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維西永安扶貧丨回憶往昔,談笑今朝

迪慶維西永安扶貧丨回憶往昔,談笑今朝

回憶往昔,談笑今朝

文/余文武


後山,一個普普通通的地名,卻讓我感到溫暖,因為她是我的家鄉。她已經陪伴我走過了二十多個春夏秋冬,而我也見證了她滄海桑田的變化。


又是春風拂面的一天,我想靜下心來好好整理一下自記事以來家鄉的點點滴滴,因為親身經歷,所以關於家鄉的記憶是如此的深刻,每一次的變化都烙印在腦海中,就如昨天才發生一樣,歷歷在目。現在我就簡單地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家鄉最簡單也是最明顯的變化—衣食住行。


迪慶維西永安扶貧丨回憶往昔,談笑今朝


說來我也幸運,沒經歷過老一輩那樣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艱難生活。卻實實在在地經歷了缺衣少食的日子。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小學那個階段。我曾穿過縫了又縫,打滿補丁的衣服,穿的是石林牌的膠釘鞋,鞋底的膠釘磨平了都沒有捨得丟,穿新衣在那時是一種奢望,全村亦是如此,那時的衣服並不能冬暖夏涼,但一年四季卻都是那一兩套重複;吃的也許大家會認為南米北面,大米飯應該少不了,其實不然,苞谷飯才是主食,用石磨推的玉米麵,粗糙難嚥,更妄談能搞幾個菜,就著青菜湯搞個湯泡飯才能勉強下嚥。跟現代人所說的的什麼粗糧飲食那根本不是一回事。肉嘛,要麼逢年過節,要麼就是有喜事白事,請人幫忙幹活才能打打牙祭;那時也沒有什麼自來水,全村就那麼兩三口水井,人畜的日常用水都是用扁擔挑的,或是用水桶背的,有水分季節還好,冬天可就難受了,水又少,全村人都得乾巴巴地排隊,搞不好就得打井底的泥水,挑回家放著沉澱半天。喝著你就知道什麼叫泥土的芬芳了。有時還得半夜三更去挑水,瞌睡也好,寒冷也罷,都得打著那陳舊的手電筒,暗黃的燈光也就勉強能讓你不掉到溝裡去。雖說要相信科學,但是晚上那些個小動物的叫聲和不時的寒風也曾讓我懷疑人生;住的房子大都是木楞房,擁擠狹小,家裡也就掛著兩個電燈泡,電視啥的家電一個也沒有。最開心的事就是晚飯後跑去別人家蹭電視看,最難過的事那就是那電很不穩定,有點風吹草動就停了;公路是沒有的,也就江邊一線有一條柏油路,我們家鄉就只有人走出來的羊腸小道,路上多的是天然綠色肥料,路邊的莊稼也是最好的,畢竟下個雨肥水就流到田裡了;冬天有的路段踩著都是噗嗤噗嗤的塵土飛揚,風一吹那得是關門閉窗。雖然那時候的生活很艱苦,但是勤勞的家鄉人民沒有放棄努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勤懇懇;黨和政府沒有忘記我們,給了我們很多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鄉村幹部、扶貧隊員沒有放棄我們,而是拉著我們前進,給我們指明方向,為我們能脫貧致富操碎了心。


迪慶維西永安扶貧丨回憶往昔,談笑今朝


現在的家鄉,已是破繭成蝶,迎來了新生。人們可以按照自己意願、季節的變化隨意搭配衣服,見不到了曾經的補丁;吃肉也不在是一種奢望了;打開水龍頭就是乾淨的自來水;往日的木楞房大都拆除了,因為現在我們都蓋起了樓房,不懼風雨;水泥路已經通到了村裡;閒暇之餘一家人在一起看電視,拉家常已成為家鄉的常態;路邊成排的太陽能路燈,照亮著一個個漆黑的夜晚;在村幹部的教育下,村民也都養成了愛衛生的好習慣,每天不打掃,渾身難受也成為了家鄉的常態,也愛講究個人衛生了,勤洗澡洗衣服,國家為我們安裝的太陽能熱水器,讓我們樂開了花;外出學習的人也在逐漸增多,因為國家再也不會讓我們因為貧困而上不了學;優惠的助學貸款,社會愛心人士的關懷,政府的補助。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輟學呢,如果有也不再是貧困!現在沒有家鄉,少了過去的憂愁,多了今日的歡歌笑語。我相信,不就的將來,詩和遠方會是人們的追求。


又是一年最美春,我想對國家,黨和政府,村幹部,扶貧隊,父母說聲謝謝。滴水之恩,尚需湧泉相報。如此恩情,現在我無以為報,只能努力學習,儘自己最大能力努力建設家鄉。


---------------------

作者簡介

迪慶維西永安扶貧丨回憶往昔,談笑今朝

我叫余文武,我家在後山,就讀於西南林業大學,專業是木材科學與工程,現在是大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