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索要帶孫費,兒媳婦說:奶奶帶孫天經地義。你們同意這句話嗎

導讀:在我們觀念是,爺爺奶奶帶孫,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很多時候,爺爺奶奶帶孫,還要付錢給孫買吃的,買穿的等種種開銷。而爺爺奶奶犧牲自己退休時間來帶孫子,作為兒子與兒媳婦又不諒解,還各種的埋怨,一副理所當然的認為爺爺奶奶帶孫,是他們應該要做的事情。那爺爺奶奶帶孫真的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奶奶索要帶孫費,兒媳婦說:奶奶帶孫天經地義。你們同意這句話嗎


王奶奶

王奶奶是一位退休的教師,兒子又是獨子,從小就很能幹,畢業後就在上海工作,遇上了現在的妻子。倆人就結婚了,因為工作的原因,結婚三年都沒有要小孩,一次意外懷上了孩子,打亂了兩人的計劃。

小豆豆就這樣降臨到這個世界上,兒子回去求王奶奶來上海幫忙帶小豆豆。王奶奶便離開了老家到了上海帶孫子。王奶奶的到來後,夫妻倆解放了。終於可以拼命的衝刺工作。

可苦了王奶奶,半夜小豆豆一哭,王奶奶就起床抱娃過去找兒媳婦餵奶又抱回來睡。早上王奶奶又要照顧家中的小豆豆,又要煮早餐給兒子們吃。

而兒子兒媳一早上班,下班回來也不幫忙照顧小豆豆,兩人只顧自己埋頭玩手機,一點家務工也不幫著做。王奶奶在廚房裡準備晚飯。讓兒媳婦照顧下小豆豆,兒媳婦答應了,結果自己在玩手機,小豆豆哭得聲音啞了,兒子兒媳婦也不會管,任由小豆豆哭,王奶奶急急忙跑過來抱起小豆豆。

王奶奶實在是受不了這種折騰,便和兒媳婦商量,早上她帶小豆豆,晚上兒媳婦帶小豆豆,卻遭到兒媳婦的拒絕,因為兒媳婦的理由上,晚上她需要充足的睡眠,才能好好的工作賺錢。

王奶奶只盼著小豆豆快點長大,然而小豆豆3歲的時候,兒媳婦懷上二胎,王奶奶這一次無論如何也不會再帶二孩的,可是兒媳婦卻在鬧,說她懷的是他們家的孩子,如果王奶奶不帶,她就去打掉孩子。各種的威脅,讓王奶奶的心特別的累。

如果有得選擇,她寧願一開始就不會來幫兒子帶娃,就不會遇上如此麻煩的事情。兒子兒媳生兒不養,將兒女都託付給她這個做奶奶的來操心,心真的很累啊!做媽的體貼兒子反而錯了,現在兩個孩子都成了她的負擔,凡事都由她操心,而孩子的爸媽一個負責製造,一個負責生,其它的事情完全不理。她才剛剛養大兒子,為兒子購買房產,娶了兒媳婦,現在又來照顧他們的兒子。這種日子不知什麼時候是個頭。


奶奶索要帶孫費,兒媳婦說:奶奶帶孫天經地義。你們同意這句話嗎


伍奶奶

伍奶奶是一家食品公司退休的,和老伴一起在老家生活挺好的。兩人有空的時候還會去省遊玩一下,大兒子生小孩的時候,伍奶奶才五十多歲,所以就幫忙帶大,上小學才送回大兒子的身邊。然而小兒子生娃的時候,伍奶奶已經60多歲了,她沒精力幫忙帶娃。

此時,小兒媳婦就過來各種指責,意思就是奶奶帶孫“天經地義”的。又說她幫大哥帶大兒子,為什麼不幫他們帶孩子,太不公平了。伍奶奶臉子掛不住,便答應下來。幫小兒子帶大孫女。終於孫女長大了,要送去上學了。此時大兒媳婦和小兒媳婦同時懷上二胎。

而兩兒媳婦早早就過來和伍奶奶說,讓他們幫忙帶二孩的事,原因是他們現在增加一娃,收入不平,不能因為二孩而失去工作。這次伍奶奶無論如何也不答應,她年紀大了,老伴年紀也大了,再被兩個孩子折騰,他們真的會受不了的。

而兩個兒媳婦見談不成,便將兩個兒子給推回來說,兒子苦口婆心說著好話。伍奶奶聽著犯難。她是心疼兒子的,現在的生活也真的很艱苦,做媽媽的是要為兒子著想。

伍奶奶和老伴商量,要不就帶二孩吧!老伴不同意,因為他年紀大了,小孩太鬧騰,鬧得他夜裡睡不好覺,所以他是無論如何也不答應,老伴還說,如果伍奶奶要答應帶,就去兒子那邊帶,不要呆在老家。

可是,兩個兒子,她要去哪個家?不能只幫一個孩子,另外一個孩子不幫忙。伍奶奶乾脆也不答應帶孩子,自己要享下清福。兩個兒媳婦乾脆搬回老家裡住,上下班是遠一點,但都不想被另一個人霸住著伍奶奶。

伍奶奶現在一個人照顧全家七口人,也真夠累的。更重要的是,輔導孫子學習的重任也落在兩佬身上。

伍奶奶就不明白,為什麼現在的年輕夫妻都差不多一個樣子?生下孩子不管,讓老人家管,家務也不幫忙做,還要蹭吃蹭喝的。難道這是現在的一種常態問題嗎?


奶奶索要帶孫費,兒媳婦說:奶奶帶孫天經地義。你們同意這句話嗎


梅奶奶

2013年孫子出生後,梅奶奶為了讓兒子和兒媳婦能安心工作,她主動在家裡帶孫子。孫子一滿月,梅奶奶就手把手帶大的。剛開始的時候,兒媳婦還會過來幫忙帶一下,可是幾個月後,兒子與兒媳婦一下班回家就是回房間玩手機打遊戲。對孫子不聞不問的。

梅奶奶說過兒子與媳婦好幾次,他們嘴上是答應的,可轉身就忘記了。梅奶奶照顧一頭家著實辛苦,可是兒子和兒媳婦卻不體貼她,認為她這樣做是應該的。每次梅奶奶說兒媳婦,兒媳婦總會說:別人的爺爺奶奶也是帶孫子,白天帶著玩,晚上帶著睡。婆婆你還真矯情。

梅奶奶氣得說不出話來。遇上這樣的兒媳婦,也真的無話可說的。梅奶奶好不容易將孫子帶到上細幼兒園,兒子卻因為升職的問題而辭職不做。兒子與兒媳婦說要去外省工作,他們會每個月寄1500元回來養兒子的。

梅奶奶心想,兒子遇上困難,做媽的無論如何也在幫忙的,結果兒子與兒媳婦去了外省工作後,前三個月是有錢寄回來,後來就斷了。而孫子一天一天的長大,生活開銷也大起來。

打電話叫兒子兒媳婦拿生活費,兩人要麼就不接,要麼就轉語音留言。根本找不到人。梅奶奶與老伴的退休金一個月下來都不夠開銷,老伴還得出去打臨工賺錢養孫子。

兒子和兒媳婦出去工作5年歸來,兩人就鬧離婚。而且兩人都不要孫子。無論梅奶奶如何勸說也無效。兩人離婚後,孫子判給兒子,兒媳婦每月付1000元生活費給孫子。可是兒媳婦一離婚後人就消失了,無論如何也找不到,更別說生活費。

兒子更過份,直接將孫子扔給梅奶奶就出去工作,人也不回來。孫子慢慢長大,上學什麼的都花費許多錢,小孩又抵抗力差,一個流行性感冒肯定會染上,去醫院不知花費多少這樣的錢。

兒子知道孫子總生病,回來一次就會罵梅奶奶一次,說他們不會照顧孩子之類的話,很傷人。


奶奶索要帶孫費,兒媳婦說:奶奶帶孫天經地義。你們同意這句話嗎


梅奶奶一把眼淚的哭了起來。她是越想越氣不過,老伴在工作中病倒了,不得不要花一大筆錢來醫治,梅奶奶找上兒子要撫養孫子的錢。結果兒子卻說自己真的沒錢,等他有錢再給。自離婚後,兒子就沒往家裡寄過一分錢了。這讓梅奶奶和老伴感到心寒,怎麼就生了一個如此不教的兒子呢?

最終花錢請了一個律師,幫她告兒子與前兒媳婦不養孫子的事,要他們還回這些年來的“帶孫費”。

在法庭上,梅奶奶,見到那個失聯多時的兒媳婦。兒媳婦說:奶奶帶孫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幾千年的承傳就是這樣子的,難道來到你這裡就改變了嗎?

而梅奶奶卻說:她雖然孩子的奶奶,但沒有撫養他成人的義務,也不是他的監護人。自己的兒子就要自己養,要盡父母責任。老人幫忙帶孫子也付出勞動力,應該付“帶孫費”。

那兩人的說詞中,法院又支持哪一方呢?

梅奶奶起訴前兒媳婦要“帶孫費”這事,經過法院的審理,認定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法定義務,在父母有能力撫養的情況下,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對孫子女或外孫子女並沒有法定的撫養教育義務。

法院認為老人向子女收取“帶孫費”是合理的,最終判決兒子,前兒媳婦每月負擔孩子撫養費1000元,老人由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共花72000元,兩人承擔一半費用36000元。

對於這判決,讓兒子和前兒媳婦都愣住了,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奶奶帶孫是“天經地義”的一件事情來,怎麼就與法律沾了邊。

法院又是根據什麼來判定的呢?#我要上頭條##閃光計劃二期#


奶奶索要帶孫費,兒媳婦說:奶奶帶孫天經地義。你們同意這句話嗎


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國的《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第三十七條 離婚後的子女撫養

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最終法院是根據《民法通則》第九十三條 無因管理

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 , 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費用。

法院是根據以上的三條規定來作出判決的。

結語:通過梅奶奶告兒子和前兒媳婦索要“帶孫費”一事,想告誡各們年輕的夫妻們,現在你們還覺得奶奶帶孫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老人辛苦的帶大孫子,理應是要獲得相應的回報的,因為老人是沒有義務幫忙帶孫的。

而老人願意幫忙帶孫子,僅僅是因為心疼和體貼自己的孩子,讓其生活上不用過於艱辛,能放手去創事業。而有部分的年輕夫妻就將老人帶孫子當成了一項是“無償帶孫”的服務。而自己卻當起了“甩手掌櫃”這樣真的好嗎?這僅僅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做一個負責的父母,生下兒子就要好好的將其養育成年,不要指望著自己的老父母。他們養大一個兒子已經夠辛苦了,還在幫兒子娶媳婦,買房子等。老父母為兒子們付出的事情太多了,為何就不能讓他們能享一個老年福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我@陳小姬分享各種奇案給你們的文學創作者,如果你們喜歡我給你們帶來的分享,請關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