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造富良機,體現中國財富邏輯的轉變

點擊右上角“關注”,可以通過後臺菜單查看更多投資經驗分享


在網上我曾經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普通人如何成為有錢人?

在網友們的討論中,我發現,如果只是勤勤懇懇,按部就班地上班,無論你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成為有錢人;成為有錢人的,往往是那些把握住時代發展所帶來的機遇的人。

隨著改革開放運動的發展,中國出現了5次造富機會,這5次造富機會都是可以被我們普通人所利用的,如果正好抓住了,那麼就可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01, 90年代

80年代初,開始改革開放之後,以深圳為代表的經濟特區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給改革開放事業帶來了一次大發展。在這期間誕生了許多企業,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魯冠球和他的萬向集團。

魯冠球在60年代便開始順應社會趨勢開始創業,他發現,當時國家發展受交通運輸上的問題所阻礙,於是他便決定發展汽車製造業,並且砍掉其他項目,專攻一個汽車零部件——萬向節。

隨後魯冠球為了獲得自主創業、自主經營的權利,抵押了自家價值兩萬多的苗木,承包了一個工廠,為了實行股份制,搞內部職工入股。這些創新的思路,無意當中,讓公司成為了第1家上市的鄉鎮企業。

1988年,萬向集團從鄉鎮企業變為民營企業,開始市場化。最終魯冠球創建了一個橫跨汽車、能源、房地產等等多個企業的商業帝國。

五次造富良機,體現中國財富邏輯的轉變


02,人口紅利

1992年,鄧公在南巡講話中,確立了市場經濟。

為了改善當時短缺的人均住房面積,商品房市場化開始實施,商品房價格也逐漸放開,隨後開始迅速上漲,不少人發現其中的商機,房地產開發迅速升溫,開啟了建設熱潮,

由於當時中國人口眾多,並且開始發展城鎮化,楊國強大膽預測,再未來數年間必是房地產發展的黃金時代,於是便接盤創辦了碧桂園,到目前為止,碧桂園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房地產企業之一了。

現在回頭來看,我們幾乎可以用買房多少來區分身邊普通人的身家。

有些人沒有買房子,只是住在當年的福利,或者因為剛需只買了一套自住房;有些人即使貸款也買了兩三套房子。

兩類人對大勢的判斷不同,財富增長與人生軌跡可能就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了。


五次造富良機,體現中國財富邏輯的轉變


03,加入世貿

在全球化運動中,中國始終佔著重要的位置,從數據來看,中國出口總額自1990年到2017年,增長了近50倍。GDP從1990年的1.87萬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進出口總額佔GDP的比重,1990年為24.7%,最高時是在2006年,達到了65%。

自從加入了世貿,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迅速,在全球化的紅利推動下,超越了一眾強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009年成為第一位女首富的張茵,就是靠貿易起家的。

1985年,張茵來到香港做起了廢紙回收生意,1987年在大陸內尋找合作伙伴,並且積累經驗,開始發展紙張進出口業務。受益於全球化,張茵可以在國外進口價格低廉的原材料,製造出高檔的紙製品再出口。1996年張茵成立了玖龍紙業,她迅速進入到珠三角頂尖富商行列。


五次造富良機,體現中國財富邏輯的轉變


04,互聯網革命

1999年,中國互聯網開始興起,互聯網紅利催生了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互聯網大佬們,可以把他們分為兩個層面,一是以新浪、搜狐、網易為代表的門戶網站,二是以阿里、百度、騰訊為代表的BAT時代。

隨著互聯網傳輸技術的提升,在3G、4G時代也有一批企業抓住機遇迅速崛起,以快手、抖音等為代表。

在傳統的BAT之後,京東,拼多多,頭條,美團等互聯網企業,也順應這一波潮流,把握好的節奏,成為了市場的弄潮兒。


五次造富良機,體現中國財富邏輯的轉變


05,次貸危機後的資產泡沫化

在過去十年,中國的貨幣政策基本上是大水漫灌的思路,數十次的降準降息,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都極度寬鬆。

為了應對2008年的次貸危機,我們推出了4萬億刺激方案。

在那之後的短短十幾年,我們的貨幣增長速度達到了平均20%以上,這也帶來了泡沫的膨脹,現在金融業佔GDP的比例,遠超發達國家,顯然是過度的繁榮。

在金融化時代,金融業成為熱門職業,收入也相對可觀,尤其是非銀機構。年薪百萬的,業績提成達百萬的,一瞬之間變得比比皆是,金融從業人員成為高收入的代名詞。

利用好了,這自然也是一個造福的良機。


五次造富良機,體現中國財富邏輯的轉變


06,小結

小米的創始人雷軍說過一句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要找到那個風口,首先得努力,但不能盲目努力,要認清大勢,順應大勢,當機會來臨時,看準時間及時把握。

從這個角度來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財說得明白,帶你看懂財經現象背後的真相。

關注微信公眾號:“財說得明白”,能看到更多的銀行理財產品,基金產品的評測系列。

關注財說得明白後,私信“新基金”,看看新發行的基金是否值得跟進。


長按下方大拇指有驚喜,你的每個點贊都是我們創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