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揚鬥爭精神整治形式主義

關於整治形式主義,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作出重要批示,強調2019年要解決一些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切實為基層減負。今年3月,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決定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力戒形式主義就要拿出有效管用的整治措施,發揚鬥爭精神下猛藥施治,切實為基層幹部“減負降壓”,使其能有更多的精力幹實事。

善借眾力,讓形式主義露出真面目

形式主義往往發軔於上級機關,具有隱蔽性、多樣性、變異性、頑固性,整治中甚至會出現新的形式主義代替舊的形式主義等問題。為了真正揭開形式主義的面紗,要多方發動,善借眾人之力,讓形式主義暴露真面目。一是借群眾之力。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要廣泛發動群眾。通過發放匿名調查問卷,深入群眾中徵集形式主義線索;採用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彙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四不兩直”方式深入基層,開展“蹲點式”“解剖麻雀式”調研,召開“有辣味”的徵求意見會等,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二是借媒體之力。藉助報網、微信等媒體開設“如何整治形式主義”互動專區;開展網絡輿情監測,收集分析新形勢下的形式主義特點;發動記者深入基層採訪曝光形式主義新變種,時刻關注形式主義新動向,透過現象找“病灶”、查“病根”,讓形式主義現原形。三是借監督之力。將紀律、監察、派駐、巡視巡察監督全覆蓋,做到與審計監督、信訪監督等有機結合。匯聚各方力量,擦亮火眼金睛,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給形式主義精準“畫像”。

精準問責,壓實整治形式主義責任

問責精準與否,直接影響整治形式主義的效果。精準問責是整治形式主義的“殺手鐧”。要實現精準問責,須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學好黨紀法規,細化舉措,解決形式主義發現難、界定難、取證難、定性難問題,破解不會、不願、不敢問責難題。一是制定參考指引。分領域、分系統引導制定《形式主義表現形式和定性量紀參考指引》,列出會議多、表格多、留痕多、口號多、督查考核多、責任狀氾濫、問責泛化等形式主義具體表現種類,梳理相應的黨紀條規和單位規章制度,選取查處的典型案例,為基層單位查處形式主義指明“靶標”、立起“標尺”,破解“不好查”和“查不準”的難題。二是拓寬舉報渠道。構建“電話、網絡、信件、接訪、下訪”等多位一體的立體線索收集平臺,推行從信訪舉報中“找”、從行業部門中“尋”、從審計報告中“挖”、從專項檢查中“摸”、從網絡輿情中“搜”等線索排查機制,深入查找有的領導幹部借狠抓落實、傳導壓力之名,將密集開會、發文、檢查、考核當作落實等形式主義問題,視其情節輕重,精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予以懲處。三是強化責任倒查。針對脫貧攻堅、掃黑除惡、汙染防治等重點領域,工程建設、惠農資金支付等重點環節出現的形式主義,該問責而沒有問責,致使小問題變成大問題,造成嚴重後果的,實行倒查追責、一案雙查,既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又追究相關領導責任,並點名道姓通報曝光。通過倒查追責促進“兩個責任”落實,實現以上率下,推動形成齊抓共管、合力整治形式主義的局面。

完善制度,清除形式主義汙染源

堅持問題導向,安裝防治“病毒”軟件,打製度“補丁”,致力於標本兼治,清除形式主義汙染源。一是完善考核制度。將整治形式主義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內容,作為紀律、監察、派駐、巡視巡察監督重點。監督檢查變“以填列臺賬、彙報材料論英雄”為“以實績論英雄”,堅決糾正“幹得好不如彙報得好”“工作好不如形式好”“做實事不如多留痕”,注重實績考核,防止“唱功”掩蓋“做功”、“顯績”遮擋“隱績”、“面子”搶眼“裡子”,注重真抓實幹,建立“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制度,形成想幹事有機會、會幹事有舞臺、幹成事有地位的選人用人機制。二是建立促改機制。針對發現的形式主義問題,梳理問題清單、任務清單、整改清單,分門別類建立制度,促進問題整改到位。如,針對多頭檢查、重複檢查、頻繁檢查等檢查考核過多過濫問題,悉心領會上級精神,結合地方實際,細化出臺關於進一步統籌規範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實施方案,注重源頭管控、縮減考核數量、嚴格審批報告等,提高工作“含金量”。三是完善教育制度。將整治形式主義納入黨校培訓課程;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選取查處的形式主義典型案例、身邊案例、新近發生的案例,編髮案件通報、警示教育材料等,深入開展以案說紀、以案說德、以案說法、以案說責,引導大家認清形式主義之害,敲響警鐘,築牢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