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文王到司马迁,从《周易》到《史记》,成大事者都有一特质

苦难兴邦,逆境出人才,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人物都在坚忍和屈辱中完成伟大创举: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吕不韦被贬属地才有《吕氏春秋》传世、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一)司马迁遭受腐刑创造《史记》

从周文王到司马迁,从《周易》到《史记》,成大事者都有一特质

汉武帝天汉二年,正是匈奴进攻大汉朝之际,为了抵御匈奴进犯,汉武帝命李陵出师护送将军李广利(汉武帝宠妃的哥哥)至酒泉迎战匈奴,李陵拒绝,并当场请兵数千前往迎敌,武帝答应,但是由于李陵兵力较少,并且没有援兵,匈奴兵力众多,后被匈奴俘虏,最终投降,相反李广利战场遭遇惨败,致军力损失六七成,表现相当不好,汉武帝震怒,朝中大臣,阿谀奉承,尽谴李陵之罪过。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足以五千,一向忠孝朝廷,打击了数万敌人,敌军人数众多,虽败犹荣,他并非真的降敌,他想活下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为李陵辩护,贬低李广利,甚为不爽,司马迁被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面对大刑,司马迁在牢中原可花钱免死,却坚持以腐刑赎身死,面对极刑不怯弱,被冤枉,受宫刑,用13年完成五十二万余字的旷世著作《史记》。

从周文王到司马迁,从《周易》到《史记》,成大事者都有一特质

史记》是中国历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中国上古传说的历史时期(黄帝时代-汉武帝时代)30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二)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

从周文王到司马迁,从《周易》到《史记》,成大事者都有一特质

周文王,原名姬昌,商王朝姬昌之父季历励精图治,对周国周边的戎狄部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周国势力的不断扩张,引起了商王的猜忌和不安。商纣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王于是将姬昌拘于牢狱,天性暴虐的纣王,不理朝政,沉迷美色,听信妖言,残杀忠臣,周文王在狱中受尽欺辱,故只能装疯卖傻,被囚禁七年,在狱中创造推演《周易》,并预言武王伐纣!对《周易》后世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对上古时期的《易经》起到整理作用,忍辱负重,终成大志!

(三)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

从周文王到司马迁,从《周易》到《史记》,成大事者都有一特质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一生不屈不饶,忧国忧民,屈原所处时代为战国七雄争霸的年代,楚国面积最大,但是社会矛盾众多旧势力集团腐败,屈原意识到必须改革国家才可抵御秦国进犯,变法推行不久就受到旧势力破坏,楚怀王听信谗言,不再信任屈原,屈原与楚怀王逐渐疏远,不久,楚怀王罢黜了屈原的左徒职务,改任屈原为三闾大夫,流放汉北(今河南)。屈原憎恨楚怀王听信小人谗言,让不真实的语言蒙蔽了正确的语言,这些谣言将会损害楚国的利益,是方正的人不能容忍的,所以屈原在忧愁幽思而《离骚》

从周文王到司马迁,从《周易》到《史记》,成大事者都有一特质

《离骚》是屈原最有名的诗篇,将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融入其中,全篇极富想象力,辞采绚烂,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很有美感。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公元前278年,屈原拒绝了投秦的邀请,心情极度郁闷,在报国无门、完全失望中,抱石投汩罗江自尽,以身殉国,时年62岁。

这就是刚直不阿、宁死不屈的屈原坚忍和屈辱的品质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

(四)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

从周文王到司马迁,从《周易》到《史记》,成大事者都有一特质

孔子,仲尼,周游列国十三年,修订了《诗》、《礼》、《易》、《春秋》等六经

旧时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之说,孔子所作《春秋》时,各国连连征战,孔子也是周游列国,

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后面被推崇为“万世师表”,创造了儒家学派,对中国和世界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总结

从周文王到司马迁,从《周易》到《史记》,成大事者都有一特质

生活的苦难造就人生的大成

坚忍与屈辱中,完成伟大著作

圣人和伟人都在极端困惑和困难的环境下,修炼身心,磨其心志,创造伟大的事业

一切成大事者,必学会坚忍和屈辱!

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或许你的人生处于低谷,或许你正在遭受各种打击,但是阳光总在风雨后,经历苦难的人生更有厚度,只要时刻保持坚忍,忍辱负重必成大业!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