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的联欢会 | 吴季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本文为庆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征稿而作。

注: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听公众号,查找“风云之声”,即可在线收听~

文|吴季

2070年4月24日,在中国的月球雨海旅店内,一个联欢会正在进行。观众除了到月球旅游的游客外,还有全国的电视观众,因为这是一次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节目。

“亲爱的各位游客,全国央视的观众们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月球旅游公司总经理苏佩丽女士为此特意从地面赶来,主持这个重要的联欢会。她的开场白使得刚刚还欢欢闹闹的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她今天穿着一条深紫色的,长长的晚礼服,胸前带着一个金色叶子的水晶郁金香胸针。央视工作人员告诉她,为了节省费用,除了一个录像,央视没有另派现场主持人上来,因此今天她就是唯一的主持人。苏佩丽带着几乎看不见的隐形麦克风,继续说道。

“100年前的今天,我们中国成功发射了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使我们的国家进入到了空间时代。在这之后的100年里,我们又创造了许许多多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当然开始的时候中国主要是跟踪发展,从应用卫星到载人航天,再到嫦娥奔月。如今,经过10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航天强国了。我们今天能够在月球上庆祝这个节日——中国航天日,就代表我们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但是,发展航天技术并不是我们的本意,建造月球旅店发展旅游事业也不是我们的本意,我们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我们希望通过实现普通人来往于地球和月球之间这件事儿,使人类逐渐走出地球的摇篮,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太阳系的物种。当越来越多的地球上的人具备了‘太阳系情怀’、‘宇宙情怀’、‘太空情怀’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更好的、更清楚地看待和解决发生在地球上的事儿。比起宏大的太空、太阳系,甚至宇宙,地球上的任何争端、冲突、矛盾都是微乎其微的,我们完全应该,也有能力把这些问题解决的更好,使我们的星球变得更安全、更绿色、更和平、更温馨,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永远的享有这个美丽的蓝色的星球。”讲到这里,现场不禁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很多游客决定到月球来旅游,一定都是想获得一种,从不同的视角看我们的地球的体验。苏佩丽讲的,正好就是他们来月球旅游的初衷。

“今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也正好是一个月圆日,如果地球上的你们有晴朗的天空,这时一定可以看到一个又圆又大的月亮从东边升起。我们此时此刻,就在这里和你们互动。如果你们有亲人、朋友,此时就在这里现场的话,相信你们之间的亲情、友情将跨越并充满这38万公里的太空。”

“今晚的节目除了由我们公司的航天人艺术团演出外,今天还特别邀请了北京市的少年旅游团的小团员们,其中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的冯丽声同学是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的少年组小提琴第一名的获奖者。”话音刚落,现场的观众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现在我宣布,联欢会正式开始!”掌声再次响起,苏佩丽深深的鞠了一个躬,走了下去。

伴随着广东音乐《喜洋洋》,一个穿着白色炊事员工作服,带着高高的白帽子的人走了上来。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摞水杯,然后一个,一个的抛向空中,一共是6个。与地球上不同的是,这些水杯下落的速度要慢很多。当6个水杯循环的被他接住,又抛向空中后,就形成了杂技中通常只用三个物件做杂耍的连续动作。这6个水杯在空中和他手里循环的转着,就像是电影中放慢了的慢动作,显得非常神奇。观众开始时惊讶地愣了片刻,然后就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水杯之后就是盘子杂耍。盘子之后就是不锈钢的大盆。到最后竟然是不可思议的椅子杂耍。六个椅子在两个炊事员之间飞来飞去。赢得了观众的更加热烈的掌声。这时主持人苏佩丽再次登场。

“谢谢大家!你们看我们的炊事员不但杂技艺术高超,还都是大力士。当然这要感谢月球上的重力环境只有地球上的1/6,所以他们可以举起比地球上重六倍的东西。当然,仅仅举起来还不足以表演这个节目,还需要精湛的技巧。”

“下面请大家欣赏俄罗斯舞蹈,水兵舞。”

这时从侧面上来了几个穿着水兵服装的男演员,他们伴随着俄罗斯水兵舞的音乐,跳起了传统的俄罗斯舞蹈。就是那种蹲着跳的踢腿舞。这个舞蹈如果是在地球上,需要非常好的体力,并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跳。但是在这里,这个月球旅店业余的航天人艺术团的演员们,都可以轻松的做这种高难动作,当然也是月球的引力起了作用,使他们都成了优秀的舞蹈家。到节目的最后,六个演员都开始跳那种极高难度的,身体水平的连续滚翻动作。要是在地球上,一个专业的舞蹈团里,往往也只有少数几个人可以跳这样的高难度动作。

同样,在热烈的掌声中,他们也结束了精彩的表演。

之后又有几个精彩的表演,大都利用了月球上的微重力,表演了高难度的杂技和舞蹈。

最后,大家期盼的真正的专业节目登场了。

“观众朋友们,我们今天邀请到的冯丽声同学,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央视钢琴小提琴比赛中获得了少年组的第一名,下面这个节目,就请她来给大家演奏小提琴独奏,二泉映月”。

在热烈的掌声中,丽声走上了舞台,她从容的将小提琴夹好,开始了演奏。

二泉映月是苏州艺人瞎子阿炳创作的一首百年二胡名曲。经过改编,也成为了著名的小提琴独奏曲。在月圆之夜,听到在月球上演奏的这首曲子,对全中国的观众来讲,当然是一件美妙的事儿。

丽声的演奏非常优美,即体现了曲作者在谱曲时那种深沉的忧伤,又表现了泉水映月的优美。

这时,在央视的网络后台,丽声的演奏还没结束,就开始评论爆满,几乎形成了网络阻塞。但是,在评论中,有专业的小提琴家看出了问题。

首先,他们发现丽声的琴弓上绑了一些铁丝样的东西。其次,他们可以看出,她在拉弓的时候明显有些吃力,但是琴弓的马尾在和弦的接触上,又有时感到太轻。这是两件十分矛盾的事儿。因为如果马尾对琴弦的摩擦力小,弓子拉起来一定会轻松,而不是沉重。为什么会是相反呢?

其实小演员丽声在月球上刚刚拿起琴试音的时候,就发现了问题。弓子比在地球上轻了很多,似乎是飘在弦上,她必须用右手的食指重重地压在弓子上,才能得到和地球上类似的力度。她找到了旅行团带队的孙老师。

“孙老师,为什么我在月球上拉琴的感觉和在地球上不一样,弓子好像不在弦上,要飘起来?”丽声问。

“哦,这个很有意思。我想这是因为在月球上,重力只有地球上的1/6,因此弓子的重量变得很轻了,和琴弦之间的摩擦力就小了。”孙老师说。

“可以我在拉的时候又感觉弓子的重量没变啊?”丽声继续问道。

“我想,这是因为,重力变了只改变了弓子的重量,但是弓子的质量并没有变,也就是你拉着它做水平运动的时候,会和地球上的感觉是一样的,是这样吗?”孙老师也感到很有意思,这个弓子的问题正好可以说明重量和质量的区别。

“也就是说和上下有关的运动都会受到影响,而和水平方向的运动就不会受到影响,是吗?”丽声还没有学过物理常识,因此还分不清什么是重量,什么是质量?但是她可以从运用弓子的切身体会中,感受到这样的不同。

“你说的很对,丽声,你应该会体会到这样的感觉,这会影响你演奏吗?”孙老师问道。

“会的,和地球上的感觉差距很大,我怕演出时拉不好听。”丽声沮丧的说。

丽声说完,孙老师也感到了为难,这可怎么办呀?

突然,丽声有所顿悟地说,“那我能不能给弓子加大自重啊?我记得小时候练琴时,爸爸曾经给我的弓子上绑了一些铅丝,就是为了加大弓子的重量。”丽声突然问道。

“嘿,这是个好主意啊,我去问问服务员有没有铅丝。”孙老师说着,转身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孙老师从和月球旅店相邻的中科院月球研究所要来了一些焊锡丝。

丽声和孙老师一起,用不同长度的焊锡丝缠绕在弓杆上,做了好几次实验,既能够使得丽声感到弓子的重量恢复到地球上的感觉,使马尾和琴弦有了足够的摩擦,又不至于在她来回拉弓、做水平运动的时候感到太重。

就这样,丽声的小提琴独奏,获得圆满成功,现场观众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在地球上,丽声的爸爸和妈妈这时坐在春夜里,撒满月光的阳台上。他们的面前摆了一个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正在播放着联欢会的实况。夜空中是那个圆圆的、明亮的月亮。他们的女儿这时就在其中,刚刚结束了用优美的琴声演奏的二泉映月。尽管绝大部分观众都没有发现琴弓上的奥秘,但是丽声的爸爸确看出了名堂,他为聪明的女儿在心里暗暗地鼓掌… …

月球上的联欢会在《难忘今宵》的大合唱中结束了。在电视屏幕上滚动的字幕最后,出现了两行字,并停留在了那里:

热烈庆祝中国航天日

欢迎大家到月球来旅游

月球上的联欢会 | 吴季

编辑

背景简介: 本文作者吴季,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IEEE会士,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祖籍重庆潼南,1958年出生于北京,北京邮电大学本科、研究生毕业,丹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曾在欧洲空间局技术研究中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研究机构与著名学府留学和访问交流。1994年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曾任“地球空间双星探测技术”应用系统总设计师,中俄联合火星探测计划“萤火一号”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一期)负责人,大家熟知的“悟空”、“墨子号”、“慧眼”和实践十号均出自于该科学卫星系列。本文为庆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征稿而作,风云之声获授权首发。

责任编辑:陈昕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