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當前農村土地大量撂荒拋荒問題?

_物遈乆非223


為作者點贊![贊][贊][贊][玫瑰][玫瑰][玫瑰]

我認為,現在農村為什麼土地挌荒?除了作者講的實際問題及解決的辦法外,還要解決好一些關鍵的問題:

一是解決好種地糧食價差及補貼問題,讓農民感覺到種糧種地有奔頭才能吸激發興農種地的積極性;

二是解決好農民老有所養問題,建立農民工退休資格及制度,讓農村農民與城市幹部職工沒有差別,農民安心農村種地種糧職業化,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杜絕糧食轉基因進口,確保全國糧食安全自給,只要農民種好糧種好地,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

三是解決好農村人口老齡化,從事農業勞動力缺乏及男女比例失調光棍漢越來越多的問題,這些是農村現狀,也是當前農村整個社會問題,也是農村當前農村為什麼沒有吸引力及瀟滌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只有妥善解決好這些關鍵矛盾問題,才能激發農村、農業、農民產生應有的活力及興旺發達!


東成西就1681


農村土地大量撂荒,的確是件特別嚴重的問題。要想破解這個問題,必須進行實地觀察,瞭解問題的根源,解決問題的癥結,才能得到圓滿的結果。

就好比我的家鄉定西地區的大山深處,原來全都是清一色的農民。但在這些年悄悄地發生了質的變化,年輕人從農民搖身一變都成了農民工。農民工的後代基本都是大學畢業,自然都落根城市,儼然成了城市一份子,除了過年過節回幾天農村老家,其它時間與農村老家豪無瓜葛,當然與農村土地更是失之交臂,不存在一絲一毫的關係和掛念。


農村的土地依然在那裡,可是種地的接班人一個一個都遠走高飛了,不荒蕪還能怎麼樣呢?

就此來看,土地撂荒的癥結就是種地的人員流失嚴重。

那麼,種地的農民後代為什麼不繼續種地,而是千方百計選擇進城呢?

答案顯而易見。

社會發展迅速,居民生活普遍提高,尤其是城市居民,這些年藉助國家城市化建設,國家政策也一直對於城市戶口傾斜,使城鄉距離越拉越大。

農民在山區辛勤勞作,靠天吃飯,風調雨順落個肚兒圓,遇上乾旱雨澇,或許連肚子都不能保證吃飽,更別說提高生活水平了。其實,這樣粗茶淡飯的生活農民並不以為然,但是當有人離開農村來到城市,感受到城市的燈紅酒綠,山珍海味之後,再也不甘心於農村的窘迫生活,一個個擠破頭要進入城市,於是農村人員漸漸流失,留下了一群老弱病殘,哪還有人繼續在地裡耕耘呢?沒人耕種的土地,自然就會荒蕪。


現在,要想破解這個結局,就要讓部分人回到農村繼續種地,使荒蕪的土地再次散發出生機。

怎麼樣才能讓部分人再次回到土地呢?

答案很簡單,但實際行動起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其實這兩年國家已經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政策上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實行土地流轉制度,各種優惠政策,種地補貼,養殖補貼,貧困戶生活補助等,但收效不是太理想。倒是讓某些頭腦靈活的投機份子抓住政策的漏洞,發了不義之財,卻於發展農村沒起到很好的作用。

以我本人多年在農村的經驗來看,要想讓農民迴流農村,首先得有好的政策支持,我的建議是:

一、希望政府繼續發揮作用,政策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在農村搞好基礎教育建設,讓農民的孩子也能夠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二、在農村發展物流電商服務,讓農民種植的農產品能夠及時變現;

三、規範、嚴格管理農資化肥、種子、農機具等農作物的售賣、售後管理。嚴格管理農產品的收購價格,規範市場。

一直以來,農村農資、農機具、農藥化肥、農產品都是在散漫,無人管理的狀態下運行。所有價格都由經銷商說了算,漫天要價,隨意壓價,宰客宰農的事時有發生。整天在忙於地裡耕作的農民,哪有專業販子的心機,經常會出現消費者吃不起,而種植者賣不上價的奇葩事情。

四、讓農民老了也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洗腳上田。

目前,政府的確在努力中,農村老人也能按月領到一點養老金,但事實是杯水車薪,解不了燃眉之急。如果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讓老年農民的養老金稍微提高一點,能夠解決生活問題,農民也不至於抹著眼淚離開故土,去城市謀求生存了。


固然,無論每一件事情,在發展的道路上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都是在摸索中前進,只要我們繼續努力,跟著黨的方針不懈追求,一定會找到切實可行的辦法,拉近城鄉差距,在農村栽滿梧桐樹,一定會引來金鳳凰,讓種地農民迴流農村,使農村的土地繼續發揮它的作用,為人類服務。


農村土基子


一句話,農民種地能賺錢,能活一家人土地就不會出現拋荒問題。

土地拋荒在平源地區人均土地多一點的,很少有這種現象。大部分處在山區丘陵地帶,每人只有畝爾八分地,加之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靠天吃飯,野生動物的損害。種植生產成本的提高,消費水平的上漲,種地根本不賺錢,更不能養活一家人。土地出現拋荒走上了打工路。要想解決土地拋荒現象,這是“三農”全方位的大問題,單從某一方面來處理,是解決不了“三農”的根本問題。需要全方位推進來解決。國家從政策的傾斜,資金的投入,重點解決三農的問題。根據國家的戰略佈署,如何解決農村土地拋荒現象談幾點看法:

(1)政策的導向與資金的投入是主要一環。

家庭聯產承包制責任制40多年快去了,隨著形勢的發展,這種小農耕作模式,直接影響到了三農的發展。隨著土地流轉、入股合作社經營模式,為集約化種植、機械化操作、特色化種植、耕作模式的變更打下了基礎。

資金的投入。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優先支持鄉村振興的意見》提出,從“十四五”第一年開始,到“十四五"末期,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業農村比例達到50%以上。

以上農村土地的出讓收入大部分用於了城市建設。這次改革真正體現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加大了三農的投入。增加了600、700億元的投入。這對三農的發展增加了血液與動力。鄉村振興,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機械化發展會有一個大的飛躍。土地釋放出更大的效益。拋荒現象會消失。

(2)減少農耕人員,解決農民就業問題。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有著八億農民,僅有18億畝土地。人均一畝多地。具有關數據統計,目前己有3億多農民入住了城市。那就是說還有5億農民耕作或打工。在平源地區每人平均3一4畝,有的地區還要多。可對那些山區丘陵地區來說每人平均幾分地,就是糧食價格10元1斤,單憑種地也養活不了一家人。只有人口減少了,把有限的土地集中在小部分人耕作,因地制宜,全局規劃,開展特色種植、養殖、旅遊、加工業等,才能使土地不被拋荒。

在今年農村發展報告中,有一點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在2025年前,農業就業人員的數量,可能下降至20%左右。也就是約80%左右的農民脫離土地生產。為農業耕作模式的變更,解決人多地少的問題創造了條件。那麼80%的農民就業如何解決?

國家以縣城為中心,把城市的一二三產業下移到農村來,開展密集型產業,保證農民就近就業,進一步提升農民的工資收入水平。國家投入大量資金來建設。這樣以來農耕人員的減少,就業有保障,土地的使用率就高了,拋荒現象得到解決。

(3)糧食價格問題

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國外糧價低,直接衝擊著國內糧食的價格。如果糧食提價,國外會大批進入,國內物價也會上漲。在既不進口外國糧食,也不提高國內糧價,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手裡,不防可以實施糧食直補政策。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提高農民的收入。

比如,按照農民每產1斤糧食的種植生產成本計算,假設1斤糧食的種植生產成本加人工費為0.9元,市場價為1.1元,國家把農業的各種補貼去掉,使行糧食直補。在市場價基礎上再補貼5一6毛錢。這樣變象的提了糧價,對市場沒有影響,可農民就增加了收入,種地有錢賺了,積極性也就來了。

(4)農業耕作模式的變更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的通知,提出了六嚴禁,嚴禁任何單位與個人在基本農田上種樹與挖池塘養殖。進行非農化種植。對綠化也進行了規定。鐵路、高速公路兩邊綠化為5米,縣鄉公路兩邊為3米。

我們再來看一下今年的士地承包法規定:對承包責任田荒廢二年以上的,地方政府有權收回土地承包權,經縣組織批准,重新發包給別人。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對農田的重視,這對今後的農業發展至關重要。

農業的發展在於機械化,科學與創新。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土地流轉,入股合作社經營,集約化種植是唯一的道路。目前國家大力推廣建設高標準農田,保障糧食安全,也為農業耕作模式的變更開了先河。

這樣農業有一個大的發展,真正成為農業的工業化,農民的職業化、工資化,土地拋荒是不可能的了。

(5)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

減少城鄉差距,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也非常重要。要想真正達到國富民強,共同富裕。國家還要增加投入,解決農民的養老金問題,減少城鄉差距,讓農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醫療有保障,生活無後顧之憂,同樣會激發農民的種地積極性,為國家多產糧而努力。

總之,解決目前土地拋荒現象,要從多方面入手,全局考慮,國家早就開始處理了,需要一定時間,希望三農的發展早一天到來。

以上為個人觀點,不同看法請評論區留言批評指正與討論!謝謝你的閱讀!順便點個贊與關注吧!

圖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