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心理治療師是從事心理健康服務的工作者,我國心理健康服務團隊應包括精神科醫師、護士、職業康復師、醫務社會工作者等

服務對象是有心理問題的人群
全國有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27000餘人,精神科護士57000餘人人,心理治療師5000餘人。有90餘萬人次獲得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證書。精神衛生專業人員呈多元化發展,服務質量逐步提高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心理諮詢師:是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通過心理諮詢的技術與方法,幫助求助者解除心理問題。
心理諮詢師是協助求助者解決各類心理問題、具有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從業資格證書的人,是健康管家職業之一,主要解決人們心理健康問題。
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從來訪者及家屬等信息源獲得有關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的資料;對來訪者的心理成長、人格發展、智力、社會化及家庭、婚姻生活事件等進行全面評估,概括心理和生理測查;根據心理發展史和心理生理測查的結果,在心理諮詢中發現來訪者有精神障礙或軀體疾病時應及時請求會診或轉往其他專科。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心理危機干預
一個人遇到沉重的心理創傷和打擊,如理想、目標和事業的喪失、親人的意外死亡、人際關係的惡化等導致急劇的精神崩潰時採取的心理諮詢。
生活問題諮詢
包括戀愛、婚姻、家庭及性問題,升學和就業的選擇,適應不良,學習困難,兒童行為不良,人際關係問題,以及酒和藥物依賴等各種心理衛生問題。
身心疾病諮詢
許多軀體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腫瘤等,其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也均與心理社會因素有一定關係,可以及時進行心理諮詢,從而解除心理壓力,以防止軀體疾病加劇。
其他問題諮詢
如家庭、群體的心理衛生問題,亦可進行心理諮詢。
職業等級
本職業共設三個等級,分別為:心理諮詢師三級(國家職業資格三級)、心理諮詢師二級(國家職業資格二級)、心理諮詢師一級(國家職業資格一級)。 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是有區別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相通的,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助人,所以說其機制往往是大同小異。兩者的區別主要是在諮詢的對象上有所不同,心理治療的主要的對象是臨床的病人,而心理諮詢主要針對的是普通的來訪者,所以對諮詢和治療過程中,首先要進行臨床診斷,對於達到病態標準的心理諮詢就不可以進行,而心理治療是其主要的治療對象。當然有時候兩者也可以進行相互的溝通,比如對於處在疾病狀態下,心理治療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當患者達到康復水平,達到健康的狀態時也可以進行心理諮詢,所以說不能將兩者割裂開來,而應該是相輔相成、相互支持。 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方法很多的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19世紀末,心理諮詢在美國開始產生,至今已有大約120年的歷史,百餘年來各國心理諮詢師在各自的心理諮詢實務中,總結並提出了很多實用且有效的心理諮詢方法。在此總結了24種常見心理諮詢方法。
一、催眠療法
催眠療法(Hypnotherapy)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識範圍變得極度狹窄,藉助暗示性語言,直接與潛意識溝通,找到問題根源,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軀體障礙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通過催眠方法,將人誘導進入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將醫生的言語或動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維和情感,從而產生治療效果。催眠可以很好的推動人潛在的能力,現在一些心理治療的方法是使用催眠來治療人的一些心理疾病,如強迫症、焦慮抑鬱症、戒除網癮毒癮、情緒問題、失眠困擾等。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二、心理動力學方法
心理動力學的方法技術:(1)自由聯想(2)夢的分析(3)移情與反移情(4)解釋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三、家庭療法
家庭療法(Family Therapy)又稱家庭治療,是以家庭以對象而施行的心理治療方法。協調家庭各成員間的人際關係,通過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聯盟,達到認同等方式,運用家庭各成員之間的個性、行為模式相互影響互為連鎖的效應,改進家庭心理功能,促進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夫妻治療(也叫婚姻治療)是家庭治療的一種特殊模式。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四、沙箱療法
箱庭療法呈現為一種心理治療的創造和象徵形式,在所營造的“自由和保護的空間”氣氛中,把沙子、水和沙具運用在富有創意的意象中,便是箱庭之心理治療的創造和象徵模式。一個系列的各種沙盤意象,反映了來訪者內心深處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溝通與對話,以及由此而激發的治癒過程、身心健康發展以及人格的發展與完善。箱庭療法是分析心理學理論同遊戲以及其他心理諮詢理論結合起來的一種心理臨床療法,通過創造的意想和場景來表達自己,直觀顯示內心世界,從而可以繞開諮詢中的阻抗。基本上各種心理問題與心理障礙均可作為此方法的治療範疇。作為國外一種成熟的心理治療技術,箱庭療法在我國已廣泛得到應用尤其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五、繪畫療法
繪畫療法是心理藝術治療的方法之一,是讓繪畫者通過繪畫的創作過程,利用非言語工具,將潛意識內壓抑的感情與衝突呈現出來,並且在繪畫的過程中獲得抒解與滿足,從而達到診斷與治療的良好效果。無論是成年和兒童都可在方寸之間呈現完整的表現,又可以在“欣賞自己”的過程中滿足心理需求。作為一種“玄妙”的語言,諮詢師可以通過繪畫解讀其心靈密碼,透析深度困擾人們的“癥結”。作為心理診療的一個有效工具,真可謂“此處無聲勝有聲,述說不清能看清”——用繪畫的方法進行診斷和治療,其功效是巨大獨特的。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六、音樂療法
音樂療法(music therapy),是通過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的途徑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因為音樂的頻率、節奏和有規律的聲波振動,是一種物理能量,而適度的物理能量會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發生和諧共振現象,能使顱腔、胸腔或某一個組織產生共振,這種聲波引起的共振現象,會直接影響人的腦電波、心率、呼吸節奏等。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七、格式塔療法
格式塔療法強調人是有組織的整體,把心理或行為看作情感、思想、行動的整合過程的心理治療方法,又稱完形療法。格式塔療法把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歸為:①以假定的“必須如此”的思想對待生活。②以固執、僵化的思維代替行動。③拒絕現時的實際,回味過去,憧憬未來。④怨天尤人,認為自己和別人不應如此,而不承認自己和別人的現實情況。⑤對自己的決策缺乏責任感。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八、認識領悟療法
認識領悟療法是通過解釋使求治者改變認識,得到領悟而使症狀得以減輕或消失,從而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由中國心理治療專家鍾友彬先生首創,是依據心理動力學療法的原理與中國實情及人們的生活習慣相結合而設計的,心理動力學療法源於心理分析,故認知領悟療法又稱為中國式心理分析,或稱“鍾氏領悟治療法”。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十、敘事療法
敘事心理治療與當代哲學的後現代主義思潮分不開的。現代觀點和後現代觀點的最大區別在於兩者對“客觀實在”(reality)的看法不同。現代主義哲學持有者認為客觀的事實就是真理,能夠加以觀察及進行系統化的探討和認識,不會因為觀察的人或是觀察的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而後現代主義支持者則相信客觀實在是主觀的,也就是說事實或者真相會隨著使用的觀察方法或者觀察者的不同而改變,事實和真相取決於語言的使用,並且大部分受到人們所處的背景環境影響。後現代主義哲學思潮侵入臨床心理學,則誕生了敘事心理學。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十一、陽性強化法
陽性強化法也正稱強化法。陽性強化法是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對人的行為形成與矯治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行為矯正中最基本的方法。“陽性強化法”屬於行為治療法。當被治療者從事某一良好行為時,即刻給予他所喜歡的強化物,以此來提高行為發生率的一種矯正方法。通俗地說,陽性強化法即對正確的行為進行及時獎勵,對壞的行為予以漠視和淡化,促進正確的行為更多地出現。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十二、系統脫敏法
系統脫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稱交互抑制法,誘導求治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症焦慮的情境,並通過心理的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神經症焦慮習慣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讓一個原可引起微弱焦慮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複暴露,同時求助者以全身放鬆予以對抗,從而使這一刺激逐漸失去了引起焦慮的作用。系統脫敏療法的適應症是各種恐怖症和有焦慮表現的各種神經症、心身疾病等。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十三、衝擊療法
衝擊療法,又稱滿灌療法,是暴露療法之一。衝擊療法是讓求助者持續一段時間暴露在顯示的或想象的喚起焦慮的刺激情境中,此時常伴有強烈的情緒反應。儘管求助者在暴露過程中會產生焦慮,但是造成床上的恐懼的結果並不會發生。衝擊療法,與其它的行為方法一樣,都是來自於心理學關於學習的研究。但在此以前一些學者已經注意到,直接進人恐懼的現實生活情境可以消除某些恐怖症病人的恐懼行為。例如,有人就描述過一個患乘車恐怖症的女孩的治療過程:將這個女孩安置在汽車後面,驅車行駛數小時,雖然這個孩子的情緒反應達到了驚恐的地步,但其強度逐漸減弱。經4小時的行駛,這個孩子完全習慣了乘車,不再感到恐懼。此外,也有通過想象最感恐懼的情境或事物的方式而消除恐怖症的報道。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十四、厭惡療法
厭惡療法:厭惡療法是一種幫助人們(包括患者)將所要戒除的靶行為(或症狀)同某種使人厭惡的或懲罰性的刺激結合起來,通過厭惡性條件作用,從而達到戒除或減少靶行為出現的目的。這一療法也是行為治療中最早和最廣泛地被應用的方法之一。在臨床上多用於戒除吸菸、吸毒、酗酒、各種性行為異常和某些適應不良性行為,也可以用於治療某些強迫症。厭惡療法的原理是經典條件反射。它利用迴避學習的原理,把令人厭惡的刺激,如電擊、催吐、語言責備、想象等,與求治者的不良行為相結合,形成一種新的條件反射,以對抗原有的不良行為,進而消除這種不良行為。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十五、模仿法
模仿法(modelling),又稱示範法,是向求助者呈現某種行為榜樣,讓其觀察示範者如何行為以及他們的行為得到了什麼樣的後果,以引起他從事相似行為的治療方法。也就是,通過模仿學習獲得新的行為反應傾向,來幫助某些具有不良行為的人,以適當的反應取代其不適當的反應,或幫助某些缺乏某種行為的人學習哪種行為。經調查顯示示範法在臨床上的應用包括:治療蛇恐懼症、協助面臨開刀的兒童減輕恐懼、教導在教室裡有社交障礙的兒童學習新行為、教導心智障礙者學習基本生存技能、教導自閉症兒童口語及動作技能、教導成年精神病患重返社會所需的社會技能、教導毒癮患者,以及酗酒者學習人際關係技能。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十六、生物反饋法
生物反饋療法(Biofeedback therapy)又稱生物回授療法,或稱植物神經學習法,是在行為療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心理治療方法。生物反饋療法利用現代生理科學儀器,通過人體內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饋,使患者經過特殊訓練後,進行有意識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訓練,通過內臟學習達到隨意調節自身軀體機能,從而消除病理過程、恢復身心健康。實驗證明,心理(情緒)反應和生理(內臟)活動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心理社會因素通過意識影響情緒反應,使不受意識支配的內臟活動發生異常改變,導致疾病的發生。生物反饋療法將正常屬於無意識的生理活動置於意識控制之下,通過生物反饋訓練建立新的行為模式,實現有意識地控制內臟活動和腺體的分泌。生物反饋療法目前常用於神經症性障礙,如焦慮症、恐怖症等,以緩解緊張、焦慮、恐怖不安情緒,改善睡眠,調整自主神經功能。其對高血壓、心律失常、緊張性頭痛、慢性疼痛、痙攣性斜頸、成癮及不良行為,也都有助益。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十七、合理情緒療法
合理情緒療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也稱“理性情緒療法”, 由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A.Ellis)於20世紀50年代創立。是幫助求助者解決因不合理信念產生的情緒困擾的一種心理療法,屬於認知行為療法的一種。該理論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不是外界發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度、看法、評價等認知性的內容。因此簡要地說,這種療法就是要以理性治療非理性,幫助求治者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表不合理的思維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表不合理的信念,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合理的信念給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通過以改變認知為主的治療方式,來幫助求治者減少或消除他們已有的情緒障礙。例如,我們平時常講的對半杯水的看法,有人看到只有半杯水了,覺得悲觀沮喪;有的人卻覺得還有半杯水,就是希望。這就是看問題的兩種不同角度。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十八、貝克認知療法
貝克認知療法是由貝克在研究抑鬱症治療的臨床實踐中逐步創建。貝克認為,認知產生了情緒及行為,異常的認知產生了異常的情緒及行為。認知是情感和行為的中介,情感問題和行為問題與歪曲的認知有關。人們早期經驗形成的“功能失調性假設”或稱為圖式,決定著人們對事物的評價,成為支配人們行為的準則,而不為人們所察覺,即存在於潛意識中。一旦這些圖式為某種嚴峻的生活實踐所激活,則有大量的“負性自動想法”在腦中出現,即上升到意識界,進而導致情緒抑鬱、焦慮和行為障礙。如此,負性認知和負性情緒互相加強,形成惡性循環,使得問題持續加重。貝克在他的理論中提出了三個重要概念:“共同感受”、“自動化思維”以及“規則”。常見的負性認知有:任意推斷、選擇性抽象、過分概括、放大和縮小、個人中心、二分法思維。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十九、梅肯鮑姆的認知行為矯正療法
梅肯鮑姆的認知行為矯正技術是應對技能學習程序,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學習如何矯正認知“定勢”來獲得更有效的應對情境壓力的策略。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二十、以人為中心療法
以人為中心治療(person-centered therapy)是由羅傑斯於上世紀50年代創立的。被視為心理治療理論中的“第三股勢力”。以人為中心療法是建立在人本主義哲學的基礎之上的。羅傑斯的基本假定是:人性本善,人們是完全可以信賴的,且人都具有自我實現和自我成長的能力,有很大的潛能理解自己並且解決自己的問題呢,而無需諮詢師直接干預;如果處在一種特別的諮詢關係之中,人能夠通過自我引導而成長。從一開始,羅傑斯就把諮詢師的態度和個性以及諮詢關係的質量作為諮詢結果的首要決定因素,堅持把諮詢師的理論和技能作為次要因素。他相信來訪者有自我治癒的能力,這與很多理論認為諮詢師的理論與技能是諮詢最有力的因素有所不同。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二十一、內觀療法
內觀療法(NauKan Therapy)1953年由日本學者吉本伊信提出。吉本認為:“要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信心,可以去查查過去一天天度過的日子。”經42年的發展,在日本有專設的內觀療法研修所10多所。在心理諮詢、治療機構、醫院心理治療中心,內觀療法得到廣泛應用。在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國家也已經設立了對內觀療法的專門研究機構。內觀指“觀內”、“瞭解自己”、“凝視內心中的自我”之意。借用佛學“觀察自我內心”的方法,設置特定的程序進行“集中內省”,以達自我精神修養或者治療精神障礙的目的。內觀療法可以稱作“觀察自己法”、“洞察自我法”。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二十二、森田療法
森田療法(Moritatherapy)由日本慈惠醫科大學森田正馬教授於1920年創立,是一種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心理治療方法。幾十年來,經森田的後繼者的不斷髮展和完善,已成為一種帶有明顯的東方色彩、並被國際公認的、一種有效實用的心理療法。他認為神經症發生的基礎是神經質,其表現是精神內向、內省力很強、有疑病傾向,對自己心身的活動狀態及異常都很敏感過分注意、擔心自己的心身健康。生存欲強,求全欲也強。他們經常把人們司空見慣了的正常生理反應或輕度不適感視為病態,精神過度緊張、憂心忡忡,久而久之,導致疾病,並於身心之間造成惡性循環。使病症愈演愈烈。森田正馬認為:“神經質”症狀純屬主觀問題,而非客觀產物。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二十三、交互分析療法
主要觀點有:1、人格由3種自我狀態組成:“父母式自我”(P)、“成人式自我”(A)、和“兒童式自我”(C)。其中P代表父母的價值觀,是其內化的結果,偏向權威化;A是個人對外界環境的客觀反應與評價,它既不情緒化,也不權威化;C是人格中的兒童慾望與衝動的表現,是其本能部分,偏向情緒化。這3種自我狀態,構成了人格衝突與平衡的基礎。
2、人皆渴望得到他人,特別是得到生活中重要人物的愛護與肯定。這通常包括父母、師長、領導、朋友、戀人等。個人在人格成長中得到關愛與肯定越多,則其人格衝突便越少,自信心則越強。正面的P、A、C之間的交互作用,會產生積極、正面的生活腳本。反之,則會導致不良的人格表現,使人在交往中充滿焦慮和自卑。
3、心理諮詢的目的,在於使來訪者成為一個統合之人,使個人從P、C的交互模式中解脫出來,增強A的效能,而不再受他人的支配。由此,學會與人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並在交往中學會自我反省,這是“交互分析療法”的核心任務之一。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二十四、心理劇療法
心理劇是這種心理治療方法不是以談話為主,而是來訪者重新表演生活事件中的相關內容,通過特殊情境下的自發表演,使參演主角患者的人格特徵、人際關係、心理衝突和情緒在表演過程中逐漸呈現在舞臺上,在治療師的間接干預和其他人的幫助下,使心理問題得到解決的過程。或者人們重新上演他們生活中、夢中以及想象中想表達然而在現實中卻沒有表達的清淨,在演出過程中對這些事件增加新的認識和洞察力,實踐新的、令人滿意的行為方式。心理劇所探索的問題或者情境,包含了新近以及久遠的過去,現在或者未來,演出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單只是外在行為,還包括了事件中的心理層面,像是一些沒有說出的想法和感覺,沒有呈現的衝突,扮演幻想他人可能的感覺和思考,未來可能性的遇見,以及其他觀察問題的方法等。


心理學科普知識: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異同及常見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