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逃跑後,日本人用照相機記錄,最原貌的紫禁城照片!

清末光緒二十六年的1900年,積弱已久的清廷,在義和團運動發生後,八國聯軍藉機侵華,當年8月14日,聯軍攻打北京城,慈禧與光緒帝攜王公大臣次晨倉皇西逃,自此紫禁城的城門大開,被八國聯軍攻佔後大肆搶掠,眾多文物損失慘重。

北京城破後,八國軍隊劃地分片而治,其中日軍攻破的是朝陽門,所以日本軍隊拿到朝陽門以北和德勝門以東的紫禁城外,佔領了紫禁城。

慈禧逃跑後,日本人用照相機記錄,最原貌的紫禁城照片!

午門 庚子年的午門廣場已是徒有虛名的禁地。城門虛掩,洋兵橫行其間。城樓上多數窗扇無存,南北可向望。東雁翅樓屋脊及正面城樓二層簷,有破損痕跡,因為美軍攻打天安門的流彈炮火所致。

城樓雉堞上草樹茂盛,城樓下東側有成堆的垃圾,有一輛汽車停放?垃圾堆旁的的那顆野生雜樹,從樹冠和高度來推算,至少有五年的樹齡。

慈禧逃跑後,日本人用照相機記錄,最原貌的紫禁城照片!

次年,日本建築史專家伊東忠太來到了北京考察故宮,而擔當攝影的小川一真,是一位留學美國學到珂羅版印刷術和幹版製造法的攝影師。

兩強結合,彷彿是上天抽空在八國侵華這個時間檔口,專為故宮留下最真實的原貌場景,因為故宮的很多地方在此後的軍閥混戰,民國初建,戰爭洗禮以及社會變革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改變和破壞。

慈禧逃跑後,日本人用照相機記錄,最原貌的紫禁城照片!

小川一真在拍攝時,未顯示建築構件的粗大,讓一在場的中國人張雙臂抱住龍柱以作參照。照片中的人一身短打扮,手的骨節粗壯,應為從事體力勞動的人。盤龍柱上的瀝粉比現在看到的更突出、線條也更遒勁。

太和殿內木製金漆臺座 臺座南、東、西有階梯,四周有欄杆。從照片中看出這座世人心目中的的“聖殿”內部並不整潔,地毯不平整,且包邊已經破爛;須彌臺腳與東側欄杆交接處有一破損的花欞窗構件,此樣式構件只在太和殿前後門扇上才有。此時的太和殿依然是皇權的象徵,但皇家的威嚴已蕩然無存。

慈禧逃跑後,日本人用照相機記錄,最原貌的紫禁城照片!

太和殿內木製金漆臺座 臺座南、東、西有階梯,四周有欄杆。從照片中看出這座世人心目中的的“聖殿”內部並不整潔,地毯不平整,且表面已經破爛;須彌臺腳與東側欄杆交接處有一破損的花欞窗構件,此樣式構件只在太和殿前後門扇上才有。此時的太和殿依然是皇權的象徵,但皇家的威嚴已蕩然無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