長。

可是在經過砸廣告、買冠名、鋪渠道、求壟斷等一系列操作之後,動輒上億的營銷費用卻沒有為在線教育機構換來持續翻倍增長的內生動力,反而帶來的是財報虧損的後遺症。

從銷售費用大於營業收入及淨利潤的激增到回落,跟誰學暴露出的種種問題,或許可以用“表面光鮮亮麗,內裡一地雞毛”來形容。

流量向線下回流,在線教育機構高業績難保留

此前,跟誰學一直自稱 “唯一一家自上市以來始終持續盈利的K12教培上市公司”。

翻閱其以往財報發現,確實從2019年Q1至2020年Q2,跟誰學均保持著盈利狀態,淨利潤最高時為1.75億元,最低時為0.02億元。

那麼令人疑惑的是,為何一向業績表現良好的它,會在今年的第三季度出現斷崖式虧損呢?

虧損9.33億!流量問題上,“跟誰學”騎虎難下

圖片來源:藍鯨財經

對此,有業內人士曾向媒體透露:“跟誰學能夠成為少數幾個盈利玩家之一的重要原因,是因為其利用微信社群運營,降低了自身的獲客成本。

據瞭解,跟誰學成立早期就開始探索微信流量變現,為內部近百個微信公眾號提供拉新、互動等技術支持。

2016年,跟誰學就推出了一款名為“U盟分銷”,這是一款專門針對微信渠道招生服務產品。

但是2017年跟誰學轉型成為B2C的在線教育直播課平臺後,該產品不再對外銷售,轉為服務內部。

當主流平臺都在燒錢投放廣告的時候,跟誰學已經利用社交生態實現低成本獲客,這也是其在2019年營銷費用僅10.4億元的主要因素。

不過跟誰學低成本獲客的狀態,在進入2020年Q1的時候就已經發生改變。

財報顯示:2020年一季度,跟誰學在營銷中的投入已達到7.572億元,單季度翻了將近7倍。

對於銷售費用的激增,跟誰學給出了跟本次同樣的理由,還加上了疫情期間免費課程的流量推廣成本。

不難看出,跟誰學也步上了其他在線教育平臺的老路,即“燒錢獲客”。

那麼為什麼它仍能保持盈利?

要知道,自2019年12月疫情爆發後,受新型肺炎疫情防控的影響,傳統線下的教培機構被迫按下暫停鍵,而在線教育平臺卻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一夜爆紅”,短期內湧入了數以億計的用戶流量。

或許正是這股流量,抵消了營銷成本,使跟誰學保持盈利。

但是隨著疫情形勢緩和,線下教育機構開始復工復產,流量開始從線上向線下回流,讓跟誰學燒錢獲客的弊端一一顯露,當營收無法覆蓋費用支出,經營虧損是必然的。

在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激烈的在線教育行業,為了搶佔市場、增加曝光率,在線教育機構紛紛通過燒錢投放廣告的方式來搶佔用戶心智,可是這樣的“續命”做法能否能夠燒得出好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