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少年把故事說完長大,學會情緒自由,沿路旅途變幻也不怕

文|煙火裡的微光

01

《少年的你》開播至今,已經刷爆了朋友圈。知乎上有個點贊最高的留言:“看著那個堅強,隱忍,善良,倔強,又讓人心疼的陳念,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可是因為有小北,人間很值得。”

是的,《少年的你》觸動了我們每個人心裡最柔軟,最隱秘,最不堪的那個部分,薩特所言“他人即地獄”,可是薩特也說:“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

這個信仰,是關於自我對生活的熱愛,對過往的釋懷,也是悲痛中的成長,更是自我強大後的情緒自由。

什麼是“情緒自由”?

在《奇葩說》第六季第一期中, 大王說:“當你看破了他人的喜怒其實與你無關,你自己的世界可以自由運轉的時候,即使被討厭,也不會打擊到你的自信。這就是高智商的情緒自由。

《尋》:少年把故事說完長大,學會情緒自由,沿路旅途變幻也不怕

02

做為90後新生代音樂鬼才的華晨宇,他用他的音樂詮釋著對世間的熱愛,用他的堅強註釋著對待暴力,欺凌等苦痛後的善良回應,也用他的成長詮釋了情緒自由,就是做自己,做內心強大,不因外界評判而迷失的自己。

華晨宇用他的成長告訴我們,自我的價值應由自我決定,而不是他人。華晨宇也用他的音樂告訴我們:我們就是自己的小北,那個“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的小北。

他的這首歌曲《尋》,是參加《花兒與少年3·冒險季》中是一個關於尋找的故事:節目中一行嘉賓去到沙漠,是為了尋找砂礫的中心深藏的一口井;去到叢林,是為了尋找久違的大地;去到荒原和山谷,是為了尋找日落再看日出像刀一樣升起;去看星空,是為了尋找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同樣,在社會中成長,也是逐漸尋回那個遺失的敏感的卻也堅強的自己。

華晨宇唱道:“枕邊沒有風浪怎麼我們會跌蕩搖晃,伸手不見月光怎麼繁星能閃耀光芒, 腳印會舊而夢還在走,太陽尚遠但一定會有,等到天亮我們都尋找到最漂亮願望……最好的旅途是讓我們記住愛的模樣……我看著你在花的夢中坐下, 你牽著我在山的寬闊中睡下,畢竟我們只有一生這麼長, 要用力給人間留下些印象……下個春天回來我就會回家, 愛如少年把故事說完長大。

《尋》:少年把故事說完長大,學會情緒自由,沿路旅途變幻也不怕

03

這位少年,在音樂中完成了他的自我救贖。

華晨宇曾說,音樂是他情緒的出口,自從他十幾歲自己作曲,通過音樂發洩情感後,他就找到了進入這個世界的入口。

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有他的原生之痛,生活之痛。不管你是名流富豪,還是鄉野匹夫,不管你是高官政客,還是平凡百姓,不管你是明星藝人,還是普通如你我的路人。我們都有自己不為人知的苦楚。

這位憑著自己的音樂才華出道6年就圈粉無數的華晨宇,也不例外。他從小父母離異,爸爸因為工作忙,對他關心照顧很少,常年把他扔給保姆,可小小的華晨宇不喜歡家裡有陌生人的存在,他把保姆趕出去,寧願自己一個人待著。

他在採訪中說道,單親家庭長大的他,在小小年紀,也一樣不少的經歷了被小朋友們罵著說他是沒有父母的野孩子,被同伴們欺凌侮辱他說他就像是校園裡的那隻流浪狗,也被同學們排斥在圈子外,他也曾感到深深的孤獨,自卑,彷徨,幸運的是,華晨宇找到了疏解自己的渠道。

他用音樂去吶喊,去釋放,去振作,去鼓舞,去引領。如今,他的音樂中,你會聽到有抗爭,有碰撞,有善良,也有悲憫,自成他的風格。

日本喪文化的代表作家太宰治在他的《御伽草紙》中說“人的一生,就是在愛恨中痛苦掙扎,沒有人可以遁逃,只能努力忍耐,請你積極地愛這個俗世,恨這個俗世,一生都沉浸享受於其中吧,因為神最愛這種人了。”

寫作跟音樂一樣,都有自我療愈的作用。他所詮釋的,也是情緒自由,是教會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看破別人的喜怒其實與我們無關,自己的世界即使被討厭,也可以自由運轉,別人的情緒也不會打擊到我們的自信。做積極的,有愛的自己。

《尋》:少年把故事說完長大,學會情緒自由,沿路旅途變幻也不怕

04

華晨宇的歌,不管是“道一聲立地成佛,成了佛世間便沒了魔”的《齊天》、還是“看大雨滂沱,聽風嘶吼,不願意生活都被脅迫”的《蜉遊》,又或是“管你什麼說法, 當我是傻或是笑話,別幻想我淪落倒下”的《我管你》,又或者“我想要世界擁有更多歡樂,哪怕我心如刀割,我想要用我雙眼,來換取愛的顏色,我想要用我懷抱,把冷漠全都溫熱,我想要幸福降臨,哪怕超出我負荷“的《地球之鹽》,都是對自我的剖析,對現實的思考,對弱者的悲憫,對人文的關懷。

他的作品,充滿著生命飽滿的張力和表現力,所體現出來的,是悲憫大於說教,空靈卻不空洞,困頓卻不偏激,理想卻也入世。

餘秋雨老師曾在一期節目的採訪中不禁對華晨宇盛讚:“華晨宇用生命的內在節奏在唱歌,挖掘自己生命的內在節奏,挖掘得非常的昂揚,挖掘得非常多變,而且自己全部進入創作狀態,是相當好的歌唱演員。讓老一輩的人都汗顏了,從某種意義上,像華晨宇這樣的更應該成為老師”。

在很多人把90後,00後稱為“巨嬰”的時候,華晨宇早就有了自己的世界,一個率性而為的世界,一個永遠懷揣赤子之心的世界,一個打破規矩,不斷創新的世界。

在他的世界裡,他不需要任何人成全,他就是自己的主宰。

“我能接受這個社會上所有的東西,我可以理解這個社會上所有的因果關係,但不代表我要置身其中。”

“我很自信,很愛我自己,因為我時刻都會認可我自己,認可之後,我就不會在乎任何人對我的看法。”華晨宇如今的自信與認可,是他不斷的成長後,擁有了情緒自由的能力。

《尋》:少年把故事說完長大,學會情緒自由,沿路旅途變幻也不怕

05

如何成長,如何擁有情緒自由的能力?

1) 提升自我覺知和容納能力

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在他的《擁有一個你說的算的人生》中說:“我們最懼怕的,是生命力本身,因為生命力和恨,攻擊性乃至毀滅欲是混雜在一起的,這讓我們非常不安。

我們的自我療愈過程,主要是覺知與容納,覺知到自己的性慾並容納,覺知到自己的攻擊性並容納,覺知到自己的自戀與全能自戀並容納,覺知到自己的毀滅欲並容納。

我們不斷的覺知,不斷的容納,不斷的理解和放下,也不斷的覺醒和成長,當我們的人格獨立和完整時,他人的不當言行或行動也就傷害不到我們了。”

誠然,生活中,不僅僅是歡快的、喜悅的情緒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那些被冠以負面的情緒,憤怒、悲傷、絕望往往更能讓我們體驗到生命的可貴,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讓情緒自然的流動,探索情緒背後的需求,或許我們也能發現人生的另一面。

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說過“人生只有一座要征服的山峰,設法體驗一切身為人的感覺”。

當我們能夠更好的接納自己,讓情緒自由的流動,做一個真正獨立,積極,強大的自己,就是“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尋》:少年把故事說完長大,學會情緒自由,沿路旅途變幻也不怕

2) 增強逆商,提升抗壓指數

逆商(AQ)來自英文 Adversity Quotient,全稱“逆境商數”,還被譯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巴爾扎克曾說:“苦難對於天才是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則是一個萬丈深淵。”跨過去了,我們才能成就自我。

高逆商者,面對挫敗,會摒棄這兩種態度:一種是自卑,例如全怪自己的錯誤、無能、或宿命論。另一種是抱怨,譬如全怪他人、組織單位與社會,或者全怪外部時機未成熟與外界不可抗力。

而高逆商者,往往能夠客觀地認識到使自己陷入逆境的起因,並甘願承擔應該的責任。所以,讓我們都學會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命負責。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壓力甚大,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處處都要努力的時代,卻也是一個充滿創新,充滿希望,處處都有發展和機遇的時代。

我們只有堅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做自己,愛自己,肯定自己,擁有既能出世又能入世的情緒自由。就像這位音樂少年華晨宇一樣,他用音樂完成自我救贖,闖出一條充滿希望,並引領心靈的路,也如《少年的你》中的陳念,用刻苦學習,堅信自我會變好,變強的信念闖出希望的自我之路。

其實不管華晨宇,還是陳念,同為少年的他們想告訴少年的我們:面對不公,面對霸凌,面對挑釁,面對挫折,面對磨難,面對人生中種種你不想面對卻不得不面對的痛苦悲傷時,我們一定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己,相信不需要外界的評價和認可也值得被愛的自己,相信那個我不追求快樂,我只追求沒有痛苦的平和的擁有情緒自由的自己。

就像美劇《This is us》裡這句臺詞所說:“你要學會如何將生活贈與你的最酸澀的檸檬,釀成一杯甘甜的檸檬汁。”願我們都能釀造屬於自己的甘甜的檸檬汁。

(全文完)

參考資料:

1、 武志紅:《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

2、 《人物》雜誌餘秋雨專訪

3、 百度百科《尋》歌詞

作者簡介:煙火裡的微光,喜歡分享小確幸,專注心理和情感,希望一起成長。

原創作品,歡迎轉評贊,盜用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