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聚焦海南自貿港建設半年成果

12月1日,央視《新聞聯播》

聚焦海南自貿港建設順利開局

↓↓↓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半年來,一系列政策陸續落地,海南自貿港建設順利開局。

今天(12月1日),海南自貿港首張進口原輔料“零關稅”正面清單正式實施。清單上的169種進口商品,一律免徵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半年來,海南自貿港像這樣的政策密集落地見效。自貿港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相繼出臺,今年約有1萬人可享受個稅優惠。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限額提高到10萬元,截至11月20日,離島免稅銷售146.4億元,同比增長207%。在海南洋浦,國際船舶登記出口退稅政策已經吸引19艘國際船舶入籍這裡。

創一流營商環境是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自貿港的目標要求。前不久,海南出臺行動計劃,從開辦企業、納稅便利化、跨境貿易等11個方面,採取31項措施來優化營商環境。海口政務“秒批”上線109個事項,實現了網上申請“零見面”、自動審批精準校驗、即時結果隨時查詢的辦理方式。半年來,大企業、大項目紛紛落戶海南,共集中籤約項目140個,總投資376億元;集中開工項目434個,總投資1235.8億元。

■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潘世鵬

前不久,位於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博鰲超級醫院開出了美國FDA審批新藥普拉替尼的首張處方,這是樂城第一款真正意義上和國際同步上市、同步使用的創新藥物,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樂城先行區管理局局長顧剛表示,希望通過進一步開放,真正地讓國際上先進的創新藥械進入到中國市場,能夠讓中國的患者享受到國際上最先進的診療。

博鰲樂城只是海南對外開放的一個縮影。《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佈以來,海南省立足打造“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戶”這一目標定位,加快推動新時代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自貿港與全球的互動接軌日益頻繁。

8月13日,由海南省建設的全國首家投資全流程“套餐式”服務平臺——海南國際投資“單一窗口”正式上線,整合了13個部門20個政務系統,實現了企業開辦業務的一窗式受理,以及179項投資延伸服務,讓國內外投資者在海南設立企業和投資變得更加便捷。據統計,自海南國際投資“單一窗口”上線試運行以來,截至今年11月13日,已有1539家外資企業線上辦理了3250件投資相關業務。對此,馬耳他共和國駐華大使卓嘉鷹表示:“這個網站意味著在海南以外,中國以外,甚至亞洲以外的公司,將能夠快速發掘商機,並在線註冊,這是一個很大的創新。”

像國際投資“單一窗口”這樣的創新舉措,在海南還有很多。今年3月9日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推出的全球招商服務熱線電話試運行以來,每天都會接到來自美國、法國、俄羅斯、新加坡等國家以及國內多個城市投資者的諮詢;海口市打造的“投資海口”全球投資服務平臺開啟了境外招商服務新模式;中國境內首個境外高校獨立辦學項目落戶海南,海南省人民政府與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技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後者將在海南自貿港獨立辦學;首筆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業務完成,銀行真實性審核從事前審查轉為事後核查,海口高新區賽諾實業公司僅用10分鐘即完成跨境貿易收付款……

開放自貿港,揚帆更奮進。“十三五”期間,海南逐步深化對外交往與合作,組織實施了37國駐華使節集中訪瓊、海南自貿港政策宣介會、中國海南-荷蘭經貿交流會等一系列外事引資活動,加大自貿港的對外宣介力度,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和人才投身自貿港建設。僅今年,就有280多人次的駐華使領館官員訪瓊,進一步深化了各國與中國海南的交流合作。海南正搶抓新時代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歷史機遇,以奮發有為的姿態實施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自由貿易港建設。

據中新社海口12月1日電(記者 王子謙)《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6月1日公佈以來,自貿港核心政策相繼落地形成階段性成果,實現了早期收穫。

“海南自貿港政策和制度體系落地順利,半年間已產生可觀紅利。”海南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副主任陳小華介紹,自貿港建設的初步成效體現在四方面:早期政策密集落地,制度集成創新成果不斷,自貿港重要功能平臺建設順利,招商引資取得重要進展。

半年來,海南自貿港在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進出、運輸來往的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六大領域落實《總體方案》,如實施離島免稅購物新政,公佈首張“零關稅”清單,推出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境內股權投資暫行辦法,出臺境外人員執業管理辦法等。

這些政策已產生明顯效果。如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新政自7月1日起實施,截至11月20日,銷售額、購物人數、購物件數分別同比增長207%、78%和135%,有力支撐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

制度集成創新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處於突出位置。海南將單項制度創新升級為制度集成創新,明確實現體制機制的“脫胎換骨、集成再造”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海南還推出公職人員容錯糾錯機制,為改革者撐腰、為創新者喝彩。

海南已設立11個重點園區,成為自貿港建設重要功能平臺。洋浦經濟開發區實施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船舶登記制度,洋浦經濟開發區航運辦主任邵晉寧說,當前辦理國際船舶註冊登記手續的便利度大幅提升,預計到今年底,入籍“中國洋浦港”的國際船舶將達到26艘。

當前全球經濟仍受疫情影響,但海南自貿港卻受外資青睞。6月1日至11月20日,海南新增外資企業671戶,同比增長229.8%,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46.7%,特斯拉、德國途易等一大批外資企業落地。

由於看好海南奢侈品消費前景,瑞士著名奢侈品零售商奇士霍夫集團在海南設立中國區總部。該企業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張禕透露,落地的相關手續正在辦理中,預計年底前可正式開展業務。

海南自貿港發展的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中國正在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同時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簽署也將深度影響區域經濟。海南將打造自貿港融入新發展格局的若干產業鏈,目標是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匯點。

據陳小華介紹,海南自貿港下一階段將推動兩大任務:一是繼續推進自貿港政策早期安排落地見效,為《總體方案》提出的政策制定配套政策文件,出臺相關操作細則。二是全面提速全島封關的前期工作,加快推動基礎設施建設、配套管理辦法制定。

記者從海南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瞭解到,目前海南自貿港“一負三正”四張“零關稅”商品清單、放寬市場準入“三張清單”等一批核心政策正在加快推進落地。

值得關注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本月將審議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草案。“這標誌著海南自貿港開放將獲得充分授權,‘自主改’進程將進一步加快。”海南師範大學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中心主任劉鋒說,海南將更多以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為重點,推動放管服和政府行政效能提升。

專家指出,海南自貿港順利推進對全球而言可謂利好。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郝福滿說,在經濟全球化與全球供應鏈加快調整的背景下,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彰顯了中國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決心,也將對促進世界經濟開放與繁榮具有重要作用。

新華社海口12月1日電 題:努力打造雙循環重要交匯點——海南自貿港建設半年觀察

新華社記者凌廣志、吳茂輝

12月1日起,海南自貿港首張“零關稅”商品清單,即原輔料“零關稅”商品正面清單正式執行,這是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佈以來,海南自貿港建設又邁出的重要一步。

“硬核”開放政策落地見效,離島免稅購物空前火爆,國內外投資者紛至沓來……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海南自貿港建設開局順利,加快打造開放新高地,努力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和交匯點。

“原輔料‘零關稅’對我們企業來說是大利好!”海南金海漿紙業有限公司文宣處處長謝盛傑表示,新政策出臺後,企業生產出口產品所需進口木片將直接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大大緩解企業流動資金壓力。

央媒聚焦海南自貿港建設半年成果

資料圖:空中俯瞰洋浦港。記者 劉洋 攝

在此之前,鼓勵類產業企業和高端緊缺人才“兩個15%”稅負等政策已經落地,自貿港零關稅、低稅率等核心政策,正逐步轉化成為企業投資吸引力和發展動力。

在海口裕同科技環保及高端包裝產業基地項目現場,工人們正緊張施工,廠房建設竣工在即。該項目總投資4億元,將建成兼具生態和先進製造特性的植物纖維製品及高端紙質包裝產業基地。

“海南全面‘禁塑’,又有自貿港政策加持,為我們開拓國內外市場提供了廣闊空間。”項目負責人花傑說,項目進駐海南的過程非常順利,今年7月份從考察到簽約落地,僅用了2天時間,隨後又迅速開工建設,預計12月份第一臺機器便可投產。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自6月1日至11月20日,海南新增企業9.91萬戶,同比增長185%。其中,新增外資企業671戶,同比增長230%,特斯拉、法國電力、德國科沃施、匈牙利儲蓄商業銀行等知名外企入駐。

央媒聚焦海南自貿港建設半年成果

8月13日,海南國際投資“單一窗口”正式上線,該窗口實現了企業開辦業務一窗受理,為投資者提供“一站式”服務。圖為窗口工作人員在為企業代表辦業務。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我們看好海南在先進技術、低碳經濟等方面的發展機遇。”法國電力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傅楷德說。目前,該集團正與合作伙伴在海南開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

說到吸引境外消費迴流,海南的離島免稅購物無疑是個必選項。箱包、香水、手機、紅酒……無論海口還是三亞,免稅店內遊客排隊搶購的情形隨處可見。

隨著年免稅購物額度提高至10萬元等新政實施,海南離島免稅購物空前火爆。新政實施以後的4個月,共攬金120.1億元,同比增長兩倍以上,其中11月11日銷售業績達3.65億元,創單日新高。

來自全球的多家奢侈品品牌企業看好海南自貿港機遇和中國市場,已與海南簽約或達成合作意向。

“離島免稅直接拉動了境外消費迴流,為國內大循環作出了貢獻,同時,這些商品主要來自國外品牌,也促進了國際循環。”海南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常務副主任王磊說。

央媒聚焦海南自貿港建設半年成果

資料圖:日月廣場免稅店,出島旅客購買免稅商品。記者 劉洋 攝

為吸引全球優質生產要素加速向海南集聚,有效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海南實施高度自由便利開放的運輸政策,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空運方面,支持外航在瓊經營客貨運第七航權,這也是我國在航權方面的最高水平開放;海運方面,國際船舶登記制度落地,截至目前,以“中國洋浦港”為船籍港的國際船舶已達19艘。此外,進出島飛機和外輪加註保稅燃油等政策也漸次落地。

在系列政策作用下,海南客流、物流強勢復甦。數據顯示,10月份,海口美蘭機場完成國內航班起降13365架次、國內客流量178.83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1.68%和1.83%;洋浦港前10月吞吐量4660.62萬噸,同比增長12.88%,其中外貿吞吐量2595.91萬噸,同比增長12.16%。

海南的開放是規則、規制、標準、管理等制度型開放。半年來,在中央頂層設計下,海南大力探索制度創新特別是制度集成創新,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製度集成創新行動方案(2020-2022年)》。

“中央希望海南成為中國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前沿地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說,海南自貿港政策力度很大,在政策落地、營商環境等方面,海南也在積極開展工作,取得不錯成效。“希望海南能先行一步,走得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