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小記:楚·危險的誤判

公元前281年(楚頃襄王十八年),楚頃襄王按捺不住內心的躁動,開始暗中聯絡魏、韓、趙,試圖再成合縱,重新制秦,繼續完成其父懷王的未竟事業。然而,對於志大才疏的楚頃襄王來說,這是危險的誤判,更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讀史小記:楚·危險的誤判

(白起攻楚之戰示意圖,圖片來自網絡)

公元前284年,齊三次伐宋而滅其國,天下為之震動,引發聲勢浩大的五國伐齊,這是戰國曆史上最成功的聯合軍事行動。楚國從中大獲其利,蠶食了齊楚邊境的富庶之地。楚國也大受刺激,“人多力量大”,像齊這樣的大國,在聯軍重壓之下,也不堪一擊,如果如法炮製,也有可能給予秦國沉重打擊。當年,楚懷王就被推為縱長伐秦,但虎頭蛇尾、沒有成功,時勢易也,或許楚國的機會來了。

公元前281年,在大臣莊辛的勸說下,楚頃襄王終於下定決心,派遣使者暗中聯絡各國,試圖重新組織和三晉的伐秦合縱聯盟,但“秘密行動”很快被秦國察覺。“想吃冰下雹子”,楚國此舉中秦國下懷。齊、秦、楚為三強,齊國削弱之後,楚國就成為秦的頭號目標。楚不謀秦,秦尚要發力,何況楚國已經暗中行動。早在楚懷王時代,張儀就曾陳述攻楚的整體方略,秦得巴蜀之後,一直隱忍蓄勢,等待最佳時機。其實,秦國的整體佈局已經在穩步推進,從公元前281年開始,不斷向秦楚接壤的南陽地區“移民”,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儲備人力。公元前280年,老將司馬錯率領生力軍,從秦國大後方隴西出發,進入巴蜀地區,補充十萬主力和糧草輜重,順江而下,大舉攻楚,佔領了黔中郡。秦軍精銳主力徐徐進入預定區域,在不同戰略方向完成集結,引而待發。

公元前279年,秦趙通過澠池之會達成重大諒解,白起所部得以從三晉抽身,加入到攻楚行列,慘烈的鄢郢之戰將使楚國西部完全淪喪。公元前318年,楚懷王就是在激情之下,就任反秦縱長,引發連鎖敗局,可惜的是,楚國始終沒有從中吸取教訓。“多算勝,少算不勝,何況無算乎。”一塊隨意搬起的石頭不知道會砸到誰的腳,不謀而動近乎滅頂之災,此為不變法則。

讀史小記:楚·危險的誤判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