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酒之魂》:酒香、匠心和科學的完美融合

近幾年,宣揚日本匠人精神的書籍、報道和視頻屢見不鮮,其中最出名的大概是關於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內容。

對匠人精神的的評價也逐漸變得兩極分化,一部人人認為這是追求技藝至臻的絕佳榜樣,一部分人認為雖然情有可原,但是並不具有普適性,不值得推廣。

豆瓣上有位網友對於《壽司之神》這部紀錄片打了三星,評價是“儀式主義的狂歡,偏執狂的完勝”,點贊數位列短評第二;位列第一的則是熱情洋溢地評價道“這部作品與其說是壽司紀錄片,更不如說是一部職人精神的紀錄片。推薦給所有尚未決定職業的人看”;位列第三的短評則是調侃道“我想做‘吃壽司之神’”。

大相徑庭的高贊評論足以反映出我們對於匠人精神的矛盾看法。

匠人精神,似乎是以時間和耐心反覆熬煮最終淬鍊出某種難以意會的高超技藝的代稱。從《清酒之魂》這本小巧的書來看,這麼概括沒錯。

與一般的認知不同的是,本書的主角農口尚彥老人對於科學並不排斥——即使他本人是完全遵從匠人精神投身於釀酒事業並有所建樹,但是他並不認為從科學的角度去看待釀酒過程是“大逆不道”,換句話說,這是一位積極與時俱進的匠人。

僅僅說不排斥還不足以表達出農口尚彥的開明,在於採訪人鹽野米松的交流中,農口老人不止一次感慨道釀酒過程中用到的器具不斷革新,真是方便不少。在講解釀酒原理的時候,也是從科學地角度探討什麼時候酵母菌發酵、乳酸菌發酵,什麼溫度能讓需要的菌種更活躍。不過,他也沒有因此就將看似笨拙的老方法棄之不用,而是“雙管齊下”,新老對比,互相彌補,可見其謹慎的個性。

一輩子釀酒的農口老人,曾經也是個不諳世事的小夥子。年輕時他跟隨了幾位師傅,學到了寶貴的技術,也遇到了對他有知遇之恩的柳社長。不可避免地,同樣經歷過失敗和挫折。

對於這些過往,農口老人有許多感悟。歲月沉澱給他的不止是精湛的釀酒技藝,也有許多超越了釀酒直抵人生意義的收穫。

“這時候需要忍耐,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無論是工作還是企業,不可能總是好的狀況。”——這是農口老人年輕時作為杜氏找不到釀酒的人著急時父親對他說的話。

“人們總說不要失敗、不能失敗,但很多時候,不經歷失敗,你就無法領悟其中的道理。”——這句農口老人是造酒失敗的感慨。

“很多時候,光靠自己一個人悶頭想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會延誤時機。”——農口老人認為不應當拘泥於自己的酒坊,而是應該多去其他酒坊多看多學習。

“不要去輕易否定任何人,輕視別人,否則就會看不到人家的長處。有時候不是人家不夠好,而是自己缺少善於發現別人優點的慧眼。”——農口老人大概沒有聽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過這幾句同樣振聾發聵,是他從業多年,向許多人學習討教經驗的心得。

與其說《清酒之魂》是釀酒之書,不如說是農口老人的人生之書,畢竟他的人生跟釀酒已然密不可分。

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並非是農口老人精湛的技藝,而是他平和的心態。

作為學徒時非常辛苦,整天都休息不足,但是他只是很感謝那時師傅們的教導;當了工頭和杜氏以後,要承擔著不一般的壓力,可以說酒坊的未來都維繫在自己身上,他也只是加倍勤勉,並沒有不堪重負的模樣;年老時,酒坊被新一代社長接任,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在新社長眼裡農口老人大概已經是過時的代表了,因此乾脆利落地表示退休,即使妻子依舊憤憤不平,農口老人也沒有任何怨恨。在他的回憶裡只有那些和柳社長“並肩作戰”的美好回憶。

沒有這樣的心態,大概也無法在世事接連更迭的時代中堅守本心吧。所以說,做事先做人,做人做到位了,事情也不會做得差。即使未必能達到農口老人這樣的高度,至少可以無愧於心,坦坦蕩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