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的喜丧

儿孙的喜丧

巷口一户人家的老人张大娘,今天中午走了。

01

发现的时候还没到十二点,大人猜测,去世原因是张大娘中午打算自己做饭正往身后的脚踏椅上坐,一不小心坐空了,身子跌倒在地,从此再没起来过。跌倒时张大娘大叫一声引来了隔壁儿子一家。

张大娘七八十岁,前几年尚能在外头自由行走,这两年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昔日发根的晕染黑色早已消失,只剩长长的几缕白发,垂头丧气地耷拉在一边肩上。

她整日在小平房的一楼里屋端坐,神情忧愁地看着面前的地板发呆,偶尔日头好的时候,拄着根木拐杖,一小步一小步地挪出来,在门外站一会儿,看看明亮的天空,看看巷口人来车往,看看巷口耍得正眉开眼笑的小孩们。

再后来她自己一个人挪不动了,有时想去门口站站坐坐,只能唤住在隔壁的九岁的小孙女过来扶她一把。

小孙女开始倒是很听话,一听到奶奶叫唤,很快就屁颠屁颠跑过去。但小孩多数时候总是爱玩,次数一多,她奶奶慢慢地有点叫不动她了,因为这打扰到她和小伙伴玩耍了。

有时候张大娘在隔壁里屋需要大声叫唤几次,小女孩才老大不情愿,慢吞吞地走过去扶着她出去走两步。张大娘似乎也察觉到这一点,后来时不时会给小孙女小孙子点零花钱,让他们买零食吃。

小孙女小孙子拿了钱,高高兴兴蹦跳着去买糖吃了。

她赤着脚,坐在门外,放下拐杖,抬起干皱的尖下巴,眼睛几快眯成线,眼神扫过燕子搭在屋檐下的窝,越过四角屋檐,最后落在狭长的天空。

天空灰蓝灰蓝的,像她出嫁那天进丈夫家门时看见的天空,也和那天她背上背着二儿子,旁边跑着大儿子,摇篮里睡着小女儿,她在井边打水洗衣服的时候,看到的一样蓝、一样安静。

跨过一生的时空,孩子们大了,丈夫去了,她也老了。

02

张大娘前两年才开始这种在儿子们的家里轮流养老的生活。

在她老伴以同样的方式,在轮流养老中走完余生之后,同样上了岁数走不动的她,便从原先和老伴一起住的那个小房子搬了出来,居所变成了定期在五个儿子家的轮流歇脚。

轮流照顾张大娘养老的方式在这里并不新鲜,因为谁家都不愿意长期供养张大娘,也许考虑到传统的婆媳矛盾,又或者出于对“久病床头无孝子”的担忧。

除非个别极孝顺的儿子坚持把老娘养在自己家尽孝,不然众人最后一致决议,肯定是轮流照顾,这样可以减轻每个人的物质负担和心理负担。

而这样做的缺点就是对张大娘而言,越往后面搬迁挪动越不利于张大娘养身体,而且虽然搬来搬去都是那几个地方,环境不断变化总归让上了年纪的老人不习惯,其实张大娘最想回到的还是自己和老伴生活了几十年的那个小家,只是没人愿意张大娘回自家住,一来没人在身边就近照顾,万一张大娘出个啥事,几个儿子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毕竟人言可畏。二来那个屋子离子孙们有些远,让子孙们去那里轮流照顾也不太现实,毕竟各自平时都忙着挣生活,而且平时送吃送喝也不方便。所以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还是轮流到各家家里养着最省事。

这样住过一段时间后,张大娘开始觉察出一些不方便。

虽然儿子儿媳就在旁边,但平日里他们忙,难免有照顾不到忽略的地方。张大娘觉得自己仿佛一个定时来,又定时退租的房客,不同的是她不用交房租伙食费给儿子。

但不用交费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随着住的时间越长,儿媳脸上的笑容就越少。

当家作主的儿子媳妇一忙碌,三餐吃饭的时间难免经常往后延,但张大娘自己饮食作息十分规律,到点了就想吃饭,每次让小孙女去问饭好了没,久而久之儿媳也没那个耐心应付你,自己脸皮也没法一直厚下去,渐渐地觉得还不如自己煮饭好,还能给自己找点事做,打发打发没剩多少的时间。

之后张大娘向儿子媳妇提了自己的要求,自己煮饭的想法得以实现,儿子家只要给她送一两碟小菜就行,她自个儿煮粥喝。

于是有了这一出张大娘想坐下煮粥,然而眼神不好,没注意看椅子的位置导致不小心跌倒的事。跌倒之后,儿子一家除了儿子上班不在家,其他人听到声音连忙赶过去,然而为时已晚。张大娘跌下之后再没有任何声息,只闭着眼睛,静静地躺在地上,手指微微蜷曲着,像正要往前方拿什么东西的样子,她跟前放着刚倒下的淘米水。

03

虽然张大娘最后一顿饭还没煮好,没顺利吃上在世上的最后一次饭,不过张大娘去世时年近八十,因这一遭也算安详地走,在农村看来这个年纪大致算喜丧了。

贤子孝孙们其实并不关心张大娘是如何走的,而更关心“走”这个结果。

儿媳一家赶过去时确认婆婆已经离世,孙子孙女早已哭得撕心裂肺,无论之前经常和张大娘吵嘴的大孙女,还是张大娘格外疼爱的小孙子,上上下下无一不边痛哭流涕边唤着奶奶,之后儿媳迅速联系了丈夫,电话通知了其他妯娌们,其他人也陆续来了。

孙子孙女儿子儿媳们一大帮子人都过来了,迅速把窄小的巷口堵得水泄不通,哭完之后叫了辆车,出来个担架把张大娘抬走了。

张大娘住的那间黑漆漆的小平房,除了一张床,一张木椅,一碗一筷,还有煮粥的锅和小炉子,此外别无所有,张大娘在时即使再凄清也算有点人气在;如今张大娘走了,整间屋子空得只听见风过后窗的叹息。

张大娘去和天上的老伴作伴了。

传言张大娘家的老伴先前在巷口里屋住的时候,经常出来门外晒太阳,常常一个人对着面前的空气自言自语。

儿媳孙女们私下常说那是他过去那些先走一步的老朋友们来看他了。即使是不认识的孤魂野鬼,他也看得见,年轻时候起张大娘的老伴一直能看见这些,而且他们也不会伤害他,就是因为他能看见,平时冷清孤单于是来看他,找他聊聊天,像拜访一个多年老友。

初次听到这事的人们纷纷觉得张大娘的老伴很神奇,但张大娘没自己老伴幸运,看不见那些传闻中的东西,平时也没人陪着聊天,也许直到去世前一秒也是很孤单的吧。

人老了干不了任何活,连上个茅厕都要人伺候,对儿女来说就是个负累。人情社会里只有人对你有用的时候,才有“情”,而对于自己这样的,已经没有劳动能力,失去实用价值的老人,儿女们养着你都算有良心了,为什么还要笑脸对你?张大娘们都心知肚明,活着一天是一天,抱着这样的信念,有阳光就晒,下雨天就睡,多活一天都当是赚到。她觉得,这是“命”。

出生在这里,一辈子都在这里娶妻嫁人生子,生命的最后一程也在这里孤独冷清地走完,由生到死,毫无悬念地,一眼望到头。

张大娘们来人间一趟,一生那么长,一生又是那么短。

村里不是没有过养老院,但似乎只是供应给村里富裕家庭或有权势家庭的老人住的。

过了一阵住的老人也越来越少了,不知是不是交费的原因。再后来那里彻底空了,据说偶尔有人在里面设麻将桌打麻将,其他就不得而知了。

轮流养老这种方式大概和“养儿防老”这句话一样,也许很长一段时间,会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一直存在下去吧。

喜丧喜丧,丧是真的,至于喜,大概对于活着的子孙们而言,终于松了一口气,便是张大娘留给他们的,最后的喜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