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澳大利亞寧願“犧牲”經濟,也要“力挺”美國?

為什麼澳大利亞寧願“犧牲”經濟,也要“力挺”美國?

前幾日,英國《衛報》報道稱,自今年5月以來,中方部長一直沒有接聽澳方的電話。道理很簡單,用中國駐澳使館一名高級官員的話來說就是:“如果你與一個國家對抗,為什麼這個國家要對你友好?”

近段時間,澳大利亞一直緊跟美國,在華為5G、新冠疫情、TikTok等問題上做出“錯誤舉動”,搞得中澳兩國經貿關係迅速惡化。出於質檢不過關、反傾銷等因素,目前中國已默認暫停對澳大利亞葡萄酒、煤炭、大麥等7類產品的進口,據澳媒預計,澳洲出口商將因此面臨60億澳元的損失。

另外,中國還是澳大利亞旅遊、留學、房地產等行業的重要“金主”,如今這些行業都因中澳關係惡化都蒙受不同程度的損失。想必大家會疑惑,為什麼澳大利亞寧願犧牲與中國的經濟利益,也要“力挺”美國?

為什麼澳大利亞寧願“犧牲”經濟,也要“力挺”美國?

在分析原因之前,我們先簡單回顧中澳兩國的關係。其實雙方是有過蜜月期的。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推出了4萬億計劃,開始大搞基建,對煤炭、鋼鐵等大宗商品需求大幅提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澳大利亞。

據澳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09年澳大利亞對全球貿易大幅下跌11.5%,而對華貿易則逆勢上漲15.45%,由此中國首次成為了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那麼在這期間,澳大利亞國內都在說,之所以在危機中未出現嚴重衰退,全靠中國。

為什麼澳大利亞寧願“犧牲”經濟,也要“力挺”美國?


而當時的中美關係也沒有現在這般劍拔弩張,911事件催生了美國深陷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泥潭的十年反恐,2008年金融危機也極大的消耗了美國元氣,因此美國並沒有騰出更多精力來應付中國。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美國反恐的這兩場戰爭,都有澳大利亞的身影,可以說,澳大利亞真是美國的鐵桿小迷弟了。

不過,自從2017年“懂王”特朗普上任之後,先後對中國發起了規模空前的貿易和科技摩擦,中美競爭也愈發激烈,而澳大利亞對中國這個“大客戶”的態度也開始發生轉變,接二連三的向中國挑釁,到如今寧願犧牲與中國的經濟利益,也要“力挺”美國,做到這份上,也不得不感嘆澳大利亞對美國的“無私奉獻”精神了。究其原因,可能有三個:

為什麼澳大利亞寧願“犧牲”經濟,也要“力挺”美國?

首先,澳大利亞從心理上對美國就有所依賴。美國和澳大利亞都曾是英國額殖民地,兩國存在很多“天然聯繫”。同宗同源,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而且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法律體制等方面都類似,美澳的價值觀、思維方式也比較接近,這就好比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環球時報》還曾採訪澳大利亞一些民眾表示,在一些澳洲藍領階層看來,美國人已經是“自己人”了。

為什麼澳大利亞寧願“犧牲”經濟,也要“力挺”美國?


其次,澳大利亞需要依靠美國的庇護。我們都知道,澳大利亞獨佔一個大陸,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的稱號,不缺資源,只不過澳洲孤懸海外,也要通過海洋來提供經濟增長;但澳大利亞本身人口不到2600萬,地廣人稀,軍事實力不強,所以它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國家,需要依靠一個“強大實力”保護其國家和海上航線的安全,過去是大英帝國,現在變成了美國。


最後,本次中澳關係惡化,有分析認為澳大利亞是患上了“中國焦慮症”。自2017年起,澳大利亞就擔心經濟安全“過於依賴中國”,遲早會付出代價,為此澳政府希望取悅美國,依附大國的庇護。然而,中澳兩國遠隔重洋,又沒什麼積怨,現實利益也沒什麼衝突,只能說澳大利亞是“想多了”。

為什麼澳大利亞寧願“犧牲”經濟,也要“力挺”美國?


回顧過去幾年的中澳關係,不難發現,挑事的人中政客居多,不過也有著眼現實的人。因為澳大利亞和美國一樣是聯邦制國家,各州自主權較大,有時候州政府和聯邦政府並非一條心,比如此前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政府就和聯邦政府“槓上了”,該州積極參與了中國“一帶一路”倡議。

總之,中澳兩國本身沒有解不開的“疙瘩”,雙方關係的惡化,可以說是由澳大利亞一手造成的,想一邊從中國這裡獲取巨大經濟利益,而一邊又損害中國權益,這當然是行不通的。基於以上分析,為什麼澳大利亞寧願犧牲與中國的經濟利益,也要“力挺”美國,想必大家應該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