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十六國大事年表之三(381年-400年)

西晉王朝滅亡後,鎮守建康的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室,史稱東晉。東晉存在的一百多年時間內,北方各民族相互爭戰,先後建立了前趙、後趙、前燕、前涼、前秦、後秦、後燕、西秦、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南燕、北燕、夏、成漢等政權,總稱十六國。因這些政權多為北方胡人匈奴、鮮卑、羯、氐、羌所建,所以又稱五胡十六國。

東晉十六國大事年表之三(381年-400年)

《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併成、夏為十六”。

太元六年(381年)

東夷、西域六十二國入貢於前秦;印度笈多王朝的超日王派遣使節到前秦都城長安聘問,並向前秦王苻堅貢獻火浣布;苻陽、王皮、周虓三人謀反,被遠遷邊境。東晉孝武帝詔改制度,削減煩雜費用,減免吏士。

太元七年(382年)

前秦徒銅駝等於長安。東夷五國朝貢於東晉;林邑王範熊遣使向東晉朝貢。前秦君王議伐晉,苻堅徒江漢民於涼州;呂光遠征西域,西域諸國大部歸降。

太元八年(383年)

前秦大舉伐東晉,洛澗之戰、淝水之戰,前秦大敗,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得以於此。謝安被讒言,招致晉孝武帝猜忌,主相之間,漸漸隔膜起來。東晉初開酒禁,同時增加米稅,每口五石。慕容垂殺廣武將軍苻飛龍,密令慕容農起兵響應。

太元九年(384年)

慕容垂在滎陽自立為燕王,攻克鄴城,改秦建元二十年為燕元年,立慕容寶為太子,改立燕國,史稱後燕。東晉大舉伐前秦,疆域推進到淮北。慕容衝平陽起兵,受到鎮壓,率餘部投奔同時在華陰起兵的慕容泓;慕容泓在華陰,改元燕興,建立燕國,史稱西燕,不久慕容泓被部下殺死,慕容衝即位。前秦龍驤將軍姚萇在天水自稱萬年秦王,建元白雀,史稱後秦。

東晉十六國大事年表之三(381年-400年)

前燕王慕容暐叛秦被殺。百濟近仇首王去世,子枕流嗣位,遣使朝於東晉;留晉胡僧摩羅難陀隨百濟使赴百濟,於是百濟始有佛法。

太元十年(385年)

慕容衝在阿房即帝位,改元更始。東晉復取益州,高句麗陷遼東,慕容衝入據長安,姚萇在新平殺苻堅,長樂公苻丕在晉陽即帝位,改元大安。追諡苻堅為宣昭皇帝,廟號世祖。鮮卑乞伏國仁建西秦,建元建義。仇池楊定自稱隴西王,向東晉稱番。謝安去世,時年66歲,諡號文靖;般若學六大家之一道安圓寂,時年72歲,主張“本無”即性即是空。

太元十一年(386年)

什翼犍之孫拓跋珪在牛川召開部落大會,即代王位,建元登國,不久改國號魏,史稱北魏。後燕慕容垂即帝位,定都中山,改元建興。西燕左將軍韓延利用鮮卑人的憤怨情緒,殺慕容衝,立慕容衝的部將段隨為西燕王,改元昌平;左僕射慕容恆與尚書慕容永殺死段隨,立慕容顗為王,改元建明;率鮮卑人離開長安向東,途中慕容顗被部下殺,慕容恆再立慕容衝之子慕容瑤為帝,改元建平;不久慕容永殺慕容瑤,立慕容忠為帝,改元建武;稱番與後燕。後秦姚萇在長安即帝位,改元建初,國號大秦,立子姚興為皇太子,改長安為常安。苻堅族孫苻登稱帝於南安,改元太初。

太元十二年(387年)

慕容垂大破溫詳,以太原王慕容楷為兗州刺史,鎮守東阿。後秦徒秦州三萬戶豪強到安定。北山丁零夜襲後燕中山,乞伏國仁降服鮮卑部落。 盧月胡、屠各、羌部歸苻登。

東晉十六國大事年表之三(381年-400年)

太元十三年(388年)

翟遼自稱魏天王,改元建光,屯兵滑臺。西秦乞伏國仁去世,弟弟乞伏乾歸即位河南王,改元太初,遷都金城,以避後秦。

太元十四年(389年)

後燕安撫遼西,使遼西地區局勢穩定,經濟不斷髮展。拓跋珪襲破高車。後梁呂光自稱三河王,改元麟嘉。

太元十五年(390年)

西燕、翟遼謀去洛陽,被東晉先後擊退。前秦將魏揭飛稱沖天王,攻後秦,被姚萇所破。後燕北平人吳柱聚眾,立沙門法為帝,入白狼城,兵敗被殺。北魏王珪會後燕兵,破賀蘭、紇突鄰、紇奚三部,部落多歸屬北魏。

太元十六年(391年)

前秦主登攻後秦,先勝後敗;後又進攻安定,仍為姚萇所敗,高車各部。拓跋珪擊破柔然,遷其部眾至雲中。劉衛辰攻魏,戰敗,被部下所殺。西燕慕容永攻東晉洛陽,大敗而還。丁零翟遼去世,子釗翟嗣位,改元定鼎。

東晉十六國大事年表之三(381年-400年)

太元十七年(392年)

東晉以殷仲堪都督荊、益、寧三州諸軍事、荊州刺史,鎮江陵;改封琅邪王司馬道子為會稽王。慕容垂渡河破丁零翟釗,翟釗投奔西燕,不久謀反被殺。前秦乘姚萇患病,進攻安定,大敗而還。

太元十八年(393年)

後燕慕容垂大舉攻西燕。前秦右丞相竇衝自稱秦王,改元元光,與苻登相攻。姚萇去世,時年64歲,其子姚興稱大將軍。

太元十九年(394年)

慕容垂大破西燕軍,慕容永被殺,西燕亡國;後燕略地青、兗,陷晉高平、泰山、琅邪諸郡。前秦聞姚萇去世,進攻後秦,大敗而還,姚興即帝位,改元皇初,攻殺苻登,前秦亡國。前秦太子苻崇投奔隴西王楊定,與楊定攻乞伏乾歸,兵敗被殺。乞伏乾歸盡得隴西,始稱秦王(西秦)。麥積山石窟約在此年始開鑿。

東晉十六國大事年表之三(381年-400年)

太元二十年(395年)

後燕北魏叄合坡之戰,後燕殘敗,轉而衰弱,北魏強盛的關鍵性一戰,為北魏推進中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

慕容垂駕崩,時年71歲,太子慕容寶即位,改元永康。拓跋珪始建天子旌旗,改元皇始。魏進取中原,破燕晉陽,取幷州,設立百官。東晉孝武帝駕崩,太子司馬德宗即位,是為晉安帝,晉安帝是個白痴,不辨寒暑飢飽,由會稽王司馬道子與王國寶同官朝權。三河王呂光稱天王,國號大涼(後涼),改元龍飛。是年雕塑家、畫家戴逵去世,曾著《釋疑論》,反對佛教的因果報應說。

隆安元年(397年)

司馬道子、王國寶一夥把持東晉朝政後,昏聵無能,青兗兩州刺史王恭在徵得荊州刺史殷仲堪的支持下,以討伐王國寶、王緒為名起兵。司馬道子被迫殺王國寶、王緒二人。鮮卑禿髮烏孤建南涼,建元太初,不久,攻佔後涼金城。段業自稱建康公,建元神璽,以駱駝城為都,史稱北涼。北魏進攻後燕都城中山,慕容寶逃跑,開封公慕容祥稱帝,建元建始,不久被殺,趙王慕容麟即位,改元延平。

東晉十六國大事年表之三(381年-400年)

隆安二年(398年)

禿髮烏孤改稱武威王。東晉王恭、殷仲堪再起兵,兵敗被殺。拓跋珪定國號為魏,遷都平城(大同)正式即帝位,改元天興。後燕范陽王慕容德從鄴南遷滑臺,稱燕王,史稱南燕。後燕頓丘王蘭汗殺燕主慕容寶,時年44歲,蘭汗自稱昌黎王,改元青龍;長樂王慕容盛殺蘭汗,稱帝,改元建平。

隆安三年(399年)

南涼遷都樂都,禿髮烏孤酒後騎馬,因馬失前蹄受傷,不久去世,其弟禿髮利鹿孤繼位。北涼段業改稱涼王,改元天璽。東晉道教首領孫恩起義,兵敗退入海中。後燕幽州刺史慕容豪等人謀反,皆被誅殺,慕容盛改元長樂。後秦改元弘始。後呂光改元承康,因病重傳位太子呂纂,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呂纂改元咸寧。

隆安四年(400年)

東晉以桓玄都督荊、江、司、雍、秦、梁、益、寧八州及揚、豫八郡,領荊、江二州刺史;孫恩再攻會稽、臨海,兵敗再度入海。北魏道武帝置“仙人博士”,煮百藥,求長生。後燕慕容盛貶稱“庶人天王”。慕容德在廣固稱帝,改元建平,史稱南燕。段業以李暠為敦煌太守,李暠隨即稱涼公,改員庚子,史稱西涼。後秦姚興破西秦乞伏乾歸,乞伏乾歸投奔南涼,不久又投降姚興。後涼呂纂襲擊南涼、北涼,均無功而返。南涼禿髮利鹿狐之弟禿髮辰檀反擊後涼,進逼姑臧,大掠而還,南涼改元建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