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补贴为何难激发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天予商道


种粮农业补贴的出现,是随着农村税费取消之后诞生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可以说,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给农村种粮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农村田地抛荒的要少了一些,即便外出打工自己不种的地,也会借给他人耕种;比如农业规模生产有了大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出现了,机械化作业有了明显进步等等。

不过随着政策的实施,渐渐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地方只以田地面积进行补偿,不管是否种了粮食,导致有的农民只领补贴,却不种地;于是慢慢的农村的田地抛荒又多了起来,农民种粮食的积极性并没有大大加强,又有所减退了。

粮食补贴为啥不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一些基层干部对农业补贴提出了意见,他们认为:

一是农业补贴发到农户,补贴分散、金额太小,起初对农民还有点吸引力,久而久之,已经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是提高农业生产,关键还得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和现代化。这就需要把钱用在刀刃上,而不是分散到每家每户去。比如现在农村灌溉体系仍然是粗放的,耕种方式仍然是传统的等等。

三是认为有些农民领了补贴之后,既不会下田干活,反而是拿着补贴去打牌赌博。并且还滋长了一些农民等靠要的思想,觉得什么都要补贴,都要支持。

就拿低保、贫困救助来说,有些本来家境不错的农民,也要找村里争取,他们看中的不过是利益,根本不会去想这个低保或救助是干什么的,是什么人才能享受的?

有些基层干部就建议,农业补贴要换一种方式,比如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比如对现代农业的投入,比如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当然,也有老百姓就说了,如果是这样,钱是不是会真正投入到农村农民上来,会不会又被挪用、挤占、贪污。

但是,就我来看,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仅靠现有的农业补贴恐怕还是有些不够,关键还得缩小城乡差异,应该是城市反哺农村的时候了。

所以,既不能一刀切地取消农业补贴,可以根据种田的实际情况发放粮食补贴,同时要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降低种粮的风险,更多的通过市场去推动,让更多人才、资金推进农村现代农业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缘在河南


你好!我是南疆诗哥,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结合当前南方农村情况,我认为农民对种地积极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种地生产出来的农作物不值钱V投入成本大,盈利小。农民会算帐,会找别的门路去挣钱养家。

二、农民不懂农产品市场运作。面对自家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农民不懂经营,不会去创造追求农产品更大的利益,比如农产品的深度经营、包装、销售、加工、转型二次加工等等,农民更没有能力去做大宗农产品的市场开发,只能把农产品贱卖给中间商,收入少得可怜。中间商把农产品卖到城市,挣了大钱。

三、国家粮食补贴虽然多,但补不回农民种地的高成本。物价高,肥料农药、人工费等等日渐涨高的情况下,在农民的眼里,国家粮食补贴真救不了急。

四、农民不敢向大的方面搞农业大开发。农村种植养殖技术含量大,市场风险大,容易亏本。农民不是个个都有钱去做大规模种植、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等,能当上农业企业大老板的,占比很小。

五、大部分的农民的生活还很困难,有的农民的困难程度与贫困户没什么两样,只有去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才能补贴家用,维持家庭生存。农民为了生存只能暂时扔下田地去外地打工。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之解,还望批评指正。


南宁诗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