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姓女方,就不是孙子了?流行昆山“两家并一家”背后的弊病

近日,带着小宝去社区卫生站打疫苗。排在前面的一个奶奶带着小男孩18个月了,体重才16斤,瘦的跟柴火棍似的。医生说:“你家孩子已经严重营养不良了,平时都吃些什么?”孩子奶奶立马反应过来说:“噢,这个孩子不是我带的,我们是两家并一家的,这个不姓我们的,这个孩子平时都是对方那边带(孩子姥姥)。他们吃的啥,我也不清楚!"一句话推的干干净净,好像这个姓儿媳的孩子不是自己儿子的孩子似的,听着实在有些气愤。

我自己也是独生女,老公也是独生子。我们俩孩子也是一个姓我老公,一个姓我,但是我们都是放在一起带的。如果二个孩子分开带,势必会导致孩子之间不亲近。

朋友也是并家,大的是男孩,由姥姥家带,小的是女孩,给爷爷家带。(不知道男方家当初怎么同意的)姥姥有钱,老教师,退休工资每月能有7000,给自己大外孙买了个几千的航模,可遥控,小妹妹见了,怎么想?回去立马让爷爷买啊,不买就闹啊,都一个爹妈生的凭什么我没有啊。爷爷一辈子土里刨食,哪有多余的钱买这么贵的玩具,只能搁着。关键是姥姥家买的时候也都没想着给小妹妹带一个……

一个同事的亲戚就是在“两家并一家”的大前提下结婚的。婚后生了俩娃,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大的读一年级随爸爸姓,小的上幼儿园随妈妈姓。因为姓氏不一样,通常都是爷爷奶奶照顾老大,外公外婆照顾小的。然后有一天放学了。外公外婆去接娃,就把跟自己姓的小娃接走了,大的还留在班里。后来大的被爸妈接回来之后,家里简直翻天了。两家人互相指责。夫妻之间也闹得很不和谐。

孩子姓女方,就不是孙子了?流行昆山“两家并一家”背后的弊病

在昆山,这种“并家”的做法也很常见。所谓的“两家并一家”,就是女方家里不收或者意思一下收一点彩礼,还会同分担买车买房的钱(意义上相当于陪嫁),但相应的,男方须得答应婚后两人必须生两个孩子,且有一个要随女方家姓。

两家并一家既然会存在并流行,自然就有它的道理。对男方来说,并家之后,首先不用为高额的彩礼发愁。在昆山很多地方,彩礼都达到了10万+,倒不是说娶媳妇还想着占便宜,哪能想着一子儿不花?但对一些家庭来说,确实还会在“钱”的问题上犯难,往往会出现“娶不起”的情况。

这时候只要并家,女方可以不收彩礼(或者直接由女方买车,再或者两家均摊房车贷款。每家情况不一。),因为有了女方的分摊,男方的压力会大大减轻。孩子出生后双方父母共同照看,也会让小两口的日子轻松点。出于这样的考量,男方也不会太排斥两家并一家。况且时代青年往往观念开放,也不过于计较(但是绝对多少会计较点儿)那些宗庙香火的事。

传统思想与现实问题从另一方面讲,同意并家就意味着女方(地方政策、自身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要生二胎,有一个孩子要随母姓。

城里很多适婚青年都是独生子女。对有些家庭来说,把唯一的女儿嫁出去了,当老人的就真的算“一无所有,老无所依”了。

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加上中国现阶段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完善,催生出“两家相并,压力均摊,资源共享”的现象,所谓的“资源”,就是孩子了。

这对女方家,尤其女方是独生女或者家里都是女孩的来说,就算分得的是女孩,因为随了自己这边儿的姓氏,也也可以当作承祧的子嗣,延续本家的香火。要是男孩那更好了。时至今日,中国人的脑子依然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作祟。

考虑周全后再并家

但这种两家并一家的做法,纵然是前期商量好的,等到“实操”起来,也会出现种种问题,特别是孩子问题。一个小孩随爸爸的姓,一个随妈妈的姓,这就无形当中在孩子之间划了一道线。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潜意识里甚至会更偏向随自己家姓的孩子。许多并家的夫妻甚至会因此互相责备,彼此反目。

往长远点想,以后的教育抚养问题该怎么分担?再说的直白点,以后两家家产又该怎样继承。难道都一条条弄得泾渭分明?那样未免显得不近人情。

孩子姓女方,就不是孙子了?流行昆山“两家并一家”背后的弊病

所以这问题都要两家事先商量好,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比如会不会给孩子造成影响,会不会出现一些经济上的纠葛等等都要考虑到。并不并家,是在两家都愿意的前提下进行的。既然男女双方都马上成两口子了,双方父母都快是儿女亲家了,什么话都可以坐下来好好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