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季羡林日记揭秘:90年前的清华大学生活是怎样的?

一个人的青年时期对他的一生影响深远,但大多数年轻人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却常常感到无力与迷茫。

到底怎样做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获得世俗生活的成功?又要做些什么才能让大学这一不受他人监管的自由生活发挥最大限度的效用?

除了那些很早找到人生方向的幸运儿,大多数人在提起自己十八九岁到二十三四岁这段求学的生涯时,都逃不开这几样烦恼:

自制力不强、担心毕不了业、被考试困扰,与室友同学关系不佳、体测不过关、因消费过度缺钱……

于是,许多自认毛病很多、不够优秀的大学生,都调侃道,比起校园的风云人物,自己只是在大学“凑数”。

但那些牛逼的人,没有这些烦恼吗?

不一定。

看完季老的《清华园日记》,你会发现:其实,牛人的青年时期和普通人一样。在成为国学大师前,即使身处全国顶尖名校,季老也在大学生活中遇到不少挑战与挫折。


国学大师季羡林日记揭秘:90年前的清华大学生活是怎样的?

《清华园日记》封面

不信的话,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季老在清华“凑数”的日子。

1.

1930年,对19岁、刚高中毕业的季老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

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正在这个意气风发的青年面前闪闪发光。

在家人的劝说下,他选了当时最好的一条出路——报考邮政局的招聘考试。如果能通过,自此便有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可以安稳的吃一辈子。

可惜,天不遂人愿,这次考试,季老名落孙山,一时间,从被人人高看的有为青年跌落尘埃,甚至还有人故意嗤笑于他。

考试的失败与周围人的冷眼,严重挫伤了季老的骄傲与自尊。

从此,他的心中便有了一股的执念:不管是念书,还是做事,都要为了更容易“抢饭碗”服务。

因着这考试失利,在家乡待不下去的季羡林决心北上,参加了两场招生考试。


国学大师季羡林日记揭秘:90年前的清华大学生活是怎样的?

19岁的季老还很稚嫩

这招生的两个学校,一个叫清华,一个叫北大。

都是当时风头无两的顶尖大学。

为避免一个都考不上,季老索性两个一起考,想着这样总能捞上一个。结果,一不小心,两个都考上了。

到底选清华,还是北大,这是个问题。

纠结一番后,季老还是选了清华。因为当时清华留洋机会多,去外国“镀金”一圈回来,能更容易抢到饭碗。

就这样,19岁的季老成了清华大学的学生,开始了清华园生涯。

2.

每一个进入大学的学生都免不了踌躇满志:

在知识的最高殿堂内,一定要认真听课,多泡图书馆,学一身本领,成为国之栋梁。

季老也免不了例外。

最开始,大学生活很单调,但每天学习睡觉的日子也还不错。季老还感叹:想不到再有比这更好的生活了。

1932.8.22

生活单调,机械,早上读点法文,德文,过午疲倦了睡一觉,晚上再读点德国诗,我真想不到再有比这更好的生活了。

此时,抢不到饭碗的阴影还没有完全从季老心中消除,他在日记中立誓一定要“不择手段”抢饭碗。

1932.8.25

学校里求不到学问,出了校门找职业碰壁。现在常浮现在我眼前的幻景是——我在社会上抢到一只饭碗(不择手段)

但很快,他的自制力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消磨。各种毛病也随之浮现出来:

赖床、贪睡:

1932.10.9

早晨本想多在床上躺一会儿,但因昨晚喝豆浆太多,半夜就想撒尿,现在实在再也不能忍了,于是遂起来。

1932.10.23

昨晚在床上预备了许多书,预备今天晚起看的,然而因为昨晚喝水太多,又吃梨,刚一醒就想撒尿,虽然竭力忍耐着,在床上躺下去,终于不行

1932.12.18

最近有个毛病,晚上老好睡觉,颇荒废时间,非改不行。


国学大师季羡林日记揭秘:90年前的清华大学生活是怎样的?

大学时期的季羡林,还有点帅

看不进去书,上课也只是混:

1932.9.30 瞪着眼看桌子,只是不愿意看书。

1933.1.6 对一切事情感到空虚,想好好念书,又踏不下心

1933.1.25天气实在太好了,在屋里怎么也坐不住,和H出去溜圈

1933.2.5 心绪极坏,不能静心读书

1933.2.6 应景上课

1933.2.7应景上课

1933.2.9应景上课,麻木,麻木,麻木,麻木

1933.2.10上课——麻木

暑假回家本预备好好用功,结果却沉迷打牌:

1933.7.29 打牌消遣,微负,晚饭后又打,又负,怪矣

1933.7.30赴公园……归,又打牌,直至两点

1933.7.31,昨晚睡觉不足,早晨仍昏然睡,起后精神不佳,饭后仍然大睡不已,倘若可能的话,我最近就回到北平去,不然照这样下去,还得了吗?晚上又打牌。

谴责完自己后,日记又记载:

1933.8.1早饭后,打牌。

1933.8.2 晚饭后,同胡二太太打牌,直到11点

1933.8.13孙二姐来,打牌,大负。

1933.8.15饭后遇牧来,打牌,大胜。

1933.8.16菊田来,打牌。晚又打牌

……

1933.9.7现在成了打牌时代了。几天来,几乎一天打两场,手腕都打痛了。

1933.9.8早饭后打牌,晚饭后赴彭家又打牌

1933.9.9归又打牌

1933.9.10饭后,打牌,一共打三场,大负。晚上又打牌,胜。

1933.9.11饭后又打牌,五点半出发(回校)

回北平后,季老终于戒掉牌瘾,认真读一阵书后没多久,又故态复萌,于是祈祷上帝能改掉不自律的坏毛病:

1933.12.4

诗一直没读,一方面是功课太多,实在是因为自己偷懒,为什么自己不能敦促自己呢?不能因了环境的不顺利,就放弃了自己愿意读的书。

1933.12.5

今天又犯了老毛病,眼对着书,但是却看不进去,原因我自己明白:因为近几天来又觉到没有功课压脑袋了。我看哪一天能把这毛病改掉了呢?我祈祷上帝。

3.

除了不自律,季老在清华,还有几件“焦虑事”。

第一焦虑是考试。

考前临门时抱佛脚,却没一点效用:

1933.1.6今天仍然拼命看书,因为明天就要考了。学期的成绩全仗这两天挣,现在更感到考试的无用与无聊。

1933.1.7今天第一次考,戏曲,只一道题,预备的全没用

1933.1.9今天考两样,完全是临时乱抓,预备的全用不上。

觉得考试无聊,却仍旧在考场急出一头汗:

1933.9.2

今天才更深切地感到考试的无聊,一些放屁的讲义硬要我们挤!

1933.9.5

今天过午第一次考试,在上场前,颇有些沉不住气之感。窃念自小学而大学,今大学将毕业,身经大小数百考,亦可谓久征惯战了,为什么仍然沉不住气呢?在考前我就预言会考高雅喜剧,因为我的笔记就只缺这一次,按去年的事实,只要我缺,他准考。这次果然又考了,急了一头汗。

1934年,又是为考试惊慌的一年:

1934.1.11

仍为考试惊慌

考古代文学,大抄一阵

考文学批评,颇坐蜡(为难),但也对付上了。

被考试压迫久了,忍不住在日记里怒骂发泄:

1934.2.8总有不痛快的事,不知这个考,就是那个test,我们来上学就真的把自己出卖了吗?

1934.2.13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1934.5.28过午考批评史,没怎样看书,头就痛起来,考题非常讨厌,苦坐2小时,而答得仍很少,又不满意——管他娘,反正考完了!


国学大师季羡林日记揭秘:90年前的清华大学生活是怎样的?

日记内容:混蛋教授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第二焦虑的是成绩:

1932年,季老在学校的时间几乎每天都会在早晨学习法文。

但效果仿佛有些不佳,他常在日记里写下“非加油”学习法文的誓言:

1932.10.15

早晨上法文,练习作得太坏,非加油不行。

1932.10.18

早晨法文发考卷,成绩不很好,非加油法文、德文不成。

结果,辛辛苦苦努力许久后,一场考试证明,季老可能学了个寂寞:

1933.11.29 早晨忽考法文,结果一塌糊涂,真是岂有此理!

即使当天发了10元巨额稿费,季老也“一天不痛快”,再次立誓“非加油不行”。

不仅是法文,体育也是季老的弱项,各项体测老是不及格。但清华却规定,体育不及格不准许毕业。

1932.10.19

体测百米标准14秒半,而我跑了十五秒,我真够了,我很想改选国术

1932.10.21

体育跳高,标准4尺,我只跳三只七(大约三尺九能过去,因为太累了)

1932.10.26

体育,跳远勉强及格,棒球掷远,差得多。

1932.10.28

过午跑一千六百米,共四圈,因为缺少练习,跑到第二圈就想下来,好歹携着两条重腿跑下来,头也晕,眼也花,也想吐。

1932.11.2

过午上体育,打篮球笑话百出,球一到手,立刻眼前发黑,分不清东西南北乱投一气……


国学大师季羡林日记揭秘:90年前的清华大学生活是怎样的?

在大学苦恼的季老,留学回来后去北大任了教

第三焦虑的是不被老师、朋友认可:

1933.11.8

吴宓把中西诗文比较paper发还,居然给我I。真浑天下之大蛋!但有比我还坏的,也竟然拿E拿S。一晚上心里不痛快,我觉得是个侮辱。

1933.11.16

今天《现代》把《年》退回来了,我并不太高兴——文章我总以为还是好文章,我只说编辑没眼。

1933.12.16

想写的文章很多,不但很多,而且太多,结果一篇也写不出来。我最近也想到,自己非出名不行。

1934.5.30

我认识了什么叫朋友!什么东西,我以后一个鸟朋友也不要,我为什么不被人家看得起呢!一定要做出点成绩,让人看得起!

1934.6.1

非自己打开一条路不行!什么朋友,鸟朋友!为什么堂堂一个人使别人看不起呢?

1934.6.2

宁与敌人做小卒,做奴隶,不与朋友做小卒,做奴隶。我诚恳的祈祷:《现代》上把我的文发表了罢,不然我这口气怎样出呢?


国学大师季羡林日记揭秘:90年前的清华大学生活是怎样的?

坚持终身学习的季老

第四焦虑的是写不出论文,毕不了业:

1932.9.15

今天一天弄得很难过,一方面因功课关系,一方面因心情不好,三年德文只有两人选,明年只有我一个人,倘若不能开班,毕不了业,岂不殆哉!

1933.1.27

想到毕业论文就头痛

1933.2.20

今天开始作论文了——实在说,论文的本身就无聊,而我这论文尤其无聊,因为我根本没话说。

1933.3.5

作论文,听别人说,毕业论文最少要作二十页。说实话,我真写不了二十页,但又不能不勉为其难,只好硬着头皮干了。

1933.3.27

论文终于抄完了,东凑西凑,七抄八抄,这就算是毕业论文,论文虽然当之无愧,毕业却真的毕业了。

4.

迷茫着、焦虑着,季老的清华园生涯结束了。

自清华毕业后,季老去了济南高中母校教书。一年后,他考上了清华大学与德国签订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哥廷根大学学习,自此开启了大师的璀璨人生。

看完季老的经历,相信不少步入大学却迷茫焦虑的学子重建了几分信心。甚至有人还生出了“哪怕我此刻沉迷游戏、拖延、不好好学习、体育不行也没关系,未来我必定有一个金光闪闪的未来”的万丈豪情。

其实真相并非如此。


国学大师季羡林日记揭秘:90年前的清华大学生活是怎样的?

看书被爱猫捣乱

虽然遭遇这么多困惑、苦恼,季老在大学并非不努力。

他其实是一个非常用功的学生。

他会用三分之二的生活费买书,大学四年只要在学校基本每日都坚持阅读,阅读的范围也很广,从当时优秀的白话文小说、社论到国外原著诗歌、哲学、小说作品,几乎全有涉猎。甚至好几次因沉迷阅读,头昏眼花,眼睛酸痛,差点看不清东西。

除了爱读书,他也从一个体育废柴变为一个热爱运动的活力boy,比如他最喜欢的体育活动就是打手球,每个周必定会打两三次。

不仅如此,季老还发表了不少散文作品、翻译了无数的外文小说、诗歌,这不仅锻炼了季老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为他的法、德、英文水平都打下了深深的基础。

就连最后去德国留学,也早在季老的日记中就曾被作为誓言写下:

1934.6.13

最近我一心想赴德国,现在去当然不可能,我想做几年事积几千块钱,非去一趟住三四年不成。我今日立誓:倘今生不能到德国去,死不瞑目。

所以你看,季老的大师之路,不是在顶级大学凑数、混日子,然后突然逆袭、开挂,而是一位热血青年,不断改进自我、认真学习积累,最终实现质变,达到目标的故事。


国学大师季羡林日记揭秘:90年前的清华大学生活是怎样的?

季老手书: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少做梦,好好学习,还有多写日记。万一某天功成名就了,当年写下的青涩文字也是能出版卖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